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王对视一眼,轻轻点头。
贾环此时笑道:“公爷,战场上无计可不用,对敌之时,多阴损的招数只要有用便是好招数。难道敌人还和你约期而战,半渡不击?那是宋襄公故事,此公如何下场,相信公爷也是清楚。秋狝类同于战场,公爷若是有计,当然也是能用的,若是有效,贾环吃了再大的亏,也不会当众嚷嚷出来,徒惹人笑耳。”
贾环言词如刀,犀利之至。
在场中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贾环如此辩才如刀。
都有大开眼界之感。
聚集在一起的谢鲸,裘良,冯紫英等人都是目瞪口呆。
贾环的身高,相貌,气质大变。
他们早就不视为昔日吴下阿蒙。
甚至早年的贾环是何模样他们记不清楚了。
但眼前的贾环,还是令他们极为震惊。
不光是武力强,能经营产业,能带兵。
言词犀利也是不遑多让。
把郑国公李图说的面红耳赤,无法回应。
贾环之言是站在理上。
兵凶战危,无所不用其极。
李图最少看过三国演义,贾环的计谋和贾诩,程昱相比如何?
这都受不了,你带什么兵?
……
“贾环你言词虽有理,对郑国公却少敬意,殊为不成体统,先退下,待计功之后再说。”
“是,臣遵旨。”
隆安帝虽是喝斥,却宣布了这场冲突贾环获胜。
偏袒之态极为明显。
众人好不容易按捺下嘘声。
李图面如猪肝,长揖之后也是退下。
只是看向贾环的眼神极为不善。
贾环微笑以应。
赢了就行,态度什么的,无所谓。
接下来,点算的就是其余各营的收获。
无甚可说。
前三名确定了就行,三名之后无赏无罚。
倒数的,是镇国公,修国公,理国公三府。
免不了要明发旨意训斥。
倒不至于有实际的惩罚,但这三家当没有资格再参加秋狝了。
每年都是这样,前三有赏,后三失体面,或失去继续跟随皇帝出行的资格。
这三家也无所谓。
他们家族缺乏人才,也没有上进的心思。
得过且过,等家族出了可扶持的人才再说。
……
“贾环赏白银千两,秘药十份,战马五十匹,良弓百柄,上等腰刀百口。”
点算完毕。
进入封赏环节。
上来先赏的银子,秘药,马,弓,都是秋狝头名的惯例。
贾环撇嘴。
明清或相等时间的帝王真小气。
明朝皇帝更小气。
皇帝赏阁臣,记录比比皆是。
最多赏五十两,少的记录是五两。
简直滑稽。
秦汉之际的皇帝,一赏就是千金甚至万金。
后人震惊于这个数字,有人认为是黄铜代指黄金。
并不然。
就是黄金。
西汉中期,社会安定百年,财富大量积累。
黄金民间持有极少,都是集中在皇室和勋贵手中。
一赏千金是常规操作。
从昌邑王墓葬就看的出来,西汉中期的权贵真的是拥有大量的黄金。
但当时也盛行厚葬。
大量黄金随主人深埋地底。
就算东汉曹操大量发丘,事实上这么做的也不光是曹操一人,仍是有大量黄金埋在地底。
东汉时的赏赐就菲薄的多,不是皇帝变小气了,是黄金储量不足了。
到了明初时,华夏千年积累的贵金属被蒙古人百年之间抢了个精光。
朱元璋不得不恢复实物税,明初不收银钱,只收粮食和各种物资为赋税。
赏银几两的笑话,也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就算明中期白银储量足够了,皇帝小气这个传统却保留了下来。
到了万历,更是小气加贪婪,无耻加下作。
隆安帝当然不知贾环所想。
这是惯例赏赐,加起来也值大几千两,不少了。
“赐贾环麒麟服,金带,紫缰。”
物资赏赐后就是精神奖励。
麒麟服,超品武服,对武官来说是相当高的荣誉。
高于飞鱼服。
金带,就是雕刻金花的腰带,马匹再用紫缰,凸显主人的身份高贵。
