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好了嫣娘和清瑟的事情,聂芊芊就去天德医馆坐诊了,晚上回来用过晚膳,便歇下了,一夜好眠。
次日大家都以为聂芊芊会好好休息一番,多睡上一会呢,结果,檀儿起床最早,呵着白气推开房门,却见庭院里早有个身影在舞动。
朔风卷着细雪掠过廊下,聂芊芊一袭劲装,拳风带起的雪沫在熹微晨光里翻涌,拳法打得虎虎生风。
檀儿在寒风中有些凌乱。
东家这般本事,还顶着寒风练拳,叫她们这些寻常人如何追赶?
聂芊芊前世就是个卷王。
她出生在大族,从小便知道资源是要自己争取的,地位是通过实力挣来的。
每个人都在逆水行舟,你不想卷,也有别人卷,与其被别人卷飞,不如自己做这搅动风云之人。
眼瞅着年关只剩三日,街市上的光景先热闹起来。
绸缎庄挂出了红绸,杂货铺悬起了灯笼,连巷口卖糖瓜的老汉都把担子裹上了剪纸。
越来越多的红灯笼、彩绸串、纸花,年味愈发浓郁了。
在这样的氛围下,大伙的心里也都盼望着过年团圆休息了,有些放松。
可聂芊芊却丝毫没有放松的意思,她把众人召集前来,还叫上了蒋文轩,说了馈岁的事情。
聂芊芊:“年后栖月楼就要开业,现在可不是放松的时候,必须要做好酒楼开业的前宣,在县城KoL心中先打出栖月楼的名号,吊足胃口,借势埋下消费的锚点。”
众人越听越云里雾里,什么猫点?埋下一只猫?
聂芊芊反应过来说的词汇超纲了,轻轻咳嗽一声,“说人话就是,要让县城里有影响力的人知晓栖月楼的名号,对栖月楼感兴趣。”
一众人这才听懂,齐刷刷的点头。
聂芊芊继续,“岁末年初,向来有互送馈岁的习俗,以物传情,辞旧纳新,我们就以这馈岁为切入点。”
刘燕发问:“那芊芊咱们送什么好呢?这段时间我和馥娘等人正在研制新菜品,不如从这里选择?”
聂芊芊摇头,“这些菜品讲究的就是要吃的新鲜,热菜离了锅就走味,送过去怕是砸招牌。”
刘熊抓头,“那送什么?”
聂芊芊:“自然是送点心了,点心耐存放,又讨口彩,最宜馈岁。”
她看向蒋文轩,“蒋大少你见多识广,想必这馈岁甜点是吃了不少了,我已研发出了一众全新的甜点,保证在市面上从未有人卖过,邀你前来便是想让你品尝,看看我准备这个,能不能达到惊艳众人的效果。”
众人看向蒋文轩,倒让蒋文轩有些小得意,胸脯一挺道:“这说到吟诗作福我是不行的,可吃食这方面我绝对是这个!”说着给自己比了一个大拇指。
聂芊芊浅笑,“如此甚好。”
说完从早已准备好的食盒中拿出一小块糕点分给了众人,每块糕点不大,有着不同的颜色,看着倒是平平无奇的。
蒋文轩糕用筷子拿起,放入口中轻轻一咬,刹那间双目圆睁,喉头滚动着愣是说不出话来
“这····”
糕点入口即化,香气瞬间冲击了他的上颚,炸开充满了整个口腔,好吃的让他差点把自己舌头咬到。
在场所有人都没有说话,细细的品味这独特细腻的味道,十分陶醉。
聂芊芊看着众人反应便是知道,这个选择成了。
蒋文轩抬头,一脸喜色,“芊芊嫂子!这滋味儿当真是见所未见!若把这点心送出去,保管整个清河城都要炸开了锅!”
——
于家府邸,当家人于镇江书房,桌案上摆着一个食盒,食盒是用松纹桐木精制,盒盖烫金刻着“三友贺岁,雅韵同馨的字样。”
于丰洋正背着手,在父亲于镇江面前来回踱步,脸上满是得意:“爹,您瞧瞧今年咱们备的馈岁礼!”
于镇江摸摸胡子端详,“看着确实风雅,就是不知道这味道如何。”
于丰洋 “啪” 地合拢折扇,摇头晃脑道:“那些官老爷、富商们嘴刁得很,省城的老字号点心都是吃过的,再在味道上打转能有什么新意?”
于镇江沉吟片刻,认同了儿子的说法,“这倒也是。”
于丰洋继续用扇子扇风丰洋见状愈发得意,扇子轻点食盒,“所以说在这口味上花功夫,不如在立意上寻找新意。”
“此次,儿子另辟蹊径,便是以松、竹、梅为载体,打造 “雅俗共赏” 的节礼糕点。”
说着掀开盒盖,指着左边的点心,“左面这个是松塔酥,仿松塔造型,24枚酥饼聚成 “松塔” 造型,不仅仅文雅,还暗和 “聚财如松塔累累”的寓意,当官的盼升迁,经商的求富贵,哪个见了不欢喜?”
于镇江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许
于丰洋得意之色更深,继续介绍道,“中间这个是竹露糕,取竹节为模,将糯米与竹露浸泡磨浆,十二节叠成 “竹鞭” 状,寓意着步步高升。”
他指着最右侧的糕点道:“最后这个是梅影冻,酸梅腌制的梅卤为底,加入鱼胶,底部衬薄荷叶,恍若 “雪梅映水”。”
说完,他一收折扇,颇有自信的看向于镇江。
于镇江连说三个好字,瞧着于丰洋的眼神中有着赞赏之意,“好好好,此次你用心了。这将文人风骨揉进食味,又暗合年节祈吉的心思,定然能让那些喜好文墨的乡绅们眼前一亮,少不得要夸咱们于家有格调。”
于丰洋得了夸奖,嘴角勾起,“这些贵人就好附庸风雅这一口,咱们不过投其所好罢了。”
于镇江点点头,可旋即看到自己书桌上的书法拓本,墙面上挂着的名家字画,猛的老脸一红,转移了话题。
“可打听了栖月楼是否会用这年节之礼啊,准备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