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内,嬴虔匆匆穿过回廊,步履轻快。自击败魏赵联军后,他的心中萌生了一个重要想法,今日终于有机会向皇弟汇报。
大殿上,嬴渠梁正在批阅奏章,见兄长进来,面露笑容:\"兄长何事如此急切?\"
嬴虔行礼后,郑重其事地说:\"皇弟,此次大战,我深有感触。虽然我军取得了胜利,但在战斗中,我发现一个严重问题——我军中层军官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若要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仅靠现有将领远远不够。\"
嬴渠梁放下手中竹简,饶有兴趣:\"说下去。\"
\"我以为,我国应建立一所军校,专门培养军事人才。\"嬴虔眼中闪烁着热忱,\"选拔有潜力的年轻士兵,系统教授兵法、战术、骑射等技能,为我国打造一支强大的后备军官队伍。\"
嬴渠梁沉思片刻,双眼渐渐明亮:\"好主意!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人才为本。我军若要持续强大,确实需要源源不断的优秀军官。\"他满意地点头,\"兄长可有具体方案?\"
嬴虔早有准备,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我已拟好方案。军校设在咸阳郊外,选址已定;招收对象为军中表现突出的年轻士兵和有志青年;课程包括兵法研习、战术演练、骑射训练、地形判读等。\"他顿了顿,语气坚定,\"我愿亲自担任教官,传授战场经验。\"
嬴渠梁大为感动:\"兄长高瞻远瞩,能为国为民谋划长远。\"他起身拍拍兄长肩膀,\"准了!朕全力支持你建立军校。所需人力物力,尽管开口。\"
得到父王首肯,嬴虔欣喜若狂,立刻着手筹备。他亲自选址、设计校舍、制定课程、挑选学员。短短一个月内,秦国第一所军事学校——\"武胜学堂\"拔地而起。
学堂选址在咸阳城西十里处,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校舍布局严谨,教场宽阔,藏书丰富。首批招收学员百人,皆是从军中层层选拔出的精英。
开学第一日,嬴虔身着常服,站在学员面前,神情庄重:\"诸位,你们能来到武胜学堂,是秦国之幸,也是你们的荣耀。从今日起,你们将接受最严格的训练和最系统的教育,成为我秦国未来的栋梁!\"
他环视众人,语气坚定:\"我秦国有统一天下之志,而你们,将是实现这一宏愿的中坚力量!\"
学员们听得热血沸腾,齐声高呼:\"为秦国效力,死而无悔!\"
教学正式开始。每日晨曦初现,学员们便开始晨练;白天研习兵法、演练战术;夜晚则研读历史、探讨策略。嬴虔几乎每日都会亲临学堂,亲自授课。
一日,嬴虔正在讲解骑兵战术:\"骑兵作战,速度为先,灵活为要。记住,骑兵不是用来硬碰硬的,而是要利用机动性,找到敌军弱点,实施突袭。\"
他在沙盘上演示:\"看这里,如果敌军是这样排列,我军骑兵应该从哪个方向突击?\"
一名叫赵亭的学员站起来:\"禀太子,应从敌军侧翼突击,切断其补给线!\"
嬴虔赞许地点头:\"不错!侧翼往往防守薄弱,且一旦突破,可直插敌军后方。\"
另一名学员王离则提出不同见解:\"太子,我认为应先佯攻正面,吸引敌军注意,再从侧翼突袭,效果会更好。\"
嬴虔眼前一亮:\"王离说得极是!兵法贵在虚实结合,调动敌军,乘虚而入。很好,这正是我想教给你们的。\"
课堂上,嬴虔不仅传授战术技巧,还分享亲身经历:\"记得在与魏赵联军作战时,我军骑兵正是利用敌军协调不畅的弱点,实施了穿插迂回。战场上,观察和判断比勇猛更重要。\"
除了嬴虔,商鞅和其他秦国名将也会定期来学堂授课。商鞅尤其注重战略思维的培养:\"作战不仅是一时一地的较量,更是国力、谋略、人心的较量。你们必须学会从全局考虑问题。\"
武胜学堂很快声名远播,各国纷纷派人打探。有人回报魏王:\"秦国太子亲自教授兵法,培养大批军事人才,不出十年,必成气候!\"
魏王闻讯,忧心忡忡:\"秦国果然谋划长远!此举若成,秦军将更加难以对付。\"
