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顽母珠贾政参聚散”,描绘了一幅复杂而深刻的生活画卷,展现了贾府内外的诸多事件与人物的思想情感。

回目含义上,“评女传巧姐慕贤良”体现了宝玉为巧姐讲解《女孝经》《列女传》,讲述众多历史名媛事迹,使巧姐心生对贤良的仰慕;“顽母珠贾政参聚散”则围绕冯紫英带来母珠等洋货售卖,引发贾政对聚散无常的感慨。

情节方面,时已冬月初一,贾母举办消寒酒会。宝玉从潇湘馆回来后,与袭人谈及消寒会,次日一早便到贾母处。在那里,他遇到巧姐,应贾母要求为巧姐讲书,列举了文王后妃、姜后、无盐、曹大姑等众多贤德有才的女子。随后,李纨、探春等姐妹及薛姨妈、宝琴到来,众人围炉闲谈。期间,迎姑娘派人来告知司棋殉情之事,司棋因母亲不同意她与表兄的婚事,一头撞墙而死,表兄也随之自杀,司棋母亲求凤姐说情。另一边,贾政正与詹光下棋,冯紫英前来售卖洋货,包括母珠、鲛绡帐、汉宫春晓围屏和自鸣钟,开价两万两,众人皆认为贾府买不起。此外,还提到贾蓉续弦是胡大爷之女,贾雨村官运起伏,江南甄家被抄等事。这一回通过多个情节,展现了贾府的生活场景、人物关系以及社会的动荡变化。

一、情节脉络梳理

1.消寒会前奏

在《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中,故事从宝玉从潇湘馆回来展开。彼时,宝玉结束了在潇湘馆与黛玉的会面,回到怡红院,袭人见他回来,便关切地询问他这半天去了哪里。宝玉如实告知去看林姑娘了,袭人觉得他们说些家常话、讲究些诗句也是好的。宝玉却表示,因彼此不常相聚且都长了年纪,相处时竟有了生疏之感。袭人顺势提醒,大家都已长大,不能再像小孩子那般相处。

接着,话题转到即将到来的消寒会。宝玉记起次日是十一月初一日,每年老太太都要办消寒会,自己已提前在学房告了假。这时,有人来传达老太太的话,让二爷明日不用上学,来赴消寒会。宝玉听闻薛姨妈会来,想到宝姐姐自然也会一同前来,心里不禁欢喜起来,催促着赶紧睡觉,以便明日早些起来。

这一情节中,还借袭人之口提到了贾兰学习很用功,这其实是为贾兰将来考功名做的又一次铺垫。在《红楼梦》里,很多事情的发生并非突兀,而是经过多次铺垫,使得一切发展都顺理成章。贾兰勤奋学习的情节多次出现,暗示着他未来在科举之路上或许会有所成就,与贾府其他子弟形成鲜明对比。

次日,宝玉一溜烟跑到贾母房中,此时众人尚未到齐,只有巧姐儿在。巧姐告知宝玉,母亲希望他有空时能帮自己理理认过的字。宝玉询问巧姐认了多少字,巧姐回答已认二三千字,还念了一本《女孝经》,半个月前又开始学习《列女传》。贾母也在一旁撺掇,让宝玉给侄女儿讲讲书中内容。由此,引出了后续宝玉给巧姐讲书的情节,而消寒会的前奏也在这一系列的对话和互动中缓缓拉开了帷幕,为后续故事的发展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

2.宝玉与巧姐讲书

在贾母的提议下,宝玉开始给巧姐讲述《女孝经》和《列女传》中的故事。他先是提及文王后妃,接着详细讲述了姜后脱簪待罪和齐国无盐安邦定国的事迹,称赞她们是后妃中贤能的代表。谈到有才学的女子,宝玉列举了曹大姑、班婕妤、蔡文姬、谢道韫等人。巧姐进一步询问贤德的女子,宝玉便说起孟光的荆钗布裙、鲍宣妻的提瓮出汲、陶侃母的截发留宾,认为这些不厌贫的女子便是贤德的典范。此外,他还讲述了乐昌破镜、苏蕙回文等苦情故事,以及木兰代父从军、曹娥投水寻尸等孝行故事。最后,宝玉还提到了曹氏的引刀割鼻,以及王嫱、西子、樊素、小蛮、绛仙、文君等美貌女子。

