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百姓们以暴动的方式表达生存要求,以破坏性的力量推动政权更迭,改朝换代。
陈胜称王后,沛县县令被人杀死,刘邦成了新的县令,于沛县揭竿而起。
刘邦,萧何,樊哙率领沛县三千民众,迅速攻占两座城池。
项梁,张良联合六国世族后裔在江东举事,试图复国。
天下大乱。
秦军到处镇压暴动,陈胜军首先溃散,结束了农民军的反秦浪潮。
项羽率人攻下襄城,下令屠城,将男女老幼全数赶入护城河淹死,再填砖石防止有人活着。
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屠杀满城平民百姓,也是项羽第一次屠城。
人人道楚霸王何等霸气威风,却不提他是历史上最为残暴之人。
第一次屠城后仅仅两月,他攻下城阳,再次屠城。
一年多后,第三次屠城,并坑杀秦国降军20万。
之后短短数月时间,屠杀咸阳,杀降王子婴,烧毁秦王宫……
第五次……第六次。
有人遗憾楚霸王未能称霸天下,让刘邦这等泼皮无赖捡了便宜,成为天下之主。
可这样的人成为帝王又能如何?
杀戮成性,暴行惨绝人寰,稀世罕见。
后来的关中秦人拥护刘邦,不就是项羽的暴行已经完全失去了民心吗?
在外边杀红眼的时候,胡亥还在享乐,还在玩皇帝的游戏。
李斯被下令腰斩,赵高越发膨胀。
八月下人禀报胡亥,赵高要为他献上一匹马,兴致勃勃等候之时,却见下人牵来了一头鹿,却非说是马。
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指鹿为马了。
没过多久,胡亥催赵高去平那些冒出来的起义军,赵高不耐烦,把他弄死了。
秦二世死的有点草率。
对胡亥后世人评价不多,几乎都朝着一个方向评价:他都不配称为庸主,像个脑子没发育全的低能儿,天生残障……
把他跟庸主放在一起比较,都侮辱了人家。
再说外头,项羽和刘邦属于互相看不上眼,项梁战死,属实是让刘邦松了口气。
刘邦手头人马三五万,想收点人进军中,项羽这厮走到哪屠到哪,跟着项羽非但收不到人,还得一起背负骂名。
而且走太近还容易被并到项羽的军中。
除了战场威风外,这人是哪都入不了刘邦的眼。
正好项羽也看不上这痞子,在刘邦借口筹粮后立马分道扬镳了。
为了激烈各方兵马灭秦,楚怀王承诺,先入关中者王,于是众多兵马攻向关中。
都这时候了,赵高却只想做皇帝,他都给自己想好了称号,就叫赵始皇帝。
不过这个档口到底是没敢。
只能让嬴氏皇族仅存的血脉子婴来。
山河破碎,到处都是起义兵,子婴没有成为秦三世皇帝,而是只做了秦王。
即位前,子婴设计杀死赵高,并下令缉拿余党,处死两千余人。
随后子婴素车白马投降刘邦,刘邦进入咸阳。
为了安稳人心,刘邦废除全部秦法,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偿命,伤人治罪,抢劫治罪。
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收拢了人心,但却实实在在是法治的倒退。
不过刘邦的美名也因此在关中传扬开来,民间甚至出现一种说法: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安民之有效,足以可见。
甚至后来关中百姓全力拥戴刘邦,支持汉军与项羽长期对抗,都是这个原因。
没过多久,项羽进入关中,杀子婴,抢财货妇女,杀平民,一时之间,民怨沸腾。
刘邦不见得是好人,但跟项羽比起来,在百姓眼中他简直不要太善良,这让百姓如何不痛恨项羽继而支持刘邦?
离去之前,项羽火烧咸阳。
巍巍皇城,万千宫室,苍苍北阪,六国宫殿,阿房宫,兰池宫……火海连成一片。
万千民宅淹没在火海中。
大火三月不熄,毁灭了多少人类文明?
项羽死不足惜。
秦国亡了,咸阳被永远埋在了地下。
那个兼并六国成为传奇的伟大帝国在这样的风雨飘摇里彻底没落,给后世留下了莫大的遗憾。
后人不是不能接受秦国灭亡,只是有些接受不了它以这种方式,还这么快灭亡……
何其令人痛心?
