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记忆力一样,林母手脚麻利,林晓看着出了神……
这时,柳文方走进厨房,本是来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目光却一下被林晓吸引。清晨的微光洒在她身上,映出她专注又温柔的侧脸,几缕发丝调皮地垂落在脸颊边。柳文方不自觉地走到她身边,轻声问:“需要我做些什么?”林晓抬起头,对上他满含关切的眼眸,笑着摇摇头:“你去歇着吧,厨房油烟大。”可柳文方没走,而是默默拿起一旁的抹布,擦拭起桌子,时不时悄悄看向林晓,嘴角不自觉上扬。
林晓感受着这久违的烟火气息,心里满是温暖。不经意间,她和柳文方的手碰到一起,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迅速分开,林晓的脸颊染上一抹红晕,柳文方则轻声笑了笑,低声说:“小心烫着。” 对林晓而言,不管过去多久,不管身处何方,家的味道永远是最难忘的 ,而此刻,柳文方的陪伴更让这份温暖加倍 。
一家人围坐,热热闹闹地吃完了早饭。饭桌上,大家的欢声笑语还在空气中回荡,温馨的氛围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暖烘烘的。
饭后,林父放下碗筷,抹了抹嘴,站起身来,冲着几个儿子扬了扬下巴,爽朗地说道:“走,趁早上凉快,咱爷几个去地里忙活忙活。”林家升和两个弟弟立刻响应,纷纷起身,跟在林父身后,扛起农具,大步朝着田地走去。
林母看着父子几人的背影,直到他们消失在村口,才转过身,拉着林晓的手,将她带到一旁坐下。她的眼神里满是心疼与关切,轻轻抚摸着林晓的脸颊,声音微微颤抖:“晓儿,这些年你在外面,可有吃苦受罚?有没有挨打受委屈啊?”说着,眼眶也微微泛红。
林晓心里一暖,反手握住母亲的手,靠在母亲肩头,轻声安慰道:“娘,您别担心,我过得可好了,没吃过一点苦。”她细细地给母亲讲着这些年的经历,言语间满是对过往生活的乐观描述,可林母还是忍不住时不时追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另一边,柳文方来到院子里,摆好架势开始打拳。小平安跟在他身后,有样学样,那认真的小模样十分可爱。柳文方一边耐心地纠正平安的动作,一边时不时看向林晓,见她和林母聊得投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小小和她娘则在厨房里忙碌着,收拾碗筷、擦拭桌子,母女俩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厨房里时不时传出瓷器碰撞的清脆声响,伴随着两人低声的交谈,为这宁静的小院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
整个院子里,每个人都在各自忙碌着,却又被一种无形的亲情纽带紧紧相连,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生活画卷 。
日头渐高,日光洒在乡间小道上,两架马车缓缓驶来,稳稳停在了林家门口。马车雕梁画栋,在朴素的村落里格外惹眼,一群老少瞬间被吸引过来,他们好奇地围着马车探看,眼中满是惊叹,却又因陌生与敬畏不敢靠近,只敢小声议论着。
柳安,柳文方的随从兼侍卫,身姿挺拔,快步走进院子。他一身利落劲装,神色干练,进院后先是左右扫视一圈,而后径直走向柳文方,单膝跪地,朗声道:“公子,给您请安,事儿都办妥了。” 说完,他便开始细细汇报:“奴才还就地买了五斤五花肉和十斤猪板油,想着给林家改善伙食;又买了些糖和果脯,孩子们肯定喜欢;五斤菜油,日常做饭也能用上;五十斤棉花,做几床厚棉被,冬天就不怕冷了;还有两匹白色布料,能做里衣,两匹大红色和宝蓝色棉布料各一匹,颜色鲜亮,做身新衣裳准好看。”
柳文方听着,眼中满是赞许,嘴角上扬,夸赞道:“好小子,做得好!剩下的银子都赏你了。” 柳安一听,眼中闪过惊喜,连忙叩谢:“多谢公子赏赐!” 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欢喜。
这一幕,引得林家人纷纷侧目。林晓眼中带着几分嗔怪,却又满是笑意,轻声说道:“你呀,何必这般破费。” 柳文方看向她,温柔说道:“第一次上门,自然要周全些。” 林母走上前,看着柳文方,眼中满是感激:“柳公子,你太客气了,让你费心。” 柳文方连忙拱手,恭敬道:“伯母,这都是晚辈应该做的。” 一时间,院子里气氛热烈又融洽,浓浓的温情在空气中蔓延开来 。
林晓和母亲听到院子外的动静,一同走出家门。只见马车上,车夫和柳安正忙碌地将车上的东西往下搬,一件件物品在地上堆成了小山,猪肉、布料、油、棉花、点心果莆、小孩子玩意儿、簪花木簪子还有头油头花琳琅满目。
林母脸上原本欣喜的笑意渐渐变了,她的眉头轻皱,拉着林晓的手,语气里满是不安:“这也太多、太贵重了,这得花多少银子啊……太破费了,这可怎么好呢……”她看着那堆物品,眼里透着心疼与担忧,在她朴实的观念里,这些东西实在太过奢侈。
林晓轻轻拍了拍母亲的手,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安慰道:“娘,您别担心。文方他呀,是未来女婿第一次上门拜访,自然想把最好的都带来,这都是他的一番心意。”林晓的眼神中满是甜蜜与幸福,脸颊也微微泛起红晕。
林母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恍然,紧接着笑意再次浮现在脸上,她看着林晓,眼中满是慈爱与欣慰:“原来是这样,这孩子,太有心了。”她轻轻摸了摸林晓的头,像是在感慨女儿终于找到了良人。此时,柳文方走上前来,恭敬地对林母说道:“伯母,这些都是些薄礼,希望您和伯父能喜欢。”林母连忙应道:“喜欢,喜欢,柳公子太客气了。”三人相视而笑,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幅温暖美好的画面 。
马车旁,熙熙攘攘的乡亲们围成一圈,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
“这林家可算是走大运发达了!瞧瞧这阵仗,怕是几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好东西。”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大叔扯着嗓子说道,眼里满是羡慕。
“谁说不是呢,我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见这场面。”一位大娘附和着,手中的帕子不自觉地挥动。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目光紧紧盯着马车上的物件,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叹。一个年轻后生伸长脖子,张望着马车,好奇地问:“你们谁知道这是哪里来的贵人?”