然而,宝玉的这一行为与他一贯的叛逆形象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最具叛逆精神的人物之一。他崇尚老庄的“无为”思想,厌恶追求功名,向往自由平等,甚至反对“文死谏”“武死战”的贤臣勇将观念。但此时,他却如数家珍般地给巧姐讲述“孝女节妇”的故事,仿佛对这些书籍不仅读过,而且烂熟于心。这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贾宝玉向来不好读书,他真的会喜欢读这些宣扬封建礼教的书吗?如果他喜欢这类书和书中的人物,那么身边的薛宝钗就是遵循封建礼教的典型,他为何不更倾心于薛宝钗,反而对黛玉一往情深呢?

在讲书过程中,巧姐还提到了柳五儿,这又引出了一段不同版本的情节差异。在“人文版”和“广师版”中,都有宝玉回忆去看望晴雯时见到柳五儿和柳嫂的情节。当时,她们受袭人之托给晴雯送东西,宝玉对柳五儿印象深刻。但在两个版本的第七十七回中,情节有所不同。“广师版”中有宝玉在晴雯表嫂子家见到柳五儿和柳嫂的情节,这一情节不仅前后照应,还帮助宝玉摆脱了晴雯表嫂子多姑娘的纠缠。而“人文版”中,由于王夫人说“柳五儿死了”,所以没有这一情节,而是设计晴雯表嫂子突然转变态度,称被宝玉和晴雯的清白所感动,让宝玉以后可随意看望晴雯。相比之下,“广师版”的情节安排更为合理,既解决了宝玉的困境,又与后四十回相吻合,也避免了晴雯表嫂子形象的突兀转变。

宝玉给巧姐讲书这一情节,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它不仅展现了宝玉形象的复杂性,也反映出《红楼梦》不同版本在情节处理上的差异,为读者深入理解这部经典作品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思考空间。

3.司棋殉情悲剧

在消寒会众人围炉闲谈之际,迎姑娘派人来请凤姐安,同时带来了司棋的悲惨故事。司棋被撵出贾府后,终日啼哭,她心中始终牵挂着自己的表兄。一日,表兄前来,司棋向母亲表明心意,称自己是为表兄才被赶出来的,如今表兄来了,若母亲要打他,不如勒死自己。她的母亲却骂她不知羞耻,质问她想怎样。司棋态度坚决,直言自己已是表兄的人,表兄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哪怕讨饭也心甘情愿。母亲依旧强硬,宣称偏不把她许给表兄,看她能如何。司棋见母亲如此决绝,万念俱灰,一头撞在墙上,当场殒命。

司棋的表兄也是个痴情之人,他将钱财留给司棋的母亲,出去叫人抬来两口棺材。随后,他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子往脖子一抹,追随司棋而去。司棋母亲见状,悲痛欲绝,而坊里要报官,她无奈之下只得央人来求凤姐说个人情。凤姐听闻此事,也不禁感叹这对痴男怨女的遭遇,觉得他们可怜,便答应和二爷说,打发旺儿去处理。

从司棋的行为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敢爱敢恨、有个性的女子。她第一次正式出场便是带人砸厨房,足见其泼辣大胆。在对待感情上,她更是勇敢坚定,毫不掩饰自己对表兄的爱意。即便被发现赃物,被撵出贾府,她也没有丝毫退缩和后悔,始终坚守自己的感情。这种敢作敢为的性格,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中显得尤为突出。

在《红楼梦》里,司棋和表兄是第三对殉情的青年男女。第一对是王熙凤得了三千两银子拆散的金哥和李公子,一个自缢,一个投河;第二对是尤三姐和柳湘莲,一个自杀,一个遁入空门。与前两对相比,司棋和表兄的殉情更加直接和决绝。金哥和李公子是被外力强行拆散,尤三姐是因柳湘莲的误解而自杀。而司棋和表兄则是在面对母亲的反对时,以死抗争,用生命扞卫了他们的爱情。他们的殉情,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虽然这种反抗显得那么无力和渺小,但却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同时,司棋的死也预示着悲惨的命运开始从丫鬟身上蔓延到姑娘们身上,为贾府的衰败和众人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4.冯紫英卖货与闲谈

