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良娣在茶席前缓缓坐下,腰背挺直,坐姿端庄,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
她伸出白皙纤细的手指,轻轻拿起桌上的茶罐,动作轻柔得仿佛手中捧着的是稀世珍宝。
她微微倾身,将茶叶缓缓倒入茶则,那茶叶在她的指尖下,宛如灵动的精灵。
刘据的内心也跟着不断地起伏。
旁边传来卫子夫的赞叹和众人的羡慕之声。
史良娣轻启朱唇,声音温柔而舒缓,如同春日里的潺潺溪流道:“这茶叶,是今年春日清晨,在云雾缭绕的山间,由采茶女精心采摘而来,带着山间最纯净的气息。”
接着,她提起铜壶,将煮沸的水高高冲下,水柱如银线般精准地落入茶壶,溅起细密的水花。
她的眼神专注而认真,嘴角始终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治愈。
在等待茶叶浸润的间隙,她轻轻转动手腕,将茶具一一摆放整齐,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片刻后,史良娣轻轻提起茶壶,将茶汤缓缓倒入杯中。
茶汤色泽金黄透亮,香气扑鼻而来,弥漫在整个选妃现场。
她端起一杯茶,起身,迈着轻盈的步伐,先走到卫子夫面前,微微屈膝行礼,声音温柔地说道:“皇太后,请品茶。”
她的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尊敬与谦逊,让人如沐春风。
随后,她又走向刘据,同样献上一杯茶。在递茶的瞬间,她微微抬起头,目光与刘据交汇,眼中满是温柔与羞涩,脸颊微微泛起红晕,恰似春日里初绽的桃花。
她轻声说道:“陛下,请品尝民女的手艺。”那声音轻柔得如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刘据对的内心。
史良娣的茶艺表演,没有华丽的技巧,却凭借着她优雅的动作、温柔的声线,以及对每一个细节的用心,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仿佛时间都为她静止。
随着她的演绎结束,现场传来了欢呼声。
卫子夫不断地点头,看着一旁的刘据,问道:“据,如何?”
刘据微微一怔,便道:“一切由母后做主。”
卫子夫则是莞尔一笑,吩咐道:“且去候着,下一位。”
轮到李嫣了。
李嫣深吸一口气,平稳住内心的些许紧张,身姿挺拔,步履从容地走上前。
她的眼神明亮而坚定,没有丝毫的慌乱与怯意,那股见过大场面的沉稳劲儿,在这庄重的选妃现场展露无遗。
来到卫子夫与刘据面前,她微微欠身,姿态优雅又不失端庄。
李嫣稍稍整理情绪,摘下面纱,说道:“民女李嫣……”
而她的话音刚落,围观的群众便传出惊呼来。
显然很多人认得她是谁。
卫子夫笑而不语的看着刘据。
此时的刘据刚刚还处在遇见史良娣的惊讶之中,但是听到李嫣名字的那一刻,险些惊呼出声。
这!
李嫣竟然拿来参加选妃了?
这多少也有些离谱了啊!
如果说刘据对李嫣的美貌不动心那是假的,当然对方的才华他也是非常欣赏。
但碍于前世的记忆,毕竟李嫣可是上一世汉武帝的李夫人。
在历史书上都是赫赫有名。
虽然因为他这个穿越者的蝴蝶效应,汉武帝如今远在中亚,李嫣也成为了大汉知名的女性代表。
创建报纸,组织群众赈灾,绘制黄河纺织机的图纸,等等功劳,可谓巾帼不让须眉,把很多男性也比了下去。
刘据非常欣赏她的才华、人品和工作能力。
但刘据无论如何也没有对她有过男女私情。
不想这次,李嫣竟然自己参加选妃。
她没跟刘细君说,更是没跟刘据提起。
而再回想两人的过往……
刘据怔怔的看着下面的李嫣,此时对方也正眼眸生情的看着他。
忽然间。
刘据内心中的某一处柔软,被触动了。
其实他早该知道李嫣的想法,只是忙于政事,忽略了。
此刻的李嫣,收回看向刘据的目光,款款道:‘’陛下,皇太后,臣有一技,想为二位展示。”
参加选妃的女子中,自称为“臣”的,也只有她了!
她也有资格!
李嫣说罢,她示意一旁的宫女呈上早已准备好的画具。
只见她熟练地展开宣纸,轻轻研磨,动作行云流水。
李嫣抬眸,目光在卫子夫与刘据身上来回流转,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神情与姿态。
下笔时,她运笔如飞,却又不失细腻,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
不过片刻,宣纸上便渐渐浮现出卫子夫的轮廓,眉眼间的温婉、神色里的端庄,被她勾勒得栩栩如生。
随后,她又添上几笔,刘据的形象也跃然纸上,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睿智与威严。
李嫣搁下画笔,双手捧起画作,呈到卫子夫与刘据面前道:“臣不才,以画寄情,望陛下与皇太后莫要嫌弃。”
这幅画不仅形似,更将二人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足见她在绘画上的深厚造诣。
最后,李嫣郑重地说道:“臣愿以自己的所学,为大汉的繁荣昌盛,为陛下的宏图大业,尽一份绵薄之力。不论在何种位置,民女都会全力以赴,不负陛下与皇太后的期望。”
“臣仰慕天子已久,望得偿所愿。”
她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透露着她强烈的上进心和出色的工作能力。
还有对刘据的一往情深。
卫子夫不断的赞叹,拉住李嫣的手,温柔的说道:“嫣儿,朕知道你虽并无惊艳绝伦的歌舞才艺,无法以曼妙舞姿和婉转歌喉博君一笑。”
接着卫子夫微微停顿,眼神中闪烁着光芒,道:“但你在传媒工作的日子里,日夜钻研,一心致力于传播知识。教化民众,提高女性的自主意识和地位,可谓功不可没。”
“是你让大汉女子知道自己不应被局限于闺阁之中,让更多女子的声音被听见,让她们能知晓天下事,拥有追求梦想的勇气。”
谈及李嫣研究纺织机时,卫子夫更是动情的说道:“你看到百姓们为了生计辛苦劳作,配合天子研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纺织机,让大汉子民有衣可穿,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卫子夫看向刘据,道:“如果连这样的女子,都得不到天子的赏识,又有谁可以呢?”
她的一番话,顿时得到了围观群众的赞同,纷纷叫好。
李嫣更是激动的泫然欲泣,目光盈盈的看着刘据。
卫子夫轻声对刘据说道:“这几位女子都各有千秋,皇帝,你意下如何?”
刘据沉思片刻,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史良娣和李嫣身上。
史良娣带给他一种熟悉而温暖的感觉,是上一世缘分的延续;
而李嫣的独立和才华又让他深感钦佩。
最终,他缓缓开口:“儿臣觉得,史良娣和李嫣,可入后宫。”
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念出,史良娣的脸颊瞬间变得绯红,她羞涩地低下头,心中满是欢喜与忐忑。
李嫣的眼中则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她强忍着内心的喜悦,微微屈膝行礼,虽然表面上尽量保持镇定,但内心早已是波澜壮阔。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多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应。
回想起曾经在大汉女子传媒担任主编时,与刘据一次次的相处。
每一次讨论工作,刘据专注的神情、独到的见解,都让她深深着迷。
那时的她,只能将这份爱慕之情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仅仅是能与刘据并肩工作,对她而言就是莫大的幸福。
而在研究纺织机的那段日子里,每当遇到难题,刘据给予的鼓励和支持,都成为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以这样特殊的身份,走进刘据的生活。
如今,美梦成真,她的心中除了喜悦,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有那么一刻,李嫣甚至,连两人孩子的名字就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