与此同时,咸阳宫内,嬴渠梁正与商鞅商讨下一步军事行动。
\"武安君,魏国近来可有异动?\"嬴渠梁问道。
商鞅回答:\"陛下,我军上次大胜后,魏国元气大伤,正在积极备战,意图阻止我军进一步进攻。\"
嬴渠梁眼中闪过锐利光芒:\"秦国崛起之路,不可逆转。朕决定,乘胜追击,对魏国再次用兵!\"
他指着地图:\"目标是魏国旧都安邑!安邑地处要冲,物产丰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若能占领安邑,我国将控制黄河中游,进可攻,退可守,大大增强我国实力!\"
商鞅仔细研究地图,点头道:\"陛下高见!安邑确实是战略要地。若要攻取安邑,臣建议先拿下固阳,切断魏国增援通道。\"
嬴渠梁满意地拍案:\"就依武安君之策!\"他目光炯炯,\"这次行动,朕任命武安君为大良造,统领大军,攻取固阳!\"
商鞅肃然起敬:\"臣领命!定不负陛下重托!\"
嬴渠梁又道:\"至于安邑,朕将与兄长嬴虔共同统军,与武安君前后呼应,一举拿下魏国腹地!\"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秦军开始大规模集结。与此同时,武胜学堂也迎来了一次特殊考验。
嬴虔召集全体学员,宣布道:\"此次对魏用兵,将是你们的实战考验。每人都将被分配到作战部队,担任基层指挥官,亲身参与战斗。表现优异者,战后直接晋升!\"
学员们兴奋不已,摩拳擦掌,期待证明自己的机会。
出征前夕,嬴渠梁在军营设宴,为大军饯行。席间,他高举酒杯:\"诸位将士,此战关系重大,事关我国在东方的战略布局。朕相信,在诸位的英勇奋战下,安邑和固阳必将成为我秦国领土!\"
众将士齐声呼应:\"秦国必胜!\"
次日黎明,大军分为两路,浩浩荡荡开赴前线。商鞅率领五万精锐,直指固阳;嬴渠梁与嬴虔则共同率领主力,挥师安邑。
武胜学堂的学员们被分散到各部队,担任什长、伍长等基层军官。他们将有机会在实战中检验所学。
固阳城下,商鞅指挥大军迅速展开,形成合围之势。城内魏军严阵以待,显然早有准备。
商鞅观察地形后,命令道:\"分兵四路,同时攻城!重点在东南角,那里地势较低,防守相对薄弱。\"
攻城战很快打响。秦军如潮水般涌向城墙,魏军居高临下,箭如雨下,双方展开激烈交锋。
商鞅冷静观察战局,发现魏军火力集中在正面,立刻调整战术:\"主力佯攻正面,吸引敌军注意;精锐从东南角突破!\"
这正是武胜学堂教授的战术。负责东南角的队伍中,有一名叫李信的学员,他迅速组织士兵,利用掩体前进,躲避箭雨,成功接近城墙。
\"架起云梯!\"李信大喊,亲自带头攀登。
在他的带领下,秦军很快突破了东南角防线,杀入城内。其他方向的秦军见状,士气大振,奋勇攻城。魏军腹背受敌,节节败退。
经过一天激战,固阳城终于落入秦军之手。商鞅立刻派人向嬴渠梁报捷,并表扬了武胜学堂学员的出色表现。
另一方面,嬴渠梁率领大军已抵达安邑城下。安邑作为魏国旧都,防御极为坚固,守军众多,攻城难度远大于固阳。
嬴渠梁亲自侦察后,决定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切断安邑所有补给线,困住守军,待其粮尽援绝,不战自降!\"
秦军依令在安邑周围构筑营垒,严密监视城内动静,同时派出骑兵,截断所有通往安邑的道路。
魏王得知固阳失守,安邑被围,不禁大惊失色。他紧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固阳已失,安邑危在旦夕。诸位爱卿,可有良策解围?\"
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大王,秦军势大,短期内难以正面对抗。臣建议派使者求和,暂时求得喘息之机。\"
魏王无奈接受了这一建议,立即派使者前往秦营,提出停战议和。
使者到达秦营,向嬴渠梁转达了魏王的和议:\"魏王愿割让固阳以及周边十座城池,请秦王撤军。\"
嬴渠梁与众将商议后,断然拒绝:\"告诉魏王,除非割让安邑和固阳两地,否则免谈!\"
使者惶恐而返,向魏王报告了秦王的条件。