在众人为司棋的悲剧唏嘘不已时,另一边贾政正与清客詹光下大棋。这时,冯紫英前来拜访。冯紫英一进门就询问下棋是否下采,詹光回应下采,贾政则提到詹光已输了十来两银子,往后罚他做东。

冯紫英此来,是带着四种洋货打算售卖。他先是介绍了名为“汉宫春晓”的围屏,接着展示了一架三尺高、能按时报时的钟表。随后,他捧出一个锦匣子,里面有一颗桂圆大的珠子,光华耀目,将白绢包里的小珠子倒在黑漆茶盘里,小珠子都滚到大珠子身边,把大珠子抬高,贾政认出这是珠之母。最后,他又拿出一个花梨木匣,里面叠着一束蓝纱般的鲛绡帐,叠起来长不满五寸,厚不上半寸,层层打开后,竟在桌上铺不下了,冯紫英还称暑热天气张在屋里,苍蝇蚊子都不能进来。

冯紫英为这四件洋货开价,母珠一万两,鲛绡帐五千两,汉宫春晓与自鸣钟共五千两。贾政听后,觉得价格太高,贾府买不起,但还是让人拿进去给老太太瞧瞧。邢王二夫人、凤姐都来查看,凤姐认为东西确实好,但贾府没有闲钱,还提出应该置些不动摇的根基,比如祭地、义庄、坟屋,这样遇到不得意的事,也不至于一败涂地,贾母与众人都表示认同。

从众人的反应可以看出,贾府虽然表面上依旧富贵,但经济上已经出现了困境。贾政作为一家之主,面对昂贵的洋货,只能无奈放弃,显示出他对家族经济状况的担忧。王熙凤则展现出了精明能干和有远见的一面。她没有被洋货的新奇所迷惑,而是从家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出购买土地等不动产的建议。这一建议与第十三回中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的建议相呼应,可惜贾府的当家人中,没人把它当回事,这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落难以避免。

贾赦进来后,众人一起叙寒温、摆酒吃饭。席间,冯紫英询问东府珍大爷和贾蓉续娶媳妇的情况,贾政告知贾蓉续弦是胡大爷之女。贾琏又提到听说贾雨村又要升了,冯紫英也证实听到了同样的消息。贾政介绍了贾雨村的仕途经历,他原籍浙江湖州,几年间靠钻营从知府升为御史、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后因事降了三级,如今又要升了。冯紫英感慨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贾政也认同天下事都是一个理,转瞬荣枯,就像甄家,从前功勋世袭,与贾府常来往,如今却被抄了原籍的家财,杳无音信。贾赦还自我安慰说自家再没有事,冯紫英则奉承贾府有贵妃照应、故旧亲戚多、家人无刁钻刻薄之人。

冯紫英的行为体现了官场中一种“消息灵通人士”的形象。他既结交各种人,又做生意,还传递官场消息,趋炎附势、左右逢源。他带来洋货售卖,或许也是想从贾府获利。而贾雨村的仕途起伏,反映出当时官场的黑暗和复杂,官员们靠钻营投机来获取官职和升迁。甄家被抄家的事,则进一步暗示了贾府的命运,家族的兴衰如同春云秋叶,难以预料,贾府表面的繁华之下,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二、人物形象分析

1.贾宝玉形象剖析

贾宝玉一直是《红楼梦》中极具叛逆精神的核心人物。他厌恶追求功名利禄,对封建礼教的种种规矩充满抵触,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然而,在第九十二回中,他给巧姐讲《女孝经》和《列女传》的行为,却与他一贯的叛逆形象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从他的叛逆性格来看,宝玉向来对“文死谏”“武死战”的贤臣勇将观念嗤之以鼻,认为那是沽名钓誉之举。他也不喜欢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更不愿走科举仕途之路。他崇尚自然、自由,尊重女性,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在他的世界里,女儿们的纯真和美好是最珍贵的。但当他给巧姐讲述那些“孝女节妇”的故事时,却像是一个遵循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详细地列举了众多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性事迹,如数家珍,这与他平时的言行大相径庭。

