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汐急忙接过来,他见到小孩要走,急忙拉住他。
“等等。”
小孩愣了下,回头看向陈汐,“怎么啦?我已经把信给你了哦,你还要做什么呀?”
他警惕地看着陈汐,似乎怕陈汐对他做什么。
陈汐道,“别害怕,我就是想问问你,你还能找到交给你信的那个人吗?”
小孩却摇了摇头,“他给我就走了,我不认识他。”
“这样啊。”陈汐叹了口气,想了想,从怀里摸出几个铜板给他,“谢谢你啊。”
小孩看见铜板眼睛一亮,抓起铜板道了谢谢谢,生怕陈汐反悔似的扭头就跑没影了。
陈汐这才关上门,回到院子里,将信件打开。
果然是熟悉的英文,是林复白写的。
倒也没说什么,可能是因为打仗了,所以写信报个平安,让她别担心之类的。
剩下的便是嘱咐她不要乱跑,先在村子里躲一阵子,等结束了再出去。
而且他好像猜到陈汐要问什么,跟她说了,短时间内战争不会结束,但青州这边应该会很快安定下来。
看完之后,陈汐将信件收好。
一旁的林叶问道,“是赵兄的来信?”
陈汐点点头,不过没说什么。
林叶有些好奇,“你们那个是什么奇怪的符号暗语吗?那个我不是偷看啊,就是不小心瞄到了。”
他确实是无意间瞄到的,不然上次的信他就直接拆开看了。
正是因为看见这字体奇怪,他才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反正又看不懂。
陈汐笑道,“没错,这是我们之间的专属暗语,你看不懂很正常。”
说着,还大方的将信递给林叶。
林叶哦了一声,接过来仔细看了看,一个字都没看懂,而且在他看来,这些字都长得一个样。
这两人互相之间能看懂也是够厉害的。
林叶将信还给了她,眼下还是得先解决粮食的问题。
林叶决定出去找许牧,看看他有没有什么渠道,能避开县令将这些粮食运出城里去。
其实陈汐也想过,做点好事,低价将这些粮食卖给百姓,但这样势必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
甚至她也无法保证,来买粮食的人,究竟是百姓,还是其他商人,所以这个办法不现实。
林叶走后没多会儿,外头又有人来敲门。
陈汐打开门,这次还真是官府的人,是一名官兵,“陈掌柜,县令大人有请赵秀才,还请通报一声。”
“额,他没在城里,回清溪镇了。”
官兵哦了一声,“这样啊,那陈掌柜去一趟吧,县令大人说了,你去最好。”
她没法拒绝,点头道,“我知道了,等下就过去。”
官兵没再说什么,正要走,陈汐又叫住他,给了他一两银子,笑着问,“那个大哥,你知道大人找我什么事吗?”
官兵看到手里的银子,露出了一个笑容,“这我哪知道,不过……”
毕竟拿了钱,总得说点有用的,想了想,官兵才说道,“我看县令还喊了城里其他一些富绅,想必是为了救灾一事吧。”
“谢谢大哥,我知道了。”
陈汐松了口气,她还以为县令是知道她和吴管事卷钱的事了呢。
但眼下这个节骨眼,县令喊自己过去,就算不知道,估计也是要问的。
陈汐在屋里来回踱步,纠结要不要去。
最后她叹息一声,转身走了出去。
能不去吗?不去她就别想再回杏河村了。
来到衙门后,门口的守卫带着她走了进去,穿过横七竖八的回廊,来到一个院子里。
院子的正前方大门开着,守卫示意她自己进去就行。
进了房间,里面坐着好几个人,但基本上都是中年男子,只有一名女子,加上陈汐就是两人。
大多长相富态,一看就是有钱人。
原本还在议论的几人,看见她进来后,声音都戛然而止,纷纷看向她。
这些人陈汐都不认识,没见过,更没接触过,除了右手边靠后的那位。
他是施鄫,他也被县令喊来了。
见到有个认识的,陈汐便朝着施鄫走了过去,在他身边坐了下来。
“这位是珍宝阁的陈掌柜吧,真是女中豪杰啊。”
几人都跟陈汐搭话,但说的都是些场面话。
陈汐笑着回应,算是跟大家打了声招呼。
坐在这里的,她虽然没见过,但基本都是平日里能听到的名字。
比如左侧第二个座位的,就是吴家的家主,吴平。
他身边那名风韵犹存的妇人,就是颜玉斋的掌柜。
这些人都是施鄫给她介绍的,基本青州城稍微有点名气的,有钱的,都被喊来了。
这不,没一会儿,万福楼的冯掌柜也来了。
许牧的父亲也来了,这也是陈汐第一次见到许牧的父亲,也是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
随他一起的,便是和陈汐接触过的粮商,许掌柜。
大家都在互相寒暄,毕竟都是熟人了,青州城稍微有名气的,互相之间都认识。
陈汐插不上话,就听着他们闲聊。
他们应该都猜到县令找他们来干什么的了,心里不情愿,可在县令的地盘上,他们都表现的忧国忧民。
还表示大家应该出一份力,一问准备出多少。
大多都开始叫苦,然后有出十两银子的,有出两石粮食的。
不多时,人差不多来齐了,县令这才姗姗来迟。
和县令一同来的,还有名头发花白的老者,大家纷纷起身,陈汐也跟着站起来。
“李老爷,县令大人。”
陈汐这才知道,那位老者就是李老爷,那位致仕回青州城养老的李大仁。
县令摆了摆手道,“各位不必客气,请入座吧。”
说完,县令又朝着李老爷做了个请的手势,笑着道,“李老,你也请坐。”
李老走到旁边第一个空位坐了下来。
县令也坐了下来,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演讲,“哎呀,今日坐在这里的人,大家都是青州城有头有脸的人物。”
“今日将诸位请来,也没有别的事,大家也看到了,邕州发生了战乱,越来越多的灾民往咱们青州城聚集。”
“朝廷的赈灾粮也不知何时才能到,将各位聚集在这里,也正是想与大家商议这件事。”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家也都是青州人,楚国人,眼下这个紧要关头,可不能袖手旁观呀。”
说着,县令目光朝着陈汐看去,“陈掌柜就非常让本县感动,她听说城外来了许多灾民,立刻就捐赠了二十石的粮食,若是人人都像陈掌柜这般心地善良,何愁家国不兴啊。”
陈汐在心里暗骂,这个奸诈的老家伙,上来就拿她当枪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