这也是难得的荣誉。
“贾环赐骁果统制,领三校尉,赐爵骑都尉,钦此。”
至此,封赏完毕。
物资,荣誉,爵位,官职。
全方位的提升。
贾环从五品校尉,提到了四品统制,再上就是位比三品都统制的骁果将军。
节度副使为二品,节度使初任为正二品,久任为从一品。
加各种将军号和加柱国号的,为正一品武职。
一般来说,节度使久任,必赐将军印,也就是正一品武官。
冯唐的神武将军就是将军号,他资历老战功过硬,官拜一品实属正常。
就是有品无职,此前只能任节度副使,调任骁果营后,总算持节度使正印。
接下来就是等机会上战场,能打一仗斩首过千的胜仗,有机会拿回祖上传下来的侯爵。
若是原本是白身,这样的胜仗得打好几次才有机会封爵。
好在大周的武勋爵位相对容易,不像明清。
明朝嘉靖后,只有李成梁得到了一个不能传袭的宁远伯。
清朝爵位,开国时给不少功臣公侯子男,但不能世袭。
而且主要是给满洲八旗,其余功臣都很难得爵。
洪承畴可以说是鼎定之功,只有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还只能传三代。
年羹尧历任要职,屡立战功,也就赐一等精奇尼哈哈番世职,后来还是雍正需要他撑台面,这才给了公爵。
大周的爵位制相对适中,既不容易得,要拿军功来换,而有了功劳,世职也相对容易到手。
贾环一次秋狝获胜,已经获四品勋职。
不过世袭爵位最少是将军才能传袭两三代,四品勋职却无法传袭,只身止自己这一代。
但以贾环这年龄已经得赐勋职,将来最少也能有将军世职,稍微立下战功,只怕就有子,男,伯世职。
不少人面露羡慕之色。
冯唐父子就在其中,冯家侯爵世职还没弄回来,冯家现在没有勋阶爵位。
冯紫英走到哪,人家都只能说这位是神武将军公子。
真寒酸。
冯紫英略有悔意。
贾环窜的太快了。
他麾下会有三个校尉实职。
不像自家老头子,事事要受朝廷掣肘,想给自己直接实职校尉还要瞻前顾后,害怕人言。
早知道早些投效贾环,实职校尉怕就有了。
……
“臣贾环叩谢天恩。”
甲胄在身,半礼即可。
贾环适当的表现出了一些高兴之色。
不能不高兴啊。
太淡然也不好。
隆安帝给的好处不小了,还是“淡然”,相当不妥。
怎么着?
瞧不起朕?
看到向来神色平淡的贾环也在咧嘴而笑,隆安帝也颇为高兴。
总算看到这小子欢喜了。
还真以为他荣宠不惊呢。
“各营休整一天,后日朕带各营精锐一并哨猎。”
隆安帝高兴之余,宣布了下一步的计划。
“再过数日,朕接见完辽镇和蓟镇驻军将校,也就能准备回京了。”
这一次秋狝,在铁网山这边也就七八天时间。
算来回时间,也就不到一个月。
时间够短了。
隆安帝短于武事,骑射都寻常。
对哨鹿打猎兴趣极低。
少年皇子时,就没在这事上讨到过彩头。
听到他的安排,诸王脸上露出会意笑容,略带嘲讽之意。
诸王与诸臣一并躬身道:“臣等遵旨。”
……
“恭喜环兄弟。”
“贾统制,恭喜了。”
“贾家复兴之状明显啊,恭喜了。”
皇帝入内,诸王群臣尽散。
卫若兰,谢鲸,裘良,冯紫英等小辈凑了过来。
四王八公府,北静王和南安公都不喜贾环,不同他打交道。
镇国公府在内都是长辈,含笑点个头致意一番也就走了。
冯唐也是走了,他是骁果节度,总不能来恭喜一个小辈。
就剩下冯紫英等人围成一团,恭喜贾环。
贾环抱拳团团一揖:“诸位有心,请随我到我营中,老虎肉熊肉管够。”
“在这里谁还差你点老虎肉?”冯紫英颇为熟络的道:“等回京之时,你那环兴楼最好的海鲜大席给咱们来一桌,要用最好的南酒招待,还要请名妓唱曲助兴。”
裘良嘿嘿笑道:“环兄弟,咱们也算熟识了,那包厢使用权,能不能特批给咱们兄弟几个?”
