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重新拿起筷子,默默地吃着饭。虽然气氛依旧有些沉重,但姜白的心中却多了一份力量。她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情绪中,必须尽快找到应对之策。
饭后,姜白将姜叶、陈莲和李明清送回房间,叮嘱他们早点休息。自己则回到书房,开始熟悉公务。
夜深人静,姜白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一支笔,却迟迟没有落笔。她的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圣旨的事情,心中一阵烦闷。她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段景站在庭院中,踌躇着不敢进去,他望着姜白的书房,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姜白此刻一定也在为这突如其来的赐婚而烦恼。他想要上前安慰她,更怕自己的出现反而会让她更加困扰。
段岳和段琦站在一旁,看着段景的背影,心中也是百感交集。段岳拍了拍段琦的肩膀,低声道:“让他静静吧,这件事,只能靠他自己想清楚。”
段琦点了点头,但脸上的焦急之色却丝毫未减。他忍不住低声道:“大哥,难道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二哥和姜白真的……”
段岳摇了摇头,打断了他的话:“这是皇上的旨意,谁也无法违抗。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让他们能有机会再次好好了解彼此。”
段琦叹了口气,不再说话。
接下来的几天,姜白和段景之间的气氛依旧尴尬。两人虽然同处一城,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姜白依旧忙于城中的事务,而段景则整日待在军营中,仿佛在刻意回避着什么。
然而,平城的局势却不容他们继续沉浸在这种微妙的情绪中。随着春季的到来,城中的粮食储备逐渐告急。
一天傍晚,姜白召集了段家三兄弟和几位重要官员也就是原先军队中的幕僚,商讨应对粮食危机的办法。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姜白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清冷而坚定:“各位,平城的粮食储备已经不足,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段岳点了点头,沉声道:“我已经派人去周边城镇采购粮食,但现在是春耕时节,大家都缺粮,短时间内恐怕无法运回。”
段琦皱了皱眉,低声道:“难道我们只能坐以待毙吗?”
姜白沉默片刻,忽然抬起头,目光坚定:“或许,我们可以尝试自己种植粮食。”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段景一直在管着后勤的事务,对这边的粮食种植问题都很了解:“平城地处西北,并不容易耕种,最好的方法还是应该去其他城市购买粮食,用以度过春耕这一段时节。”
姜白微微摇头,目光中透出一丝坚定:“军师,我明白你的顾虑。但平城地处西北,交通不便,且周边城镇的粮食储备也未必充足。即便我们派人去采购,路途遥远,加上很多地方的路并没有解冻,少数闲人可以通过但是大型的车辆过不去,粮食能否及时运回更是未知数。与其将希望寄托于外,不如自力更生,尝试在平城内部解决粮食问题。”
段岳眉头紧锁,显然对姜白的提议并不完全认同。他沉声道:“姜大人,平城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不适合大规模耕种,即便我们勉强种植,收成也难以保证。更何况,春耕时节已过,现在开始种植,恐怕为时已晚。”
姜白并未被段岳的话动摇,她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逐渐暗下来的天色,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将军,我知道平城的条件并不理想,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尝试。若是一直依赖外界的粮食供应,平城永远无法真正自立。
就因为粮食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上次被江晖火烧粮仓和从外地进购粮食上吃了多少苦头?
至于春耕良种的问题,我查阅过一些古籍,发现西北地区有一种耐寒的作物,可以在晚春甚至初夏播种,且生长周期较短。如果我们能引进这种作物,或许能在秋季收获,缓解粮食危机。”
段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姜大人,你说的这种作物是……”
“土豆。”姜白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而从容,“土豆耐寒耐旱,适应性强,且产量高,生长周期短。若能在平城推广种植,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段琦眉头微皱,显然对土豆熟悉,他来到这边比较喜爱的主食就有土豆,但是据了解过它的产量并不理想:“土豆?咱们一直吃的那种?产量并不是很高啊。”
姜白微微一笑,目光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校尉,你说得不错,普通的土豆产量确实有限。但你知道吗?土豆其实可以通过培育多倍体品种来提高产量。多倍体植株通常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高的产量,尤其是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
段琦眼神迷茫,这种现代知识,他完全不了解不过想起那天晚上姜白操纵着植物段样子:“多倍体?这是什么意思?”
姜白耐心解释道:“多倍体是指细胞中含有超过两套染色体的生物。比如,我们常见的土豆是二倍体,也就是拥有两套染色体。
但如果通过人为干预,培育出四倍体甚至六倍体的土豆,它们的植株会更加健壮,块茎也会更大、更多。
我曾经在一本西域的农学古籍中读到过,有些部落已经在用这种方法培育高产的土豆品种。”
被这么一解释,大家的眼神更加迷茫了,只有段景好像有那么一点点懂了,“大人的意思是说,虽然现在的土豆看起来是一个,但是其实是两半身体,就像很多叶子的嫩芽一样只有两瓣,但是通过我们培育一下,可以把它变成三片叶子或者四片叶子。”
姜白点头,这样好像更通俗易懂了,“军师解释的到位。”
一位官员起身说,“大人,这种方法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操作起来恐怕并不容易。我们平城既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尝试。”
姜白神情坚定,语气沉稳:“我知道这并非易事,但也并非不可能。我自己对这方面就有所研究,同时我也联系了城中的几位精通农学的学者,准备在城外的试验田中进行初步尝试。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平城一定能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种植的高产土豆品种。”
段琦眼中闪过希望,看来姜白又要施展仙法了:“姜大人,如果真能成功,那平城的粮食危机岂不是有救了?”
