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盛世总会发生农民起义?】
......
......
[历史上有一个极其相悖的现象,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越是古代的盛世,农民起义的爆发却越多。]
[可盛世中皇帝明明一直在推崇轻徭薄赋,为什么那些农民还会造反呢?]
[这所谓的盛世,究竟是谁的盛世呢?]
......
[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如今你所生活的时代,就是一个传说中的太平盛世。]
[边疆稳定,四海升平,太仓里的粮食陈陈相因,以致腐败而不可食。]
[府库里的银子堆积如山,以致穿钱的麻绳腐烂而不可用。]
[而作为农民的你,也确实过上了像狗一样的生活。]
[睡的比狗晚,吃的比狗差,饿的比狗还瘦。]
[除了忙活家里的那几亩薄田,你还要服徭役,修桥找你,补路找你,砌城墙还找你。]
[每年还要额外再拿出两个月到县衙里义务当差。]
[如此辛辛苦苦一整年,也不过是保证不饿死。]
[盛世对你的意义,就是活着,仅仅是活着。]
......
[当然了,作为盛世,总归要有一个轻徭薄赋的政策,以示皇恩浩荡,爱民如子。]
[皇帝御笔一挥,将原来的十五税一降为了三十税一,人头税也从120钱降到了40钱,实在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啊。]
[但是,这样就能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了吗?]
[太天真了,因为县太爷根本不会按照这个税率去收,反而除了正税之外,还发明了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进城要交税,出城要交税、卖粮要交税、榨油也要交税,买炭买药更要交税。]
[反正自古皇权不下县,只要完成了朝廷的KpI,又能保证百姓安安稳稳不造反,谁管你到底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能把鹅毛拔秃了还不让鹅叫唤,那是你的本事,加官进爵换纱帽。]
[反之,拔一根鹅毛就惊动了整个鹅群,那是你本事不行,拉出去砍头,换个能干的再来。]
[因此,轻徭薄赋的政策已经推出了十几年,你们却从来没有享受到过,甚至都没有多少人知道。]
[而知道这个政策的李地主、王富豪、黄老爷们,早就买通了县太爷,把所有优惠名额全都瓜分完了。]
[县太爷富了,李地主、王富豪、黄老爷们也都富了。]
[而你就像大树底下的小草,春雨下的再猛烈,也不会漏到你这里半滴。]
[盛世再繁荣,你也依旧在贫困和饥饿的边缘拼命挣扎。]
......
[这一年,家乡闹了水灾,不算严重,但没有一点存粮的你,不得不向黄老爷借了几斗米,才勉强熬过冬天。]
[可丰收之年,你都只是勉强填饱肚子,没有任何余粮,如今借了高利贷,来年拿什么还呢?
[你只能不断的借新还旧,然后欠下更多的利息。]
[三斗变五斗,五斗变八斗,八斗变一石,一石又变成沉重的负担,压的你根本就翻不了身。]
[黄老爷摇着折扇,贪婪的说:“还不上就拿田来抵吧!乡里乡亲的,我算你三成地租好了!”]
[三成,他怎么不去抢?]
[你一口回绝,转身咬紧牙关,把锄头抡的直冒火星,默默祈祷老天开眼,赐一个风调雨顺的太平年。]
[然而,太平年没等到,却等来了一个更大的灾年。]
[黑压压的蝗虫遮天蔽日,把百里之内啃的寸草不留。]
[年迈的母亲活活饿死在床上。]
[怀孕的妻子也饿的皮肤都不够用了,嘴唇都没办法包住牙齿,形似骷髅一般。]
[你彻底走投无路了,只能拿出地契找到黄老爷,接受了三成地租,只求他赶紧先借几斗米救救急。]
[黄老爷摇了摇头,不紧不慢的伸出五根手指说:“五成。”]
[你气急败坏的骂他黑心,趁人之危,落井下石。]
[黄老爷眉毛一挑,不耐烦的说:“自由交易,你情我愿,何来趁人之危?不卖就滚远点。”]
[后面挤的水泄不通的饥民也纷纷催你:“不卖就赶紧起开吧,家里老娘还等着我卖了地换了粮回去救命呢。”]
......
[灾难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灾难,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可是难得的饕餮盛宴。]
[蝗灾过后,县里九成百姓都沦为了佃户,而黄老爷、李地主、王富豪们,手里已经掌握了百分之八十的土地。]
[他们每天疯狂的花钱,疯狂的挥霍,王富豪连底裤都绣满了金线,要不是嫌金子太重,实在扛不动,他敢单独用黄金打造一套衣服。]
[李地主家的宅子越扩越大,连护城河都快被圈进他家的后院当池塘了,可即便如此,他们的挥霍速度也远远赶不上赚钱的速度。]
[而沦为佃农的你,每天累的喘不上气,直不起腰,却也只是勉强跑得过死亡,追得上饥饿。]
......
[皇上得知你们这里遭了灾,百姓生活艰难,特地下令再次减税。]
[可你已经连地都没了,减税还有什么意义呢?]
