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熟人”刘大将军的引荐下,李睿顺利地见到了国府财政部长宋子文。
李睿明面上的身份是四明商社的总经理,但实际身份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过宋子文对此并不介意,反正装莽不说破就行了,只有自己有钱赚就行,至于具体是跟谁做生意一点儿也不重要。
目前驼峰航线还没有开通,而且即便开通了那点儿运力也不足以解决国统区的庞大需求,眼下正是稀缺商品利润最大的时候,秉持着“有钱不赚王八蛋”人生座右铭的宋部长毫不犹豫地全盘接受了李睿开出的条件。
私底交易达成后,鄂豫皖根据地出产的青霉素、汽油、水泥等等物资迅速就搬进了孔、宋两家的私人仓库,金银、美元以及等价的粮食、棉、布、盐等也反向运往了鄂豫皖根据地。
根据地对这些国统区的自产物资虽然有需求,但因为人口终究有限,市场很快就达到了饱和,所以等到驼峰航线建立后,宋部长又想方设法地从英美进口了更多的机床、电机、管线等基础设备,甚至是完整成套的采矿、冶金、发电、炼油等成品生产线来满足独立师各工厂的扩产需求。
开战初期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的美国此时对外援助极为大方,别说是重庆国府这样不值得防备的对象了,就连“天敌”苏联也是什么都给,不止给飞机、坦克、火炮、军舰等成品,还给工业生产线。
在这个背景下,宋部长没费太大力气就从美国搞来了一条“拖拉机”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名义上是用来生产拖拉机,实则是美军广泛装备的ccKw353型十轮卡的生产线。
和生产线一起来到鄂豫皖根据地的还有一位叫做王守竞的北大教授。
王守竞教授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留美博士,他本来是研究量子理论的,但在九一八事变后因为考虑到理论研究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而转为从事机械研究。
王守竞回国后的第一个小目标是帮助中国实现自产航空发动机,并且已经取得了美国惠特尼公司转让生产技术的许可,可惜王守竞教授一心做事而忽略了其他,未能从这次技术转让中分到一杯羹的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直接就否决了他的仿造方案,并且束之高阁。
不甘心失败的王守竞又开始筹建汽车厂,并且成功试制出了两辆“资源”牌卡车,可天意再次弄人,就在刚刚看到希望时,倭军攻占了厂址所在的龙陵县,他工业兴国的希望又一次被无情掐灭。
本来伤透了心的王守竞教授将会很快就离国赴美定居,并且从此再不回国,但赵骥的穿越却让他迎来了扭转宿命的机会。
按照赵骥的指示,李睿专程登门拜访了王守竞教授:“王教授,鄙人是四明商社的总经理李睿,今天是特意来邀请你出任我们商社的进出口顾问的”。
李睿虽然有孔、宋两家的包庇,但毕竟身在国统区,有些话不敢说得太明白,只好采取了以利诱人的方式,在桌子上整整齐齐摆出了三根“大黄鱼”。
孰料,王守竞竟然连正眼都没瞧这些“大黄鱼”一下:“李经理请回吧,老夫虽然谈不上豪富,但也不至于缺这点儿钱”。
王守竞留美期间就已经是跻身一流的量子物理学家,收入非常丰厚,之前筹建汽车厂就是自掏腰包的,国府根本没给他提供任何经费,区区三根“大黄鱼”哪里能入得了他的眼。
听完李睿的自我介绍,王守竞只当他是个买办说客,想要通过自己在美国的私人关系进口商品,对此完全不感兴趣的他自然不会给什么好脸色。
李睿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按说对方话都说死了,自己应该告辞离开了,可想到这趟临走前赵骥千叮咛万嘱咐,叫他务必要请来王守竞,不甘心完不成组织交办任务的他只好继续劝说:“鄙社实在是拿不出更多的聘金了,不过我们一定不会亏待王教授的,等到我们的车厂正式投产以后……”
“等等”,本来已经端茶示意送客的王守竞闻言眼睛一亮,猛地起身拉住李睿问道,“你刚才说什么?什么车厂?”
“啊?”李睿被王守竞的反应吓了一跳,“我们商社打算筹建一个汽车厂,现在生产线已经到位了,就缺一位像你这样的专家来做技术指导”。
汽车厂!王守竞心头猛跳,有点难以置信地看向李睿:“你们是什么人?怎么会有办法自建汽车厂的?”
“请王教授放心,我不是骗子”,一看有戏的李睿赶紧掏出“拖拉机”生产线的进口批文给王守竞看,“具体情况还请王教授实地亲眼去看吧”。
本已熄灭得只剩点点星火的希望再次燃起,王守竞稍作考虑后就答应了随李睿去实地参观后再决定是否接受招揽。
等到了鄂豫皖根据地以后,王守竞瞬间就被林立的各种工厂吸引得移不开眼睛,当亲眼见到了成套的ccKw353十轮卡生产设备时,他更是迫不及待地要求李睿立即带他去见四明商社的“幕后老板”。
“汽车的技术和产线都是现成进口的,指导工人安装投产对我来说毫无难度,老夫的本事远不止此”,王守竞自信地对赵骥讲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更大的兴趣制造飞机?”
王守竞此前已经跟美国的惠特尼公司谈好了以十二万美元的价格引进包含技术转让在内的全套“对黄蜂”航空发动机生产线,在被孔祥熙否决后,他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这样的天赐良机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有。
如果不紧紧抓住美国在战争期间敞开的对外转让窗口夯实根基的话,中国的工业进程不知道会因此延后多少年,要知道苏联之前可就是这么搭一战的快车建立起本国工业基础的。
十二万美元大概相当于大十几万银元,王守竞本以为这么大的一笔投入,赵骥是不会当场就同意的,他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反复劝说的打算,可不料赵骥竟然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没问题,那就请王教授全权负责汽车厂和飞机场的筹建吧,我会全力支持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