不过秦虽亡,华夏没有亡,帝国的光熠熠生辉,永远照耀着这个世界。
便是两千多年后,始皇嬴政也在庇护着他无比爱惜的华夏子民。
秦二世而亡是多少历史爱好者的遗憾?
若是他在天有灵,必然也会遗憾,秦国没有如他所想的那般二世三世,传之无穷。
可如果看到华夏民族继承了他的血性,守卫着这大好河山,他也该是欣慰的吧。
楚易安心里闪过这个念头。
一个国家的灭亡必然伴随着战争,杀戮。
秦胜料到秦国后期必然动荡不断,却也未曾想过会这般惨烈。
其实挺可笑的,起义军们打出的旗号是覆灭暴秦,颠覆暴政。
可不管是刘邦还是项羽都做尽了屠城之事。
刘邦尚且听人劝不敢再让人屠城,项羽却是实实在在的杀人狂魔。
这等人如何能被人称为英雄?良心何安?
在秦国一统六国前打了几百年的仗都未曾有人下令屠城,怎的到了项羽这里杀了那么多人反而能被人称英雄豪杰?还大感钦佩。
人们骂刘邦小人,称项羽真霸王……
秦胜感觉手里的笔越来越重,曾经无比期待的结局,当它真正来临的时候,却没带给人想象中的欣喜,只有沉重。
真的太沉重了。
尤其他自己就是将领,最是懂得战争的残酷。
文字不足以百分百的表现出来战场局势的惊心动魄,也不足以完全表现出来百姓的绝望无助。
纵观这段历史,从兼并六国开始,修长城,修秦直道,建阿房宫……等等等等。
虽然很多东西确有其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连续动这么庞大的工程确实给百姓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
不能因为长城在后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就否认对当时百姓的剥削。
我们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不能用后世人的眼光来评价这些东西在当时对下边的百姓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
修长城也好,修路也罢,在那些百姓眼里,便是他们又要去服徭役了。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他们没有享受到功,自然只能看到罪。
是以秦国被人称为暴秦,其实并非没有道理,步子迈得太大,一下子建这么多,必然消耗庞大的人力物力。
不能因为对某个人的偏爱就刻意忽略这些事实。
秦胜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抬头便见楚易安眼圈有些红。
他抿了抿唇,心情复杂到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评说,只能递给她一方手帕。
楚易安没接,看了眼外头,已经黑透了,赶忙起身离开:“不早了,我回去睡觉了。”
目送楚易安走远,秦胜视线落在手里的帕子上,将东西收了回来。
今天晚上,真要睡不着了。
pS:啊,终于写完了,再也不写历史了……
有些评论回复了但是不显示,在这里说一下,就很好奇,到底是哪个营销号在说没有阿房宫?1961年,阿房宫遗址被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奇迹。一个遗址都能被称为奇迹,规模可想而知。
阿房宫没有修完就停工了,修了就是修了,能因为没有修完就说没有修吗?
还有,服徭役工资高……
。。。真的少看点营销号,服徭役你还想拿钱……有罪以赀赎,及有债于公,日居八钱,公食者,日居六钱。
还不起官府罚款和贷款的人会强制抓过去服徭役,通过劳逸时间抵债,在劳逸期间,自己带饭能抵八钱,吃官府的饭,一天抵六钱,你要非说这样是工资高也行,等你去修两天长城你就老实了。
六国亡了尚且有那么多人要复国,秦国亡了关中百姓恭迎刘邦,一个约法三章就让百姓高呼万岁,秦国关中经营这么多年,民心尽失,亡国后连个哭丧的都没有。被视为异族的元清亡国还有人殉国呢。不管是秦国还是秦始皇,在历史上的风评一直都不好,除了儒家刻意抹黑之外,秦国的残暴也是事实,秦国就是战争机器,古代的百姓就没有生活好的,国家强不强跟他们的生活好不好没有一点关系。
其实想想挺神奇的,在野蛮社会秦始皇被人骂死,到了文明社会突然成了一股清流……
写点东西YY一下高兴高兴就得了,不必要欢呼成这样。
如果穿去了秦国你会发现,我们不是让秦国千秋万代的人,只是修长城的牛马……不对,牛马都比不上……牛马在古代还不能随便杀,可是我们不一样……不一样……可以杀……
每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样,站在嬴政的角度,他作为皇帝,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他的道理,书里写的历史是站在当时人的角度,自然有其过分美化的地方,非后世客观评价,不必当真哈,乐呵乐呵就得了,别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