这种矛盾行为或许暗示着宝玉思想的转变。在《红楼梦》的故事发展中,宝玉经历了许多事情,家族的兴衰、身边人的悲欢离合,都在不断地冲击着他的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可能开始意识到现实的残酷和无奈,不得不去面对一些他曾经抗拒的东西。给巧姐讲书,也许是他在某种程度上对现实的一种妥协,一种对封建礼教的表面迎合。他可能明白,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有些规矩和观念是无法完全摆脱的,他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这个环境。

从他对宝钗和黛玉的情感表现来看,也能看出他思想的复杂性。宝钗是封建礼教的坚定维护者,她劝宝玉读书上进,走仕途经济之路,这与宝玉的叛逆思想背道而驰,所以宝玉对宝钗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黛玉与宝玉心意相通,他们都追求自由的爱情和精神上的契合,宝玉对黛玉一往情深。然而,在讲书时,他却讲述着那些符合封建礼教的故事,这似乎又在暗示着他内心深处对封建礼教并非完全排斥。也许他在爱情的理想和现实的压力之间徘徊,既渴望与黛玉的自由爱情,又不得不面对家族和社会的期望。

宝玉给巧姐讲书这一情节,深刻地展现了他形象的复杂性和思想的转变。他不再是那个单纯叛逆的少年,而是在现实的磨砺下,开始思考和妥协。这一情节也为我们理解宝玉的性格发展和《红楼梦》的主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扭曲,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2.王熙凤形象解读

王熙凤在《红楼梦》中一直以精明能干、杀伐决断的形象示人,在第九十二回处理司棋事件和对待冯紫英洋货时,她的这些特质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司棋殉情悲剧发生后,司棋母亲央人来求凤姐说个人情,王熙凤听闻此事,虽感叹这对痴男怨女可怜,但她的处理方式却十分理智。她没有被情感冲昏头脑,而是答应和二爷说,打发旺儿去处理。这一做法既体现了她的同情心,又展现了她在处理事务时的冷静和果断。她深知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中,任何事情都不能随意处理,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矩和程序。她让旺儿去处理,既能给司棋母亲一个交代,又能避免自己过多地卷入此事,可谓一举两得。

而在对待冯紫英带来的洋货时,王熙凤的精明和远见更是展露无遗。当邢王二夫人、凤姐都来查看洋货时,她一眼就看出东西确实好,但同时也敏锐地意识到贾府的经济状况。她没有被洋货的新奇和珍贵所迷惑,而是从家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出应该置些不动摇的根基,比如祭地、义庄、坟屋,这样遇到不得意的事,也不至于一败涂地。这一建议与第十三回中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的建议相呼应,可见王熙凤并非只贪图眼前的享受,她有着长远的规划和深刻的洞察力。她明白贾府虽然表面上依旧富贵,但实际上已经面临着经济困境,购买土地等不动产才是保障家族稳定的根本。

王熙凤的这些表现,与贾府其他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贾政虽然是一家之主,但面对昂贵的洋货,只能无奈放弃,却没有提出任何实质性的解决办法。而贾赦等人则只知道贪图享乐,对家族的未来毫无规划。相比之下,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和有远见显得尤为可贵。

然而,王熙凤的这些优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贾府的衰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她有能力和远见,但在封建家族的复杂环境中,她也无法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她的努力最终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阻止贾府走向衰落的脚步。但她在处理司棋事件和对待冯紫英洋货时的表现,依然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智慧和能力,她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魅力和深度的人物形象。

3.贾政形象探讨

在《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中,贾政与冯紫英的交流以及他与清客詹光的互动,深刻展现了他对官场和家族兴衰的看法。

贾政与清客詹光下棋时,冯紫英前来拜访。从他们的对话中,能看出贾政在日常闲暇时会与清客消遣娱乐,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提到詹光已输了十来两银子,还说往后罚他做东,这种轻松的话语体现出他与清客之间较为随意的相处模式。然而,这种表面的闲适背后,隐藏着他对家族现状的忧虑。

