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终于开始冒头,今天天气很是炎热,朱厚炜从怀中拿出手帕给老父亲擦着额头的汗。
老爹还很扭曲,钢铁直男一枚,结果手帕自己擦着,嫌弃道:“这像啥样子!”
朱厚炜理所当然的道:“儿子给老爹擦汗怎么啦?”
“那也不行!那么多人看着呢。”
朱厚炜白了他一眼,道:“行行行,你自己擦吧!”
正阳大街上人来人往,上午早市的热闹已让弘治皇帝不知怎么形容,人群摩肩接踵,各色人全部汇聚北平这座国际大都市!
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两侧的道路上随处能见到小摊贩,都是卖一些小玩意。
“这还有卖牙刷的呀!”
地上蹲着一名灰头土脸的小男娃,那么小一点就过来为了生计奔波,好在牙刷人人都能制作,也能卖点收入。
当初朱厚炜小时候发明的牙刷,也能让小民们得到些许实惠,弘治皇帝认为这才是牙刷被发明出来最大的用处!
他蹲下身子,拿了几个牙刷,让朱厚炜付了钱,小男孩拿到钱财,高兴的直咧嘴。
“阿耶,咱们不缺这点小玩意儿。”
弘治皇帝理所当然的道:“我当然知道,可他缺这点钱。”
“那还不如直接施舍。”
弘治皇帝道:“会伤他自尊,谁又能知晓今日之举,会不会给孩子未来造成不一样的影响呢?”
朱厚炜点头,深以为然。
“去瞧瞧米价。”
和杨廷和一样,老爹出宫后最关心的依旧是大明的米价,在弘治十一年的时候,米价是一石半两银,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石4钱银,米价降了不少,虽还不到永乐盛世的三钱银,但也快追上了。
这说明这段时间内,大明的经济是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着。
朱厚炜站在外面等待老爹,老爹和米铺子店家聊的很是热络,时不时朝外指着朱厚炜,然后又咧嘴大笑,很显然米铺店家又夸自己了。
弘治皇帝招招手,让朱厚炜进来付钱。
钱付了,扛了两斤大米离去,朱厚炜更加无语:“爹,咱真没必要买这个吧?”
“可人家在夸你啊!我怎好意思空手出来?人家说你一眼看去就很有出息!还说自家有个漂亮女儿,问你成婚了没呢。”
朱厚炜:“……”
好在身边跟着阿奴他们,还有一些王府的高手护卫,朱厚炜只好辛苦他们拎着大米咯。
父子二人刚从米铺内走了出来,隔壁不远处卖白糖的大米又招手让弘治皇帝出去。
“客官,来点白糖吗?红糖也有……”
“客官,这是您家儿子吗?成婚了吗?您家住在哪儿?咱们都是邻居,有空多串串门。”
“我家侄女儿长的很是漂亮,人也老实,有空让孩子们多走走?”
不得不佩服北平这些老人家们,真是自来熟啊,明明都不认识,却已经开始谈婚论嫁起来。
也是朱厚炜这身气质和长相,但凡出来溜达,势必会引人注目。
平常他出来身后都跟着秀宜几个漂亮的女婢,王府这几个女婢出来就会让其他女子黯然失色,自然也不会有人自找没趣来介绍自家亲戚之类的。
但今天不同,秀宜他们远远地跟着,给足了父子两人相处的空间,自然有人将主意打到朱厚炜身上。
弘治皇帝笑的合不拢嘴,指着朱厚炜道:“他啊……他可不行,论周岁才十三呢。”
“那咋了呀,我们家侄女儿才九岁呢,可以等嘛,咱们先把婚事给定了再说也行呀。”
“我那侄女儿家里是做芝麻油生意的,嫁妆可不会少。”
等弘治皇帝尴尬的走出来后,朱厚炜才不满的道:“阿耶,你可别再去招惹是非了。”
弘治皇帝昂着头道:“胡说!明明是他们主动问我的,我可没说什么!”
他又认真的打量着朱厚炜,哀叹道:“你啊你,自幼读书养出一股贵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就算给你穿上粗布麻衫,恐怕来抢你的人都能排到东华门!”
话音刚落,一个闲散老头又找到弘治皇帝聊天,道:“老弟儿,您家这孩子长的俊俏咧!”
完了。
果不其然,弘治皇帝又丝毫没架子的和老头儿开始聊了起来,这才离开早铺不过五十步左右,压根走不动,根本走不了。
走到哪儿弘治皇帝都能停下和别人聊一聊,不管认识不认识,全部都是自来熟!
这不耽误时间嘛!
朱厚炜又等着弘治皇帝和老头聊完,这才道:“阿耶,你这么聊下去,咱们中午恐怕都赶不到通济渠工部工坊啊!”
弘治皇帝浑不在意的道:“这不还早着呢吗?急个什么呀!”
“再说了,人家都是夸你的,又不是夸我。”
朱厚炜:“……”
好不容易一路走走停停,终于抵达了通济渠河畔。
通济渠码头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朱厚炜对此比较关心,自弓六子这群码头蛆虫被诛杀后,码头长时间进入一段发展停滞期。
顺天府到底还是做了事,如今码头各商人林立,也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此前剥削码头工人,停工罚俸等情况不在,全都规规矩矩的做事给钱。
工人们扛了多少包,漕运码头方就及时给钱,并且顺天府还时常会派遣不同的人前来巡查监管这群商人是否有违规的情况。
不管这些漕运的人是否有关系还是如何……一定会有的,社会就是如此,但只要他们不敢明面剥削工人太严重,就已经达到朱厚炜的目的了。
看着船舸首尾相连,将码头堵的水泄不通,河面上随处都是拉货的船只,码头赤膊工人来往船只和岸边的盛况,朱厚炜不由微微笑了起来。
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江南的物料大部分通过水运运输京师,无论是海产品还是丝绸茶叶等,都在标志着京师的商业进入另外一个高度。
弘治皇帝今日着实心情愉悦到了极点,磨磨蹭蹭的到了中午,才跟着朱厚炜进入通济渠的工坊内。
才入工坊,李东阳和曾鉴几人便呆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