魏王闻言,几乎晕厥:\"安邑乃我国旧都,地位尊崇,若割让,我魏国颜面何存?\"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安邑城内粮草日渐匮乏,守军和百姓开始挨饿。城内怨声载道,守军士气低落。
一个月后,安邑守将实在支撑不住,派人向魏王求援:\"城内粮草所剩无几,再不解围,必将陷落!\"
魏王尝试集结救兵,却因固阳已失,无法有效增援安邑。眼看安邑难保,魏王痛苦万分,最终作出艰难决定:\"割让安邑,保全国本!\"
使者再次来到秦营,表达了魏王的让步。嬴渠梁闻讯大喜,立即接受割地条件,同意停战。
就这样,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获得了安邑这一战略要地。加上此前攻占的固阳,秦国在东方的战略布局更加完善,控制了黄河中游的咽喉要道。
大战结束,秦军凯旋。武胜学堂的学员们在此役中表现突出,尤其是李信、王离等人,因战功卓着,被提拔为军中高级将领。
嬴渠梁在咸阳宫设宴庆功,席间特别表彰了商鞅和嬴虔:\"此次大捷,武安君攻克固阳,功不可没;太子创办武胜学堂,培养了众多优秀军官,同样功勋卓着!\"
商鞅谦虚道:\"臣不过是奉命行事,真正的功劳在于将士们的英勇作战。\"
嬴虔也表示:\"武胜学堂的成果还远未显现,未来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嬴渠梁欣慰地说:\"有武安君这样的良臣,有虔儿这样的贤子,朕夙愿可期啊!\"
席间,嬴渠梁宣布了重要决定:\"鉴于此次战功,朕决定,封武安君商鞅为大良造,总管军国大事;太子嬴虔继续掌管武胜学堂,为国培养人才。\"
此决定立即得到了满堂喝彩。商鞅跪地叩首:\"臣定当竭尽全力,为秦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嬴虔也表态:\"儿臣必将把武胜学堂办得更好,为秦国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随后,嬴渠梁还宣布了一系列奖励措施,提拔了一批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将领,特别是武胜学堂的优秀学员。
宴会结束后,嬴虔回到武胜学堂,召集全体师生,宣布学堂扩建计划:\"鉴于诸位在此次战役中的出色表现,父王决定扩大学堂规模,增加招生人数,提升办学层次!\"
学员们欢欣鼓舞,纷纷表示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负重托。
嬴虔满怀激情地说:\"未来,我秦国将一统天下。到那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勇猛的战士,更是懂得治国理政的将才。你们肩负着秦国未来的希望,切勿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夜深人静,嬴虔独自站在学堂的高台上,远眺星空。他心中满是自豪:武胜学堂初战告捷,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这些年轻的学员们,将成为秦国征战天下的中坚力量,为实现大一统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商鞅也在自己的府邸中沉思。被任命为大良造,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他深知,秦国的统一大业才刚刚开始,前路依然充满艰险。但有嬴渠梁的英明领导,有嬴虔这样的年轻俊才,有变法带来的强大国力,秦国的未来必将辉煌灿烂。
选贤育能,功在千秋。铁骑纵横,所向披靡。
第二天清晨,朝阳初升,武胜学堂的校场上,新一批学员已经开始了紧张的训练。嬴虔和几位资深教官正在检阅他们的表现。
嬴虔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心中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