冯紫英带来四种洋货售卖,贾政虽觉得东西好,但因价格太高,贾府买不起,只能让人拿进去给老太太瞧瞧。这一行为反映出他对家族经济状况的清晰认知。他作为贾府的当家人之一,深知家族虽表面富贵,实则已面临经济困境,无法随意挥霍钱财购买昂贵的洋货。这体现了他在经济方面的理性和对家族财产的谨慎态度。

在与冯紫英的交谈中,话题转到了官场。贾琏提到贾雨村又要升了,贾政介绍了贾雨村的仕途经历,他从知府升为御史、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后又因事降了三级,如今再次升迁。贾政对贾雨村仕途起伏的熟悉,表明他对官场动态十分关注。他感慨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认同天下事转瞬荣枯的道理,这反映出他对官场黑暗和复杂的深刻认识。他明白官员们靠钻营投机获取官职和升迁,仕途充满了不确定性。

同时,贾政还提到了甄家被抄家的事。甄家从前功勋世袭,与贾府常来往,如今却落得被抄原籍家财、杳无音信的下场。这让他联想到自家,意识到家族的兴衰如同春云秋叶,难以预料。他虽未明确表达对贾府未来的担忧,但从他的言语中能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安。他深知贾府表面的繁华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家族的命运或许也会像甄家一样急转直下。

贾政与清客詹光的互动,只是他生活中的小插曲,而与冯紫英的交流则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官场和家族兴衰的深刻思考。他是一个有责任感、有见识的家长,但在封建家族的复杂环境中,面对家族的衰败趋势,他也显得无能为力,只能在忧虑中继续维持着贾府的运转。

4.司棋形象分析

司棋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性格鲜明、极具个性的人物,她敢爱敢恨的特质贯穿始终。从她第一次正式出场带人砸厨房这一事件,便能看出她的泼辣大胆。在等级森严的贾府,丫鬟们大多谨小慎微,而司棋却敢于为了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采取激烈行动,毫不畏惧他人的眼光和规矩的束缚。

在对待感情方面,司棋更是展现出了坚定和执着。她与表兄相爱,即便被发现赃物,被撵出贾府,也没有丝毫退缩和后悔。被撵出后,她终日啼哭,心中始终牵挂着表兄。当表兄前来时,她向母亲表明心意,称自己已是表兄的人,表兄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哪怕讨饭也心甘情愿。这种对爱情的坚定态度,在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她没有被家族的压力和社会的舆论所左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体现了她敢作敢为的性格。

司棋殉情的原因,主要是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母亲的强硬反对。在那个时代,婚姻大事往往由父母做主,司棋的爱情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她深知自己无法违背母亲的意愿与表兄在一起。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她选择以死抗争,用生命扞卫自己的爱情。她的殉情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强烈反抗,尽管这种反抗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却展现了她不屈的精神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司棋的殉情具有深刻的意义。她是《红楼梦》中众多悲剧人物之一,她的死预示着悲惨的命运开始从丫鬟身上蔓延到姑娘们身上,为贾府的衰败和众人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她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以及人们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和挣扎。同时,司棋的敢爱敢恨也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爱情的坚贞和对自由的追求,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

三、艺术特色与叙事策略

1.叙事手法分析

在《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中,续作者采用了通过人物语言叙述故事、推进情节的独特叙事策略,这一策略在本回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同时也运用了侧面虚写的表现方式。

续作者习惯于借助人物语言来叙述故事内容、推进情节发展、展现场面环境以及交代人物结局。许多内容、情节、背景和人物,并非以叙述人视角做正面实写,而是纳入人物语言做侧面地虚写。例如,通过迎姑娘派来的人转述司棋与表兄的殉情故事,让读者了解到这一悲剧的发生。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故事的呈现更加自然,仿佛读者是在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事件,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这种叙事策略具有一定的优点。首先,通过人物语言能够生动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其性格特征。如王熙凤在处理司棋事件和对待冯紫英洋货时的言语,充分展现了她的精明能干和有远见;而贾赦在参与议论官场险恶时口出类似孩童之言,体现出他的糊涂和缺乏见识。其次,这种方式能够使情节的推进更加流畅。人物之间的对话自然地引出新的情节和信息,避免了生硬的叙述和过渡,让故事的发展水到渠成。

