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杨芝褚大军如约而至。得知梁山所救乃是郓州兵马,杨芝褚心下稍安,自觉此战胜算又多了几分。
岂料随后竟得知,吴用下令收缩兵马,梁山众人皆在一旁驻扎,眼睁睁看着辽军如饿狼般四处劫掠周边乡镇,而后大军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接连攻破州府。如此一来,辽军的兵粮之急轻易得解,周边百姓却深陷水火之中,而这一切,皆因吴用的“妙计”。
杨芝褚心急如焚,即刻派亲兵快马加鞭去联络宋江,欲与梁山军内外夹击,共击辽军。
诸事安排停当后,他亲自率领三千马步军,沿着崎岖小路急速行军,直至辽军阵前叫阵。只见他身披重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地立于阵前,高声叫骂,辽军将士见此,皆怒目相视。
杨芝褚应战咬儿惟康,二人激战十余回合,难分胜负。此时,杨雄突然杀出,带领一千步卒,如猛虎般直攻敌军侧翼。杨雄身先士卒,手中长枪挥舞得密不透风,所过之处,辽军士兵纷纷倒地。
杨林则率领五百轻骑,从山坡上疾驰而下,如疾风般冲入辽军阵中。马蹄声响如惊雷,扬起滚滚烟尘,辽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冲击搅得阵脚大乱。
宋江在接到联络后,亦迅速派兵正面冲击。梁山军士气如虹,如汹涌的潮水般向辽军席卷而去。两路夹击之下,辽军阵型被冲得七零八落,难以变换。眼见形势危急,辽军将领果断下令,准备退兵。
就在这时,只听董澄一声大喝:“贼将休走!”这一声宛如洪钟,响彻战场。敌将正急切待退,慌乱之间,根本来不及反应,被董澄手起刀落,斩于马下。这一下,辽军更是军心大乱,四处逃窜。梁山军与杨芝褚的兵马趁势掩杀,生擒将校极多,大获全胜。
咬儿惟康带着一群狼狈不堪的溃兵,慌不择路地奔逃着,那队伍好似被惊散的羊群,毫无秩序可言。杨芝褚这边则是严阵以待,他遵照着闻焕章所献计策,向军队下令:不许擅自追赶。
同时,又迅速差遣得力之人,快马加鞭地去打探蓟州、霸州的军情,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情报至关重要。
没过多长时间,蓟州的军情回复便率先抵达。原来,在蓟州战场上,宋军士气高昂,一举击溃了辽军,还成功斩杀了两名辽将,可谓大获全胜。不仅如此,戴宗还送来了一封回信,信中对宋军的援军满是溢美之词。
细细打听才知道,在那场战斗中,滕戡两兄弟领着朱仝等人奋勇上阵厮杀。辽国方面也不甘示弱,派出三位将军与他们捉对厮杀,一时间,六员大将在沙场上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彻云霄。
朱仝精于使刀,自投入杨芝褚帐下,获赐一杆硬木镔铁偃月刀。此刀甚是不凡,乃活龙眼套筒式,刀头仅重五斤,刀杆缠铁丝,刷大漆。整刀虽仅十六斤,然朱仝走轻巧灵活之途,不以刀重压制敌手,只求此刀锋利,足以破敌军甲胄即可。又配其胯下伊犁良驹,使其功夫更以轻、灵、快见长,于战场之上,仿若鬼魅,令人难以防范。
双方交锋,战至十余回合,辽将全力施为,却被轻易挡回,自知难以取胜,心下慌乱,深知久战必亏,遂猛夹马腹,驱马而逃。
其本以为可就此脱身,岂料,未行半里,斜刺里忽现一美髯大汉,那大汉手起刀落,寒光一闪,辽将便被一刀斩于马下。
此突现之美髯大汉,正是赫赫有名之“大刀”关胜。关胜武艺超群,威风凛凛,恰似天神降临。朱仝对关胜之武艺,钦佩至极,赞不绝口,常于军中向众人盛赞关胜之英勇非凡。。
滕戡在“丑郡马”宣赞的助力下,成功斩杀辽军副帅。辽军遂陷重围,主帅迫于无奈,只得率全军撤退。
杨芝储闻罢战报,沉思须臾,问道:“此关胜,吾素有所闻,皆言其仿若关二爷再世。今连朱仝亦如此赞誉,想必所言不虚。未知吾等是否有机缘将其招揽麾下?”
奚胜拱手应道:“朝廷大军已直趋霸州,大人,现今实乃招揽武将之良机。闻先生之信笺甫至,彼已遣数十名小番子于金国集市散布消息。料想未久,金国必将大举犯辽。这几年储备军力,等的机会终于来了!”
杨芝储微微一笑,目光落于舆图之上,心中已然展开一幅宏伟画卷。其坚毅地言道:“然也,既已至此,便当勇往直前。”
奚胜所料不差,老节度使王焕实力超群,以一敌二力战辽将而不败。待与杨芝储大军会合后,更是击溃辽军,大获全胜。
官家阅罢纷至沓来的捷报,喜不自胜。然每一份奏折皆对杨芝储赞誉有加,令其心生忌惮。官家暗自思忖,是否应采取措施,以制衡其手中与日俱增的军权。
“来人,拟旨,杨芝储镇守边关,战功卓着。赏黄金千两,千里马一匹,御酒十坛,即日调任枢密院直学士,官拜正三品。”
官家已无意再让其领兵,麾下将军过于强大,又颇受拥戴。长此以往,杨芝储必将声名鹊起,归附者亦会日益增多。与其如此,倒不如尽早将其掌控于股掌之间。
圣旨既下,杨芝储麾下众人皆惊。众将士愤愤不平,唯闻焕章抚须沉凝道:“二位兄台,天时地利已然无虞,而今方为人和之时!”
朱武沉声道:“如此,这几封信便可寄出了。呵呵,想来现今须得让官家知晓江山究竟为何模样了。”
官家断难料到,自己竟亲手将自家基业根基斩断。拱手将北边相让,即便此刻未送,他日亦必将断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