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四间宽敞的库房里面,林梦芮踌躇满志。
从今天起,她将开始一项重要的任务——大规模囤积物资和粮食。
这四间库房刚盖好,现在正值盛夏,天气热得让人难以忍受。
但正是这样的高温,使得刚盖好的房子正好被太阳晒掉水分,确保了存放的粮食不会因为潮湿而发霉。
林梦芮深知,粮食的干燥对于长期储存至关重要。
然而,林梦芮感觉仅仅依靠太阳暴晒新房子还不够,她需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来确保库房的干燥。
她灵机一动,决定在空房子里面生火,利用火的热量将新屋子里面的水分蒸干。
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为粮食和食物提供一个最佳的保存环境。
林梦芮考虑了一下,如果使用柴火来生火,是不合适的。
一方面需要的柴火量巨大,这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力去收集,而且另一方面,柴火燃烧时产生的黑烟容易把新房子熏黑,影响库房的卫生和美观。
她不想让这些辛苦建造的库房受到任何损害。
因此,林梦芮决定采用更为高效和清洁的方法——购买竹炭在屋里烧。
竹炭不仅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高,而且几乎不产生烟雾,不会对库房造成污染。
她相信,这将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在村里打听了一下,林梦芮得知隔壁西风村有一户姓朱的人家,他家是烧炭的,林梦芮决定亲自去问问价格。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对于保证竹炭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至关重要。
这天,林梦芮安排好家里的事务,留下三个孩子看家,自己戴着一顶遮阳的草帽,顺着村间小道,踏上了前往隔壁西风村的路。
西风村坐落在古道村的北边,两者之间大约相隔了十里的路程。
林梦芮戴着一顶草帽,沿着村间蜿蜒的小道缓缓前行。
阳光炽烈,一股莫名的燥热在她心中升腾。
她不时地用手中的树叶扇风,试图驱散这股不快的感觉。
在行走了一段时间后,林梦芮感到口干舌燥,便来到了一片树荫下稍作休息。
她取下背上的竹筒,里面装着一筒清澈的凉开水。
这竹筒是她精心挑选的,既轻便又耐用,是她走远路时不可或缺的伙伴。
林梦芮咕咚咕咚地喝下了半筒水,那清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流下,让她感到一阵舒畅。
休息片刻后,林梦芮重新背起竹筒,继续踏上前往西风村的路
路上风景如画,但她此刻无心欣赏,只想着尽快找到她要找的人家。
终于,在过了大半个时辰之后,西风村的轮廓渐渐映入眼帘。
村口处有几棵古老的参天大树,树下聚集着六个年迈的老头。
他们光着膀子,享受着树荫带来的凉爽,有的老头甚至已经闭上了眼睛,似乎在打盹。
林梦芮缓缓走近,看到这些老头都眯着眼养神,她不禁放慢了脚步,生怕打扰到他们。
她轻声问道:“各位大叔,劳烦问一下,你们村有一家烧炭的,他家在哪啊?”
她的声音柔和而礼貌,生怕突然吓着这几个老头了。
然而,林梦芮的声音似乎太轻了,五个老头都没有听到,他们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只有一个老头似乎听到了什么,他缓缓睁开眼睛,疑惑地看向林梦芮:
“啥?”
林梦芮站在古道村的村口,望着眼前这位年过花甲、满脸皱纹的老头,她轻声细语地说道:
“大叔,我是隔壁古道村来的,听说你们村有一家烧炭的,我想买点。”
张老头坐在树荫下的石头上,手里拿着一把破旧的蒲扇,一边扇着风一边缓缓地说道:
“买炭?小娘子,这大热天的,你买什么炭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
林梦芮有些无语,但还是耐着性子,微笑着解释道:
“我啊,准备买点炭吃呢!”
“哈哈!”
林梦芮的一句玩笑话,把刚才还在打盹的张老头逗笑了,老头也不困了,精神一下子振作起来。
于是,张老头对自己侧前方的另一个老头喊道:
“老朱!老朱!有人找你买炭呢?”他的声音很是洪亮。
朱老头在不远处的树荫下打盹,没有听到张老头的喊声。
他正沉浸在午后的宁静中,享受着难得的凉风。
张老头急脾气上来了,随手抓起地上的一颗石子,直接砸到朱老头额头上。
他这一砸,力道不大,但足以让朱老头从梦中惊醒。
“哎呦!”
朱老头吓的一哆嗦,他揉了揉眼睛,迷迷糊糊地四处张望,终于看到了张老头和站在他面前的林梦芮。
朱老头被砸的额头处,鼓起一个小包,他摸了摸额头,嘟囔着:
“你这老张头,真是的,就不能让我好好睡个午觉吗?”
林梦芮忍住笑,只觉得这个村的老头还挺有意思的。
张老头大着嗓门说道:“老朱,这个小娘子是隔壁古道村的,要来你家买炭!”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指向林梦芮,仿佛在强调事情的重要性。
一听有人来买炭,朱老头笑呵呵地站了起来,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走到林梦芮面前。
他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问道:“小娘子,你要买多少炭啊?我们家的炭可是远近闻名的好炭呢!”
林梦芮笑着说道:“大叔,现在天气这么热,你家还烧竹炭吗?”
老朱狠狠地点点头:“烧!”
“只要有人来买炭,我家就能立刻烧炭制炭!”
看着面前的这个卖炭翁,林梦芮心中了然。
对于农村人来说,只要能挣钱,天气热一点或者冷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正如诗中所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