然而,这种叙事策略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一,人物的言谈话语有时显得过于浅露。续作者心中之意往往迫不及待地通过人物之口表露出来,甚至多人扎堆一起表露,导致情节设置显得浅薄。例如,贾府的今不如昔、日渐衰落,通过贾政、凤姐、贾赦等人多次累加点染,使得这种表达过于直白,缺乏原着那种含蓄深沉的韵味。其二,人物语言存在“土”的问题。像贾政留饭说“你在我这里吃了晚饭去罢”,冯紫英答言“罢了,来了就叨扰老伯吗”,虽然夹杂了“叨扰”这样的雅词,但整体仍显得俗气,与上等阶层人物的身份不太相符。其三,语言使用上还存在“错”的情况。如贾政与冯紫英对话时相互以“你”相称,在当时纲常礼仪严格的上层社会,晚辈对长辈这样称呼是不符合规范的,这一错误破坏了故事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

侧面虚写的表现方式在本回中也有所体现。比如通过他人的讲述来介绍贾蓉续弦之家世、贾雨村之履历等内容,这种方式能够在不占用过多篇幅的情况下,传递丰富的信息,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有时这种虚写可能会让读者对某些情节和人物的理解不够直观和深入,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测和想象。

总体而言,续作者在第九十二回中运用的叙事手法有其独特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特点对故事的呈现和读者的阅读体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分析。

2.语言风格特点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中人物语言呈现出“浅”“土”“错”等显着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回的艺术水准。

人物语言之“浅”表现得十分突出。原着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以局外人的视角提及贾府今不如昔。而在本回中,贾政、凤姐、贾赦等人纷纷直白表露贾府的衰落,这种多人扎堆式的集束型表露,显得极为浅露。续作者急于通过人物之口将贾府内幕和内涵展现出来,使得情节设置缺乏深度和含蓄性。例如,冯紫英在原着前八十回中英气豪迈、洒脱爽利,此次却以古董商身份亮相,口口声声讲价促销,还当着贾家之人的面直接评说贾蓉续娶的媳妇远不及秦氏奶奶,说话方式粗俗浅薄,与其以往形象大相径庭。贾赦偌大年纪,在议论官场时竟口出类似孩童之言,称“咱们家是最没有事的”,实在有失身份。贾政说自家后代儿孙“虽无刁钻刻薄,却没有德行才情”,措辞也很不得体。

“土”也是本回人物语言的一大特点。贾政留饭说“你在我这里吃了晚饭去罢”,冯紫英答言“罢了,来了就叨扰老伯吗”,虽有“叨扰”这样的雅词,但整体仍难掩俗气,与他们作为上等阶层人物的身份极不相符。孙府来人述说司棋与表兄的死情,言语“土”倒还与身份地位大致相合,但贾政、贾赦与冯紫英等上层人物满口俗言土语,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语言之“错”更是不容忽视。本回中贾政与冯紫英对话,相互多次以“你”相称。在当时纲常礼仪严格的上层社会,晚辈对长辈用“你”称呼是严重违反规范的。即便平儿对凤姐用过“你”字,那也是在特殊语境下的情急之语,且凤姐还抓住这个“你”字做进一步拉近距离的工具。而冯紫英没大没小地对贾政称“你”,破坏了故事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此外,不同版本之间也存在因“你”字使用而产生的异文问题。如程本系统中众侍妾对凤姐用“你”称呼,与脂本曹氏原着不同,这一变异造成了严重错误,虽程乙本做了修补,但仍未触及根本。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人物语言的“浅”“土”“错”问题,反映出续作者在语言运用和情节把握上的不足,与原着的语言艺术水准存在一定差距。

四、社会文化内涵

1.家族兴衰写照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中,诸多情节都清晰地展现出贾府日渐衰落的景象,其中经济困境和官场变化尤为显着,深刻反映出家族兴衰的复杂态势。

