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的秋天来得格外早。随着气温骤降,整个城市的能源供应也陷入了紧张状态。窗外,黄叶纷飞,王安却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红色警示,眉头紧锁。
“情况不太妙啊,”张鸣推门而入,手中的文件递到王安面前。“市政府刚下发文件,要求所有大型建筑项目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标准。”
王安快速浏览文件内容,嘴角微微抽搐。“用电配额下降30%,施工时段限制,高耗能设备使用审批…这下成本得上升不少。”
沈佳拿着平板走进来。“供电部门已经开始分区轮流限电了,网上都在讨论。养老社区那边也来电话询问解决方案。”
“危机也是机遇,”王安双眼微眯,忽然灵光一闪,“或许我们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正当他思考时,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检测到能源危机,建议借款1亿元投资绿色能源系统,利息:三个月内实现项目碳中和”】
王安眼前一亮,毫不犹豫地在心中确认:“我接受!”
“你们记得我清华的同学黄博士吗?他现在江州能源研究院工作,专攻绿色能源系统。”王安起身踱步,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你是想…”沈佳聪明地捕捉到了王安的想法。
“没错!我们可以把养老社区和农场打造成能源自给自足的示范项目!”王安拍案而起,“不仅解决能源危机,还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当天下午,黄博士就出现在安居地产会议室。他推了推眼镜,将笔记本电脑打开。“王安,你这个想法太棒了。绿色能源微电网正是未来趋势。”
投影仪上,一张复杂的能源系统图缓缓展开。
“整个系统由三部分构成,”黄博士指着屏幕,“屋顶和农场边界的光伏发电系统,地下150米深的地热交换井,以及智能储能装置。”
王安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这套系统的稳定性如何?能否满足养老社区对能源稳定性的高要求?”
“关键在于智能微电网的调控,”黄博士眼中闪烁着专业自信,“我们会设计三重备份,同时接入市政电网作为应急保障。理论上,稳定性甚至高于传统供电。”
一周后,绿色能源系统方案正式确定,施工团队进场准备。然而,好事多磨。
“王总,网上有人散布我们的能源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的消息。”张鸣神色凝重地拿着手机走进办公室。
王安接过手机,快速浏览热搜话题:#新型能源系统辐射可能致癌#、#养老社区变实验场#。评论区一片质疑声。
“找找源头。”王安冷静地指示。
调查结果很快出来,所有负面消息都指向一个熟悉的身影——徐浪。他不仅雇人在网上造谣,还通过关系让一家地方媒体发表了质疑文章。
“老套路,新花样。”王安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这次我们换个方式应对。”
三天后,江州大学报告厅内座无虚席。黄博士和三位国内顶级能源专家站在台上,面对台下的老年顾问团成员、媒体记者和关注此事的市民。
王安站在一旁,微笑着介绍。“今天我们邀请四位专家,为大家科普绿色能源知识,解答关心的安全问题。”
黄博士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微电网原理,并特别强调了系统的安全设计。“光伏发电不产生辐射,地热能是最安全的自然能源之一,储能系统有七重保护措施…”
其他专家也从各自专业角度作了补充。最打动人心的是一位专家带来的数据:“国际上已有358个类似项目运行多年,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现场问答环节,王安特意邀请了几位持怀疑态度的老人提问。专家们耐心解答,直到所有疑虑烟消云散。
“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啊,”一位银发老者抚摸着胡须感叹,“原来这能源系统反而比传统电网更安全可靠。”
科普会取得了巨大成功,舆论导向迅速扭转。甚至有媒体发表评论:《绿色能源引领养老新标准》,为项目增添了正面光环。
第二天,系统提示再次响起:【“能源危机是掌握核心科技的关键窗口期,请全力推进”】
王安心领神会,亲自到施工现场督导。养老社区的主体建筑屋顶上,工人们正在安装光伏板;院落间,地热井钻探设备轰鸣;地下室里,高科技储能设备整齐排列。
黄博士带领的技术团队驻扎在现场,每项技术指标都严格把关。“这将是江州首个完全碳中和的大型社区。”他自豪地告诉王安。
然而,徐浪见舆论战失败,再次使出阴招。某天清晨,王安接到施工方紧急来电。
“王总,核心控制系统的设备供应商突然通知无法按期交货,至少要推迟三个月!”
王安立刻联系黄博士调查情况。“有人从中作梗,威胁供应商违约。”黄博士肯定地表示,“全国只有三家公司能提供这种设备,都被打了招呼。”
面对这一挑战,王安没有慌乱。“我在德国留学时认识一位能源设备制造商,或许可以试试。”他迅速翻出联系方式。
三天后,一架货机降落在江州机场。四台最新型号的智能控制系统设备被小心卸下,运往项目现场。虽然价格比国内高出30%,但质量和技术含量更胜一筹。
“我们需要加班加点调试,这套系统参数和原计划不同。”黄博士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带领团队立即投入工作。
王安每天都在现场,跟工程团队一起吃盒饭,讨论技术难题。“这可能是江州最关键的一个项目,全力以赴!”他鼓励大家。
两个月零三天后,养老社区和智慧农场的绿色能源系统全部竣工。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各项指标运行平稳,系统效率甚至超出了预期10%。
最令人惊喜的是,能源自给率达到了126%,多余的电力可以回售给电网,为社区创造额外收益。
“恭喜你,王总。”黄博士伸出手,满面笑容,“这是国内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综合性社区!”
消息迅速传开,国家能源局专门派员考察,将该项目列为“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一创新模式。
“原来养老社区也能如此科技感十足!”一位参观的官员由衷赞叹。
老年顾问团的成员们更是兴奋不已,纷纷要求优先入住。“不仅环保,还能省电费,何乐而不为呢?”
当晚,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绿色能源整合专利一项,能源自给自足系统技术入库,市场估值2亿元”】
王安站在社区的观景台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光伏板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远处,智慧农场的灌溉系统正利用储存的太阳能自动运作,一片生机盎然。
这一刻,他感受到的不只是商业成功,更是一种改变未来的力量。能源危机中,他找到了绿色机遇,为安居地产开辟了全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