姜白点点头,但语气依旧谨慎:“这只是第一步。即便我们培育出了高产土豆,还需要解决种植的技术问题,比如土壤改良、灌溉系统以及病虫害防治。不过,只要我们有信心,并愿意付出努力,平城的粮食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另一位官员沉思片刻,缓缓开口:“姜大人,我们前面一直按着你说的进行着土地改良,虽然看起来不明显但是已经初具成效,现在既然您已经有了更为详细的计划,那我们就全力支持您。”
姜白郑重道:“先生放心,我会亲自监督此事,确保万无一失。”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姜白却依旧站在窗前,望着外面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思绪万千。
平城的粮食危机只是她面临的众多问题之一,粮食、水源、安全、住房都是挑战,不过唯一的好处就是这段家的兄弟都支持自己。
从刚才就能看出,他们已经提前敲打过那些幕僚,否则会议不可能如此顺利进行。
------
夜深人静,姜白独自一人来到城外的试验田。月光洒在田地上,映出一片银白。她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土壤,感受着土地的干涸与贫瘠。
平城的土地并不适合耕种,但她的心中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自己的植物系异能,培育出适合平城种植的高产土豆。
是的了,她的异能在跟段景有了进一步接触之后进入了中级,一次的亲吻比用他的血液的效果好得多,短短十多分钟,就能够让锁解掉。
也不知道多亲几次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那如果他们现在反正已经订亲了,那要是更进一步发生点什么会不会?姜白摇摇头,把这种没人性的想法摇掉。
她从很早就开始看小说,很雷的一点就接受不了那些男主,因为女主的能力的利他性肆意接近,她有时候看书都分不清里面的男主是因为对女主有感情而接近,还是因为她有利于自己而接近。自己都接受不了的,凭什么要求别人接受?
姜白闭上眼睛,将手掌轻轻贴在土壤上,感受着土地的脉动。她的意念缓缓渗透进土壤,寻找着那些刚刚种下的土豆种子。
她的脑海中浮现出土豆生长的画面,从种子发芽到根系蔓延,再到块茎的形成。她的异能如同一股温暖的力量,缓缓注入种子中,加速它们的生长。
片刻之后,姜白睁开眼睛,眼前的景象让她微微一惊。原本刚刚种下的土豆种子,竟然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芽苗,甚至有几株已经长出了小小的叶片,那苗苗绿油油的被风轻轻吹过,一晃一晃,显得煞是可爱。
姜白深吸一口气,心中欣喜于自己的异能强了太多,但可惜的是这个土豆必须消灭掉,这种速度太过惊人,若是被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姜白迅速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继续给这几株苗苗输入异能,直到这些,苗苗长成了真正的土豆,他动手把这几个土豆挖了出来。
姜白将土豆捧在手心,感受到它们的生命气息依旧在微微跳动。她的异能虽然在加速植物的生长,但并没有改变它们的本质。这些土豆依旧是二倍体,产量和普通土豆并无差别。
“看来,仅仅依靠异能加速生长是不够的。”姜白心中暗自思忖。她需要找到一条既能提高土豆产量,又不至于引起他人怀疑的路子,多倍体土豆的培育或许就是答案。
姜白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转身向城内的实验室走去。她在那间简陋的实验室里放满了从各地搜集来的农学书籍和实验工具。虽然条件简陋,但她坚信,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和毅力,平城的粮食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
进入实验室后,姜白点亮了油灯,将土豆苗小心地放在一旁的实验台上。她翻开一本农学古籍,仔细阅读关于奇怪作物的记载。虽然这些古籍中的描述并不详细,但她依然从中找到了一些有用的线索。
“多倍体作物的培育,通常需要通过祈祷等手段诱导植物变大。”姜白喃喃自语,目光在书页上游移。她记得自己曾在现代生物学的书籍中读到过,秋水仙碱是一种常用的染色体加倍剂,可以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
然而,平城地处西北,资源匮乏,她还穿越到了古代,秋水仙碱这种化学物质显然无法轻易获得。姜白皱了皱眉,心中有些无奈。但她很快意识到,即便是没有秋水仙碱,她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
真的是毕业之后,知识全还给老师了,姜白努力的回想。
秋水仙碱是从秋水仙中提取出来的,然后从哪个部分能提取出来?好像是球茎、花朵、种子中的秋水仙碱含量比较高,好像粉碎球茎和种子之后,还要用甲醇或者乙醇进行进一步提纯。
那是不是还需要先提纯一下酒?现在酒的浓度也不够高,纯度也不够高,然后还需要重新学习一下过滤和提纯,这其中又需要到玻璃器皿。也就是意味着她需要从制作玻璃开始…
姜白放弃为难自己,按照这些步骤,她应该先派人去到欧洲或者非洲去找秋水仙,但是她早八辈子不记得秋水仙长什么样子了。
“小白姐姐。”姜白听见背后有人叫自己,而这么叫自己的就只有陈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