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伊藤博文以及尼古拉耶夫的愉快交谈之后,奕匡便紧急进宫向慈禧汇报关于三国干涉之事。
慈禧听说英、法、俄、倭四国均要帮助清廷收回东北,简直喜出望外。
而条件,只有将朝鲜舍去,然后收回之后的东北,四个国家有通商、建铁路、驻扎少量军队的特权。
即使是那样的情况,也比现在被楚辰完全占据要好。
于是,5月15日,也就是朝鲜开化党政变的第8天,清廷通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发布声明,放弃朝鲜宗主国地位,不再参与朝鲜半岛的事务。
同时,请俄、倭、法国三国,充当中间人,协商解决华夏和清廷的东北争端问题。
这里面的英国,虽然也在幕后支持,但是英国人拒绝在明面上显示自己的立场,所以对外宣布的时候,只有三国干涉还辽。
消息一出,不光是华夏,整个世界的很多国家,都在看着这一个新成立的华夏,面对法俄两个列强,还有倭国这样一个半列强国家,究竟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就在这时,华夏和德国传出的一则消息,让局势瞬间扑朔迷离起来。
德国首相俾斯麦率领代表团,抵达了福州!
让楚辰惊讶的是,俾斯麦不是自己来的,而是带了一个小型的代表团而来。
67岁的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82岁的德国总参谋长毛奇元帅,以及德国驻华公使巴兰德,德国总参谋部军需总监瓦德西,德国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施里芬,以及其他一些官员。
坐在红旗牌轿车之内的俾斯麦和毛奇,脸色虽然平静,但是心底泛起波澜。
“毛奇元帅,你说这个楚辰是怎么做到的?听巴兰德说,就是这片土地,4年前,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可是我们这几天看到的,不光是宽阔的马路,行驶的列车,电灯电报,不仅丝毫不比我们德国落后,甚至说这汽车、自行车、电话等物品,已经领先于我们了啊!”
俾斯麦作为德意志帝国的首相,自然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
虽然说在福州看到的东西,肯定是华夏最好的东西。
可是,即便如此,也丝毫影响不了他对于楚辰和华夏的判断。
毛奇虽然年龄很大,但是脸上精神奕奕。
“首相,你说的很对啊,上一次楚辰去德国,还只是一个代表清廷去俄国谈判的公使,当时他以帮我们德国解决东西线同时作战的方法,石破天惊。”
“现在短短四年过去,这一片土地,包括他的自强军和舰队,都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了。就从这所谓的汽车,从这所谓的轮胎,就能看出,绝对不一般!”
毛奇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自然知道这交通工具对于作战应用中的作用。
就在欧洲还在使用着木质车轮,或者木质车轮外侧仅包裹了少量橡胶制成的缓冲垫之时,楚辰竟然已经用上了通行和舒适性都极强的充气轮胎!
而且,这汽车更是第一次见。虽然德国有在研究内燃机的人,但是将内燃机应用于汽车,还真是敢想敢干。
但是如果体积如此之小的内燃机再进步一些,那这汽车将成为交通中无可替代的东西!
“是啊,看来,这次来华夏,是来对了。我现在甚至在想,楚辰所说的,给我们德国一个强大的可能,这句话并不是说大话啊。”
俾斯麦望着车窗外匆匆闪过的树木和田地,虽然油烟的味道有些刺鼻,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看风景的心情。
难道,这么多年来在刀尖上跳舞的艰难,就要过去了吗?
“也不知道,这楚辰又带我们去看什么东西啊,还真是期待。”
在两位老人的交谈声中,车队终于在福州郊外的一处武器试验场停了下来。
“武器试验场?”
毛奇元帅作为第一个下车的人,满脸的兴奋。
从看到车队到达之后的第一时间,他便猜出楚辰是要带他们看新式武器。
可是,前两天军舰方面已经看完了,陆战的75毫米野战炮和马克沁机枪也看过了,难道,还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所以,怀着巨大的期待,毛奇第一个走下汽车。
当他迫不及待的望向试验场之内时,一抹震惊之色出现在他的脸上。
只见试验场空地上,整齐停放着四辆大型汽车,每辆汽车后侧还拖拽着一门火炮!
关键是,四门火炮分为两种类型。
但是,无论哪种类型,都比75毫米野战炮要大很多,从口径上看,起码在100毫米以上!
毛奇作为军事上的将领,对于火炮这种重型武器,有些天生的痴迷。
带着瓦德西和施里芬,毛奇快步走向车辆拖拽的火炮。
抚摸着火炮光滑的炮身,毛奇满眼的欢喜。
虽然没有见过这两种火炮的威力,但是光从两种火炮长达6米和4米炮管长度,就能知道,它绝对拥有着超远的射程和威力。
“楚辰,这两款火炮,是你们刚研制出来的?”
毛奇的声音中,充满了不可置信。
但是,已经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了。
起码这样的火炮和拖拽方式,克虏伯工厂是弄不出来的。
楚辰面带微笑,看着激动的毛奇,语气中满是坚定。
“正是!总长阁下,这两款火炮,一款是105毫米,一款是152毫米,分别是3.8吨和7吨,射程16千米和22千米。”
楚辰说完,不顾这几个数据给毛奇带来的冲击,而是继续说着。
“下面,由我们的操作人员来给各位演示一下火炮的使用。”
楚辰说完,众人跟随他离开火炮一定距离。
而后,一旁早已等待好的操作人员,迅速就位。
轰隆隆……
内燃机的轰鸣声响起,运输车开动,拖拽着四门火炮,快速向不远处的炮位上驶去。
在场众人的眼神,随着火炮而动。
所谓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
以往的挽马牵拉,即使是欧洲挽马,以6匹的数量,最多能牵拉2吨重的火炮。
如果超出这个重量,马匹的数量增加,对于操控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此,之前最大牵拉重量一般控制在2吨以内。所以野战炮为了控制重量,口径一般都在75毫米左右。更大口径的火炮,基本是以固定位置的火炮来呈现。
可是现在,以前不敢想的重量下,只需要驾驶员轻轻踩下油门,就可以轻易拖拽!
这样的机动能力,在战场上绝对是一大利器!
毛奇等人的眼神中,充满了热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