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家人团聚
在农村,平时家里没有什么重大的事要吃上肉是很不容易的。由于穷,平时谁也舍不得花钱去割肉,当然,也不是不想割肉吃,主要的还是因为没有钱。就是自己家里养的猪,一方面至少要一年左右才能喂肥,另一方面就是喂肥了,也要交一半给国家,剩下的一半也舍不得吃,一般都是要拿到市场上去卖了换成钱。在严格限制商品流通的时代,即使家里有东西能够换成钱,也不敢拿到市场上去卖,因为买卖商品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尾巴必须割掉。只有家里养了猪,在交给国家一半后,另一半才可以在市场上去卖。并且也只有肉才能够多卖点钱,其他的东西也卖不了多少钱。
朱家由于有罗瑞花和朱谢恩、朱根福在家里伺候,基本上每年都要喂至少两头肥猪。按照国家政策,交了一头猪给国家后,另一头就可以让自己全权处理。因此,每年朱家按规定把一头给国家后,就会把另一头杀了,家里留一半,到市场上卖一半。
整个伍城县及周围一带,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原因,全年的气温都相对比较高,因此无法跟山区的老百姓那样,家家户户都把留下来的肉用柴火熏成腊肉,然后可以吃一年半载基本一两年。因为气温高,东西容易腐烂,所以伍城县一带的老百姓杀了猪后,即使家里留一点,最多就是用盐把肉腌渍几天后,挂在干燥的地方靠自然风把它吹成干肉。但就是这样做的农家户都比较少。极大多数家庭都是最多留几斤肉,其余的都会卖掉换成钱。即便家里确实有客人或者重大事情需要吃肉,都是在市场上去买一点就行了。由于长此以往形成的这种习惯,伍城县的老百姓也就养成了习惯吃新鲜肉,不习惯吃熏肉的生活习俗。
由于有这种习俗,并且平时很少吃肉,朱家每年杀了猪后,都会让几个娃娃分别去把朱根福的二姐朱翠花和朱根贵的幺妹朱碧花请到家里来吃一顿新鲜肉,并且回家去时还要割一砣让她们带回去。这既体现了娘家人对这两个嫁出去的女儿的关心,更反映了李翠菊作为朱家媳妇的贤淑。
每次朱谢恩的两个女儿回家,朱谢恩夫妇都特别高兴。当然,看到两个还在世的女儿,朱谢恩两夫妇自然就会想起已经死去的大女儿朱红花,就又多少有些伤感。一喜一戚间,在两个老人的心里,更多的还是一些宽慰。
朱家在杀猪的头一天,李翠菊就让朱世寿和朱世喜分别到朱翠花和朱碧花家,去把她们两个人请回了娘家,一方面是回娘家来吃新鲜肉,另一方面也是回娘家来参加朱秀珍的订婚礼。老六朱世财本来还要上学的,他们一直要到腊月十五前后学校才放假,但也让他在初八这天向学校请了一天假。
初八这天,朱家的几个女人一大早就忙开了,切菜洗菜,刷锅洗碗,除尘扫屋,几个人屋里屋外,灶前灶后地忙个不停。就是被请回娘家的朱翠花和朱碧花也在跟着忙碌,帮衬着做这做那,没有空闲。
实际上,农村妇女在家里都是忙活惯了的,你让她们就坐在那里耍,她们可能还不习惯。
李翠菊把准备春节吃的东西都拿了一些出来,想的就是要把中午这顿饭菜整得更丰富一点,这样既显示朱家的家境不差,也显示朱家对高家的热情。同时,李翠菊还按照传统,煮了一大锅“腊八粥”。
一大早,朱谢恩就带着朱根福及朱世禄等几个儿孙到自己父亲朱荒来和母亲朱黄氏的坟上去祭拜,告之朱家在梁家坝的两个始祖,朱家又有喜事了。农村里都有这个传统,不仅是传统节日要到祖先的坟上去祭拜,家里有什么重大一点的事特别是喜事,都会到祖先的坟上去祭拜,把喜事告诉祖先,让他们在九泉之下也高兴高兴。
传统的祭祀中,讲究“三牲三畜”。所谓“三牲”,是指马牛羊,“三畜”,是指鸡鸭猪。但农村里一般家庭是不可能准备得那么周全,特别是在生活困难时期,能够有一两样祭品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多数时间基本上就是一只鸡(必须是雄鸡)、一块猪肉(手掌那么大)、几块豆腐,两三盏酒,再就是烧些纸钱,在坟前或者是祠堂的祖宗牌位前三叩九拜地跪拜,就算是祭祀了。同时,参加祭祀的主祭人(一般都是辈份最长的)边烧纸钱边告诉祖宗,今天祭祀的目的。
朱世禄在初七下午就向厂里请了假,和到镇上买东西的二弟朱世寿一起回到了家里。因此,一家人凑在一起就十二个人,朱翠花又把她两岁多的小孙子带来了,两三岁的娃娃本来就是活玩具,这样一来朱家就显得更是热闹。
由于家里已经有不少人了,老二朱世寿和老三朱世喜呆在家里也帮不上忙,随着爷爷到高祖的坟上去祭拜后,两个人就仍然到生产队出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