[还不是便宜了早已脑满肥肠的李地主、王富豪、黄老爷们。]
[然而,就是这么一点点税赋,黄老爷都不愿意承担,而是将本该自己承担的税赋分成细数,洒派到每一家佃户身上,给你们肩头的重担再次添砖加瓦。]
[王富豪则是买通县衙,把自家土地登记到逃户、绝户名下,借此逃避税赋。]
[李地主做的更绝,当初买地时,就已经达成协议,只买土地不买税,税赋仍然由卖地的农民承担。]
[到头来,这些税赋还是全部压在了普通百姓的肩头。]
[你想不通,为什么无论年景如何,也无论收成几多,自己总是被牢牢的按在贫困线上?即饿不死,也活不好。]
[你想不通,为什么种出的粮食,已经多的不得不拿去酿酒,自己却仍然吃不饱饭?以至于为了少交一份人头税,不得不亲手把女儿卖进青楼,到最后,甚至不得不自卖自身,给黄老爷家当奴隶。]
[可就算你愿意卖,黄老爷也未必愿意买。]
[在这所谓的太平盛世之下,交不起人头税,自卖为奴的人,早已比太仓之粟还要多。]
[黄老爷家里,光是负责给他擦屁股的丫鬟,都已经十几个了。]
......
[实在走投无路的你,把心一横,干脆落草为寇,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
[渐渐的,沦为盗匪的流民越来越多,你们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小偷小摸、打家劫舍已然喂不饱这么多张嘴。]
[终于有一天,大当家振臂一呼,高声喊道:“兄弟们,反正也没有退路了,横竖都是个死,干脆去干票大的,劫了县衙的粮仓。”]
[你们纷纷响应,揣起大刀,悄悄摸进城中。]
[城里可真是繁华啊!]
[街边的招牌灯火通明。]
[来往的客人熙熙攘攘。]
[酒香、肉香、脂粉香,随风飘散。]
[叫卖声,车马声,谈笑声,喧哗无比。]
[一个衣着华贵,浑身珠光宝气的客人端着酒杯,从高高的青楼上探出头来,大声吟诵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好一副盛世景象啊!”]
[你忍住不住嗤笑一声,暗暗骂道:“盛尼玛的世,这千灯之中燃烧的是老子的鲜血,这高楼上的红袖中,有一个是老子的女儿。盛世?这是你们的盛世,与我无关!”]
[你按了按怀中的大刀,低下头,大步向前走去!]
.........
.........
评论区
【富的只是少数人。】
【现在是个好时代啊,只要不去追求车房,一辈子还是可以衣食无忧的。】
【文明,是让弱者不恐惧,让强者不嚣张,让权利不傲慢,让社会更公平,让恶人怕作恶,让善人能平安。让人人相互尊重,风气祥和,这才是和谐社会。】
【乱世时,人们只想着活下去,如果盛世了,人们还是在费尽心思的只想着如何活下去,那么盛世真的比乱世要崇高吗?】
【网友1:乱世你以为费尽心思就能活吗?】
......
【大部分能流传下来的文字物品信息,都是当时上流人士所作所留,20年前家有儿女的生活条件,现在至少95以上的家庭还没有达到。】
【所以说财务垂直管理,能让一个经营系统长期稳定。】
【富人的财富真的是钱多吗,N0,而且穷人要多,如果没有穷人,你的钱再多也买不来服务。】
【正常,财富不会无缘无故的增长或减少,只是从一方到另外一方,富人越多越富,穷人就会越穷越多,现在只不过全球化了。】
【人的存在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只要贪嗔痴等欲望存在,社会永远会有问题。但如果没有了欲望,人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其实现在能经常去中高档餐厅的人都不多,大部分人赚的钱不是钱,只是生活费,得计算好花销。】
【总的资源是固定的,要想当富人,就得分配到高于平均值比例的资源,就要有人分配到低于平均值比例的资源。资源流通时交换比例不容易界定,所以用货币(比如钱)来帮助资源的流通,资源分配比例的多寡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钱的多少。一定情况下,穷人的数量越多,富人就会越富,所以富人要想一直当富人,就会不停的压榨穷人。】
......
万界时空
相较于之前天幕播放的地动山摇的事情,这一次播放的反而没有太大的影响。
或许、大概、可能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毕竟这一次不教你怎么造反,也不教你如何屠龙,了不起了就是个大逆不道,替天行道的劫匪行径。
至少,对于上层人来说,这就很是寻常。
这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书里说的礼义廉耻那是说的,现实做的那是做的。
虽然揭示的很露骨,但是那又如何?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有反抗的力量吗?
别看天幕说什么动不动就起义之类的,那得有带头人,那得让人活不下去。
可是他们做的事情,就是让人吃不饱,也饿不死,再有权利大棒,再有平常的武力震慑,只要不是什么大灾,都没事的。
不仅如此,就算是出事了,对于他们这些富户士绅来说,也没一点事,甚至还能借此机会,变得更加富裕。
所以,万界时空很多很多的人,对此好似并不在意。
毕竟这些事情,老爷们知道,百姓贱民们也知道。
所以,天幕再说这种事情,又有什么用呢?
只是......
这些士绅老爷们似乎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些事情,他们知道,百姓知道,但.....皇帝不知道。
对于那些太平皇帝们来说,他们很多是真的不懂这些弯弯绕绕。
即便是有人懂,但天下那么大,他又能懂多少呢?
他很少出皇宫,更不要说京城了。
京城都出不去,那天下他又怎能知道呢?
还不是听臣子说。
家天下,注定了皇帝虽然不会将人当人,但却会将人当成自己的财产,会将稳定看做一切。
所以,为了稳定,轻徭薄赋的事情总是要做的。
现在告诉他,这些事情他做了,只是没有一点用,还起了反作用。
呵呵。
“混账,前段时间江南水灾,上书减免赋税,看样子,定然这些官商勾结了起来。”
“来人......”
身出事件的皇帝怒不可遏,当即下令,严惩严办。
只是......事情会如他所料,吏治清明,地方稳定吗???
............
【明朝降军,为什么对同胞那么残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