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历史名镇
朱家所在的龙台镇,原名大桑墩,明朝末期开始有建制,是一个有着经商历史和武术传统的地方。虽然只是一个镇,但从口却不少,全镇有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十一万多人,比蜀郡省的好些县的人口都还多。由于这里是通向邻近几个县的必经之地,因此,在很早以前就商业气息浓厚,有着悠久历史的会馆在镇上就有十多个,武馆也有好几个。就是到了近现代,这里练武习术也仍然蔚然成风。被称为近代玄门高道的朱智涵“朱老道”就长期居住在龙台镇上。朱老道为龙台镇的青年树立了练武习术的良好榜样,龙台镇也因为有“朱老道”这个武林高手而自豪。尽管解放后对这些会馆、武馆的活动有诸多限制,甚至还一度被查封,但经商、习武的传统在龙台镇却并没有改变。
先说商业气息浓厚吧!龙台镇的商业一直就非常活跃,哪怕是“文革”期间割资本主义尾巴非常厉害的时期,政府对商品买卖和自由市场管控得非常严厉,但这里仍然是生意不弱,客商不断,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东西,在龙台镇这个地方就可能买得到。有一段时间,为了严格限制人们买卖东西的行为,政府还规定了严格的赶场时间,先是两天一场,后来为了彻底割断资本主义尾巴,将两天一场改为三天一场,再后来甚至改为七天一场。但就是这样,龙台镇这个有着“百日场”称号的地方的买卖仍然十分频繁、热闹,就是不赶场的时间,市场上的人也都不少,更不要说是赶场天了。如果是赶场天,那更是商贾如梭、人流如织。虽然这与龙台镇上的人口比较多有关系,特别是镇上的人,他们如果不去买如蔬菜之类的东西,就根本无法生活有关,但更主要的一方面还是与龙台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就上平时不赶场的时候,镇周边县的老百姓也要到龙台镇上买卖东西。
再说习武吧!习武健身也一直是龙台镇的传统,被誉为武术之乡。以武功超群闻名遐尔,被后世称为“巴蜀真人”、“近代玄门高道”的武林高手朱智涵,就长期居住在龙台镇,并在镇上收徒传艺,使龙台镇周围的青年深受影响,朱老道的门徒弟子遍布全国各地。虽然在那场举世闻名的政治运动中,朱老道的练武习术的作为被视为封建腐朽没落的东西,朱老道也因此受到打击,但爱武习武的风气却并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
在龙台镇,不仅商业气息浓厚,练武习武的风气也一直就非常深厚,练武习武之风一直在龙台这个地方传承着、延续着。至今,龙台镇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各样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