第二天一大早,叶希将晾了一晚上的留信打开,留信厚厚的一叠,里面小部分字墨迹已经晕染开。
她连蒙带猜,大致了解了原主留下的信息。
原主先是感谢她帮忙稳住蚕室,还想法子控制了蚕室的病疫,提高了蚕室结蚕茧的产量。
再解释她的真实身份,以及一些前尘往事。
原主的母亲与云娘的母亲原是亲姐妹。
云娘闺名为李纤云,母亲政治联姻嫁入太傅府,成为独子李怀的夫人。
李纤云名动京城,是京城第一才女,也是京城第一美人。
与当时还是太子的皇帝青梅竹马,感情甚笃。
两人自小就有婚约,只待及笄后嫁入东宫。
而原主的母亲则嫁给了爱情,当朝探花郎夜谦。
原主出生时有游僧批命,是官杀命格。
官杀女色艳,命硬,有阳刚之气,是祸国殃民的命格。
前朝就是因为官杀女独揽朝纲,祸乱前朝,导致百姓民不聊生。
大越国建国后,太祖皇帝下诏,凡是有杀女降生,一律溺死。
当时还是礼部员外郎的夜父,为了救女儿,趁着事情还未传开,将还在襁褓中的女儿送走,交于手下心腹养大。
去乱葬岗找了个死婴代替了原主。
老皇帝知道官杀女现世,还出自礼部员外郎家,当即就革了夜谦的职,贬为庶民,终生不得科考。
太傅府也遭了连累,老皇帝另聘了一家贵女为太子妃。
逍遥王卸权游历后,老皇帝暴毙,太子继位,才重新将白月光李纤云接进宫,封为了云妃。
从此宠冠后宫,一时风头无两。
直到太傅府被诬陷谋逆之罪,证据确凿,全族十岁以上男丁被砍头,十岁以下男丁以及家眷,发配边疆。
皇帝舍不得爱人香消玉殒,给云妃戴上一顶“大义灭亲”的高帽,堪堪保全了她。
云妃求情无果,全族遭难,从此哀莫大于心死,自觉罪孽深重,请旨入了曝室。
皇帝一气之下,将她打入冷宫,下旨整个后宫不得提及与云妃相关的任何事,否则临迟处死。
就这样,云妃成了这个皇宫的禁忌。
原主及笄后才得知自己身世,找来京城寻亲,发现太傅府已经覆灭,亲眷也被牵连,死的死,散得散。
为了查明真相,她化夜为叶,以叶希之名入宫当宫女。
多年来,她结党营私,不择手段,一步一步爬到七品典珍位置。
宫中所有人对当年的事讳莫如深,上至皇子皇妃,下至宫女太监。
她疏通了很多关系,才得知表姐在曝室,还生下一名皇子的消息。
母子俩常常遭磋磨,虐待,举步维艰,一度活不下去了。
她这才设计东珠一案,主动贬去曝室,只为名正言顺地看护母子俩。
姐妹俩在曝室相认后,一致决定查明真相,为亲人沉冤昭雪。
首先第一步,就是利用皇帝的旧情,重新获得圣宠。
原主利用自己多年来积攒的人脉,做了局。
皇帝在二月二那日祭祀先农神,并亲耕,一锄头下去挖出一块金砖。
此等祥瑞与吉兆,预示着土地肥沃与丰收,皇帝圣明与国运昌盛。
这时又传来蚕室产量大增,皇帝龙颜大悦,亲自来了蚕室,看见了一心一意养蚕的云娘。
伊人憔悴,纤纤玉腰,仍旧美得动人心魄。
这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情分。
皇帝本来就欲与她重修旧好,是云娘太固执,因娘家的事誓与他不复相见。
如今云娘退一步,主动上前露脸,再在合适的时机晕倒。
皇帝当即将人抱出了曝室,彻查了她这些年来的遭遇,看完汇报结果后大怒,连夜处置了一批宫人,恢复了她云妃娘娘的位份。
原主提高了蚕丝的产量,立了功,又助他与云妃再续前缘,皇帝因此赐下丰厚的奖赏。
原主拒绝了金银,只求皇帝恩赐,准许李女史出宫荣养。
女官长期在宫中服侍,上了年纪,除非得到有权势的主子的赏识,在年老时,才可能得到恩准出宫。
否则,只能在宫中度过一生。
更何况,李女史年纪不到四十,没有恩准是没法出宫的。
云妃也趁此机会,将原主调去了她的纤云殿。
皇帝大手一挥,通通准许了。
叶希有些不解,原主将来之不易的恩赐用到了李女史身上,此举何意?
之前她同李女史交往时,是能察觉到李女史的心已经不在皇宫内了。
原主如此聪明,想必也发觉了。
难道她此举就是为了卖自己一个好?
叶希将信扔进空间,打算找机会烧掉。
她不怕原主设计、套路,毕竟她从来没想过从原主那里得到什么。
唯一的诉求就是活着而已。
原主也是个识相的,见叶希没什么威胁,还想法子帮了她大忙,语气也低了几分。
最后留下了她结党营私的同伙,以及宫外安插的暗桩名单,请求叶希一定要护好李纤云母女俩,等她回来。
见她把闻人嘉澍的女儿身也同自己挑明了,叶希心下这才满意几分,原主这次还算有诚意。
原主的心机和手段,都是她活下去报仇雪恨,为家人沉冤昭雪的资本,叶希对她并没有什么意见。
反而尊重、理解。
但是……一想到还要想方设法地回去那吃人不吐骨头的皇宫。
叶希心里是拒绝的。
这与她想活下去的初衷相悖。
但那是原主的使命,不得不去。
蓦地,叶希脑海闪现枯枝与蝴蝶自由自在地在山涧起舞的画面。
突然想到一个词语:顺其自然。
叶希心念一动,看着自己的左右手,一手生,一手死。
在目前的境遇下,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意。
是这个意思吗?
难道她的任务是帮助原主查明真相,为亲人沉冤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