经济困境是贾府衰落的直观体现。冯紫英带来四种洋货售卖,包括“汉宫春晓”围屏、能按时报时的钟表、珠之母以及鲛绡帐。这些洋货虽珍贵新奇,但价格高昂,母珠一万两,鲛绡帐五千两,汉宫春晓与自鸣钟共五千两。贾政虽觉得东西好,却因贾府买不起,只能让人拿进去给老太太瞧瞧。王熙凤也敏锐地指出贾府没有闲钱,还提出应置些不动摇的根基,如祭地、义庄、坟屋,以备不时之需。这表明贾府表面上依旧富贵,实则经济已陷入困境,无法随意挥霍钱财购买奢侈品。经济的拮据使得贾府在面对一些机会时只能无奈放弃,家族的经济实力逐渐削弱。

官场变化则从侧面反映出贾府的兴衰。贾琏提到贾雨村又要升了,贾政介绍了贾雨村的仕途经历,他靠钻营从知府升为御史、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后因事降了三级,如今再次升迁。贾雨村仕途的起伏不定,反映出当时官场的黑暗和复杂,官员们靠投机钻营获取官职和升迁,仕途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甄家被抄家的事也给贾府敲响了警钟。甄家从前功勋世袭,与贾府常来往,如今却落得被抄原籍家财、杳无音信的下场。这让贾政意识到家族的兴衰如同春云秋叶,难以预料,贾府表面的繁华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贾府兴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部来看,家族成员的生活奢靡无度,挥霍浪费严重,导致经济入不敷出。同时,家族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经济规划和管理措施,使得家族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从外部来看,官场的黑暗和复杂使得贾府在政治上难以立足,一旦失去政治靠山,家族的命运便岌岌可危。此外,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也对贾府的兴衰产生了影响,封建家族制度的腐朽和没落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贾府兴衰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家族成员来说,他们从富贵的生活中逐渐走向衰落,面临着生活的困境和精神的痛苦。许多丫鬟和仆人也失去了依靠,命运变得悲惨。对于社会来说,贾府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的弊端和局限性。它让人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以及人性在权力和财富面前的扭曲。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通过经济困境和官场变化等情节,生动地展现了贾府日渐衰落的景象,深入探讨了家族兴衰的原因和影响,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封建社会的真实画卷。

2.社会阶层与礼仪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中,不同阶层人物的言行鲜明地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阶层差异和严格的礼仪规范,其中“你”“我”称呼的使用便是一个典型例证。

在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中,主子与奴仆之间有着明确的阶层划分和礼仪要求。王熙凤作为贾府的管理者,她的言语和行为都彰显着主子的权威。在处理司棋事件和对待冯紫英洋货时,她的话语简洁果断,展现出当家主母的风范。她与平儿等丫鬟交流时,平儿对她毕恭毕敬,称呼上也遵循严格的礼仪规范,不敢有丝毫僭越。这体现出主子与奴仆之间的阶层差异,奴仆必须对主子保持敬畏和服从。

而在主子之间,虽然身份地位相近,但也存在着细微的阶层差别和礼仪讲究。贾政作为贾府的长辈和当家人之一,他与清客詹光下棋时,言语较为随意,但仍不失长辈的威严。詹光作为清客,对贾政则是恭敬有加,在称呼和言行上都表现出对长辈的尊重。这反映出在贵族阶层内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仪规范。

“你”“我”称呼的使用在不同阶层和情境中也有着严格的规范。在纲常礼仪严格的上层社会,晚辈对长辈用“你”称呼是严重违反规范的。本回中,贾政与冯紫英对话时相互以“你”相称,这一错误破坏了故事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即便平儿对凤姐用过“你”字,那也是在特殊语境下的情急之语,且凤姐还抓住这个“你”字做进一步拉近距离的工具。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中,称呼的使用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表达,更是阶层和礼仪的象征。

不同阶层人物的言行还体现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贾府的主子们生活奢华,注重享受和排场,对洋货等新奇物品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司棋等丫鬟则生活在相对底层,她们为了爱情和自由,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最终却以悲剧收场。这反映出不同阶层人物在生活追求和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通过不同阶层人物的言行,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差异和严格的礼仪规范。这些阶层差异和礼仪规范不仅影响着人物的命运,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文化特点。