“听说林家那位姑娘回来了,看这气派,肯定大有来头。”一位消息灵通的婶子神秘兮兮地说道。
“莫不是嫁了富贵人家?看那一身行头,还有这满车的礼品,出手可真阔绰。”
“这下林家可风光了,也不知林家姑娘走了什么运。”
议论声像一阵风,迅速在人群中传开,乡亲们的目光在林家众人和马车之间来回穿梭,眼神里有好奇、有羡慕,也有几分惊叹 。
林晓察觉到周围乡亲们炽热又好奇的目光,悄悄给柳安使了个眼色。柳安心领神会,立刻手脚麻利地将马车上的东西往堂屋里搬,动作迅速又干练,不一会儿,地上的物品就被搬得七七八八。
林晓挽着娘亲的胳膊,轻轻将她拉进屋内。此时,柳文方正站在堂屋,仔细地清点着礼物,每一件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林晓看着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轻声说道:“娘,您就只管收着。您别担心银子的事儿,女儿如今有的是银子。”她顿了顿,眼中闪烁着光芒,继续说道:“宫里的荣贵妃娘娘和六皇子是我的主子,这些年我一直跟着他们,可享了不少福呢。”
林母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讶与不可置信,嘴唇微微颤抖:“天爷啊,那可是六皇子和贵妃娘娘……”
林晓用力地点点头,兴奋地说:“是啊,娘,他们都是极好的人,真真是天仙下凡救世的人物。我能遇到这样的好主子,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林母抬手捂住嘴,眼眶泛红,既为女儿的经历感到震惊,又满心欢喜,她拉着林晓的手,喃喃道:“好,好,只要你过得好就行。”
林晓拉着母亲在椅子上坐下,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轻声说道:“娘,咱对外就说这些是未来女婿第一次上门拜访送的见面礼。毕竟文方确实有这个心意,这样说也不为过。”
林母轻轻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可又隐隐有些担忧:“这样说倒也合适,只是这些礼物太贵重,乡亲们难免会多问。”
林晓拍了拍母亲的手,安抚道:“您别操心,我都想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年没回家,在宫里当了女官,也攒下些银子,想着给家里好好置办些家用,顺便让文方一起带过来,这样合情合理。”
林母看着林晓,眼中满是慈爱:“晓儿,你想得周到。只是当女官想必也不容易,这些年你受苦了。”
林晓靠在母亲肩头,撒娇道:“娘,我不苦。在宫里,主子们都对我很好,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还能带着文方回来,让您和爹都放心,我觉得特别幸福。”
两人相视一笑,林晓又细细叮嘱母亲一些细节,母亲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回应。商量妥当后,林晓起身,和母亲一起走出堂屋,准备去应付乡亲们的询问 ,眼神里满是自信与从容 。
林晓和母亲走出堂屋,发现乡亲们仍在院子里三两成群地议论着。见她们出来,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林晓深吸一口气,脸上挂着落落大方的笑容,抬手轻轻挽住柳文方的胳膊,向前走了两步。
“各位叔伯婶子、大爷大娘,”林晓清脆的声音响起,瞬间让嘈杂的议论声小了下去,“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未来夫婿,柳文方。这次随我回家,是来拜见长辈,送上见面礼的。”
柳文方礼貌地拱手,脸上带着谦逊的微笑:“晚辈柳文方,初来乍到,还望各位多多关照。”他身姿挺拔,一袭青衫更显儒雅气质,引得乡亲们暗暗点头。
人群中一位大娘忍不住开口:“林丫头,你这是在哪寻得这么好的夫婿?”
林晓笑着回应:“大娘,我这些年在宫里当女官,机缘巧合结识了文方。他为人善良正直,对我更是体贴入微。”
又有位大叔好奇问道:“这见面礼可太丰厚了,柳公子家境一定很殷实吧?”
柳文方刚要开口,林晓抢着说:“大叔,文方家世代经商,家境还算不错。但这些礼物,更多是他的心意,他知道我多年没回家,就想着帮我给家里好好添补些东西。”
乡亲们听了,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林晓好福气,夸柳文方一表人才、懂事有礼。林晓和柳文方站在一起,笑容满面地回应着大家,林母在一旁看着,脸上满是欣慰与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