卫若兰拍手道:“是极,裘良平时不着调,现在说这话却深得我心。”
“滚蛋!”裘良笑骂。
好家伙,这帮家伙也是一点不客气。
这么一桌摆下来得过百两银子了。
但这点钱,对他们还是对贾环确实都不算什么。
一顿饭吃几户农家的全部身家,在这些勋贵子弟眼里也就是勉强看的过眼而已。
环兴楼环境好,菜品把关严格,不逊公侯大府的家厨,甚至犹有过之。
毕竟猛火大灶,师傅也是贾环培训过的,个个是顶尖的大厨。
关键是菜式新,基本上都是贾环按后世几百年发展出来的新菜式,搭配更合理。
蔬菜也基本上都有了,包括调料。
环兴楼能打响名气,环境装修和菜式都功不可没。
也成了京城勋贵认可的名酒楼。
已经有一些酸丁写诗,说环兴楼堪比北宋樊楼。
虽是附庸风雅,但对环兴楼的名气很有帮助。
贾环对写诗的都一律赠银五十两。
当然,水准太差的打油诗不行,格律平仄都得对的上才行。
这样一来,写诗的越发多。
酒楼生意也越发红火。
就好像后世的网红店,纨绔们就是优质博主,不去网红店打个卡,哪来流量啊?
或者说,不能经常去环兴楼,对这些纨绔来说实难忍受。
他们要的不是一顿酒席,而是贾环请客后,能给他们升等。
环兴楼也是把酒客分为甲乙丙三等,三等客人是外来客商之类,只能坐大堂散座,虽说隔的远,中间还有花架之类隔挡,但体验感肯定不如包厢。
二等客便是普通院落厢房,也是富丽堂皇,但不及正房规格。
正房为甲等客人才有资格入内,装修的富丽堂皇又不失雅致。
这些权贵已经富贵百年,传三四代下来。
哪怕当年是泥腿子暴发户,现在也是真有点贵族范了。
装的太恶俗,只会被权贵耻笑。
酒楼正堂都用正经古董,搁架都用上等花香木和紫檀木。
摆件都是上好宝玉翡翠,器物都用前朝官窑器具。
看似普通,实则豪奢之至。
贵族是重视这些的。
看贾母和王夫人房间摆设的描写,还有贾母给宝钗布置房间的描写便知道,当时的贵族不论男女,重装修点缀,重古董器玩。
甲级包厢,便是给这些贵人彰显身份所用,凭白要多花几十两,还得看身份,财力,名间风评等等综合考量。
不是说砸钱就能拿下。
卫若兰和裘良,冯紫英,谢鲸等人俱是京城够的上的勋贵子弟,卫若兰还是公主之子,赐姓卫,但暂且也没资格够甲级客人。
贾环在这点小事上还不至于和这些纨绔较真。
好歹他们是来表达善意。
况且贾环能用的只有傀儡和伏尸,只适合杀伐之事。
将来总有要用人之处。
一个酒楼客人等级而已。
这东西,原本就是贾环利用后世的心理学搞出来的玩意。
但这些勋贵纨绔就吃这套。
凭什么你是乙等,我才丙等?
你何德何能是甲等,我才乙等?
就在这竞争心理之下,这种虚头八脑的东西才成了香饽饽。
“这也值得一提?”贾环笑道:“诸位都是甲等,我说的。还有,我营中烤肉可不寻常,论烤肉,整个大周没有人比我更懂。”
“哈哈,环兄弟有意思。”
“那咱们就去叨扰了。”
“走走,同去同去。”
一群纨绔,极为亲热的围绕左右。
当是各怀鬼胎,各有目的。
有的是隆安帝一边的,也有的是亲附诸王。
要说一起过来的这场景,背后没有人指点才是怪事。
他们和贾环之前也就是认识,勉强算熟人。
现在搞的跟至交好友一样,态度亲热之至,话语和态度温暖人心,令人如沐春风。
背后没鬼才怪。
贾环也是无所谓,来者不拒,有什么阴谋诡计等着便是。
对王朝政争兵变,贾环三世为人都未曾经历过,所以他并不太主动,反而有身在局中,等着破局和谜底揭晓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