五、与前后情节的关联及影响

1.与前文情节呼应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与前文情节存在多处呼应,这些呼应之处在情节连贯性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紧凑、完整,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秦可卿托梦是前文的重要情节,在第十三回中,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提醒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并建议贾府提前置办祭地、义庄、坟屋等不动产,以备不时之需。在第九十二回中,冯紫英带来洋货售卖,王熙凤面对这些昂贵的洋货,没有被其新奇所迷惑,而是从家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出应该置些不动摇的根基,比如祭地、义庄、坟屋,这样遇到不得意的事,也不至于一败涂地。这一情节与秦可卿的托梦相呼应,表明王熙凤并非没有意识到贾府的危机,她有着一定的远见和规划。然而,贾府的当家人中没人把秦可卿的话当回事,这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落难以避免。

柳五儿相关情节也在本回与前文形成呼应。在“人文版”和“广师版”的第七十七回中,都有宝玉回忆去看望晴雯时见到柳五儿和柳嫂的情节。当时,她们受袭人之托给晴雯送东西,宝玉对柳五儿印象深刻。在第九十二回中,巧姐提到了柳五儿,这一情节不仅前后照应,还引出了不同版本的情节差异。“广师版”中有宝玉在晴雯表嫂子家见到柳五儿和柳嫂的情节,这一情节既解决了宝玉的困境,又与后四十回相吻合,也避免了晴雯表嫂子形象的突兀转变。而“人文版”中,由于王夫人说“柳五儿死了”,所以没有这一情节,而是设计晴雯表嫂子突然转变态度,称被宝玉和晴雯的清白所感动,让宝玉以后可随意看望晴雯。这种情节上的呼应和差异,为读者深入理解《红楼梦》不同版本的特点提供了线索。

此外,本回中司棋殉情的情节也与前文有所呼应。在《红楼梦》里,司棋和表兄是第三对殉情的青年男女,前两对是王熙凤得了三千两银子拆散的金哥和李公子,以及尤三姐和柳湘莲。这三对殉情的情节相互呼应,都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以及人们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和挣扎。同时,司棋的死也预示着悲惨的命运开始从丫鬟身上蔓延到姑娘们身上,为贾府的衰败和众人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与前文情节的呼应之处,使得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连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深刻。这些呼应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

2.对后文情节的铺垫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中的诸多情节,为后文贾府命运走向和人物结局埋下了伏笔。

从贾府命运来看,本回中冯紫英售卖洋货,贾政、王熙凤等人的反应凸显了贾府经济困境。王熙凤提出购置祭地、义庄等不动产的建议,却未被重视,这暗示着贾府在经济管理上的短视和混乱,后续贾府经济状况会持续恶化,入不敷出的局面将愈发严重,最终导致家族财政崩溃,难以维持往日的奢华生活。贾雨村仕途的起伏不定以及甄家被抄家的事件,反映出官场的黑暗和家族兴衰的无常。贾府与甄家交往密切,甄家的命运很可能预示着贾府的未来,暗示着贾府也会遭遇类似的政治危机,被卷入官场斗争的漩涡,最终走向衰败。

在人物结局方面,司棋殉情的悲剧预示着更多人物的悲惨命运。司棋的死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牺牲品,她的遭遇象征着丫鬟阶层的不幸,也暗示着这种悲剧会蔓延到贾府的姑娘们身上。宝玉给巧姐讲《女孝经》和《列女传》,与他一贯的叛逆形象矛盾,这可能暗示着宝玉在现实的压力下逐渐妥协,他和黛玉的爱情也会受到封建礼教的冲击,最终难以圆满。王熙凤虽精明能干、有远见,但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无法改变家族命运,她的努力可能会付诸东流,甚至会因家族的衰败而陷入困境。

总之,第九十二回通过这些情节,为后文贾府的衰败和人物的悲剧结局做了巧妙的铺垫,让读者感受到了封建家族走向末路的必然性。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食王传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锦绣大明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大秦二世公子华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干宋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大纨绔三国之风起扬州明帝蒙古人西征大秦之极品皇帝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
UU阅书最新小说:纨绔世子的一生烛影迷局皇子无双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大明伪君子稗宋反骨仔合鸣心相之天界唐史穿越秦末,打造寡妇村特种部队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穿越古代被士兵抽,我掏出了手枪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天命逍遥王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大周第一纨绔李隆基的纨绔皇孙回到古代积功德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我的外卖通万朝寒门人杰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