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老臣还是觉得理当支付给契丹支付岁币!”
“不然……”
“两国轻起兵戈,我大宋虽然不惧!”
“却也劳民伤财!”
在司马光被怼到不能开口之际,朝堂当中争议的重心。
再次被韩琦开口间拉了回来,同时朝一旁隐晦使了个眼色。
随后……
在孙志高惊讶的目光当中,三司使蒋贲居然站了出来。
开口道:“官家!这五十万两白银虽然不少,可度支司咬咬牙,还是能拿出来的。”
“艹!”
孙志高心中一阵暗骂。
没想到……
这个自打上任以来,就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三司使蒋贲,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出来捣乱。
合着?
这家伙是韩琦的人啊?
不过,孙志高记得上次,这家伙好像也是富弼举荐上去的啊!
啧啧……
这朝堂之上的局面,还真是够混乱的。
而最主要的是……
在蒋贲开口过后,包拯同样居然也站了出来,拱手行礼道:“官家!臣认为理当向契丹支付岁币,避免兵戈之祸。”
“?”
孙志高当即面色一沉。
好好好啊!包黑子!本以为你是个面黑心善的人,可没想到你浓眉大眼的居然也干这种事情。
“这……”
这样一来的话……
场中一边倒的局势,就再次变成了拉锯了局面,本来仁宗心中已经倾斜的天平。
再次被拉了回来。
“微臣死谏!”
本来沉默无言,不再开口的司马光,眼见场中局势有了变化。
当即再次梗着脖子站了出来。
“官家!”
“为了区区五十万两白银的话,导致两国轻起兵戈,委实不妥。”
“我大宋乃是以农耕为生!”
“而辽国乃是以骑射为生!”
“为何要用我们中原人的弱项,去应对辽国的强项!”
“我们天生就是以耕种为生的!就该以耕种为主!!”
“天耕马射箭是野蛮人才应该干的事情。”
“我们中原人怎么会是那些野蛮人的对手?”
“而且我们是文明之邦!”
“本就没有必要同西夏这样的蛮子拼武力,那岂是文明大邦之举?”
“故而!”
“臣死谏!请官家下令三司使拨款,支付岁币!”
“避免兵戈之祸!”
“荒谬!无稽之谈!!你特娘的……骨头怎么就这么软?”
听完司马光的话,孙志高简直要气笑了。
本以为司马光提出“华不如夷”的理论,乃是被人捏造出来的,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这司马光的膝盖当真是软到了这种地步。
华不如夷?
华人天生就该种地?这是正常人能说出来的话?
汉武帝要是听到他这样的理论,不立马推出午门斩首才怪。
中原人打不过蛮夷!
不不不!
只有你们这一帮子,以文御武的士大夫团体,引领的一代中原人才打不过蛮夷。
纵观历史长河……
历朝历代的中原人暴打蛮夷不是家常便饭??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汉武帝时期,卫青多次出征匈奴,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等北部地区,还收复了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等。
使北边疆界达阴山以北。
霍去病更是勇猛,他出击河西,匈奴休屠王降,汉朝设置了酒泉郡等河西四郡,基本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区,使匈奴失去了重要的牧场和战略要地,从此“漠北无王廷”。
匈奴势力大减,只能远遁,或向汉朝称臣。
汉灭南越。
汉武帝派军平南越,以其地置南海、郁林、苍梧等九郡,包括今两广地区和越南北部,使岭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唐太宗击败东突厥。
唐初,东突厥颉利可汗屡次侵扰唐朝边境,甚至兵临长安城下,唐太宗李世民与之签订渭水之盟。
随后,唐朝国力增强,李世民派军出击东突厥,在李靖等将领的率领下,唐军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
在其地设置都督府,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声威远播,周边各少数民族纷纷归附。
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看看?
同样都是盟约?
一个渭水之盟,一个檀渊之盟,这其后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
高宗时期,苏定方又奉命出征西突厥。
率领唐军长途跋涉,在曳咥河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西突厥主力,随后又追击至碎叶水,再次大破敌军,最终擒获西突厥可汗贺鲁,西突厥灭亡。
唐朝在其地设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进一步巩固了在西域的统治。
明朝时期。
明朝建立后,元朝残余势力退居漠北,仍时常侵扰明朝边境。
蓝玉奉命率领明军北征。
在捕鱼儿海之战中,蓝玉率领明军长途奔袭,出其不意地包围了北元军队,大破之,俘获北元皇帝次子地保奴及妃嫔、公主等数万人。
还缴获了大量的牲畜和物资。
听听……
同样都是中原人的政权,一个将别人的妃嫔一网打尽,全都捉了回来。
而宋朝……
艹!
不提也罢!
如果说拿宋朝同这个几个朝代相比,太过于欺负人了。
可是在三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情况下,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都能威震边疆。
雄踞北方四州的公孙瓒,率领手下的白马义从将,张纯、张举与丘力居等人带领作乱的十余万蛮夷打的哭爹喊娘。
在四五年的时间里,打得乌桓人肝胆俱裂,不敢再来进犯。
再看曹魏……
大破袁绍后,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北逃沙漠,投奔乌桓蹋顿。
曹操带兵北征乌桓。
在白狼山之战中,曹操力排众议,让张辽率先锋部队出击,虎豹骑直冲乌桓大军,乌桓阵势未稳被突破防线,全线溃败,张辽还临阵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俘虏二十多万。
北方至此安定。
啧啧……
纵观历史,除了宋朝?哪个中原政权不把蛮夷打的满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