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国公你有心了,朕甚欣慰!”
朱辅连忙磕头谢恩,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低着头。
得了夸奖,他不像是领兵出征得胜归来的大将军,反而小心谨慎,在朱厚照面前表现的更加的恭谨。
“诸位都是大明的肱股之臣,是朕的左膀右臂,是天底下最聪明的读书人。既然今天说到了国库空虚,赋税不足的问题。知道也是朕前先年荒唐了一些,现在也心中不安,一年这样,两年这样,年年这样,长此以往,危害甚大。”
“ 那大家都想想办法,所有人集思广益,拿出一个好的办法来。十天之后,再来议事!”
“今天就这样吧!”
说罢,朱厚照就站起身来,不管一众大臣的惊诧,自顾自的走了。
朱辅抬起头来,默默的看了看,心中有些失望,不知道皇帝陛下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今天是雷声大雨点小,自己一个人得罪了满朝的文官。陛下年前对茶引的话,肯定不是空穴来风,无的放矢。
陛下要文武百官拿出增加赋税的办法来,一下子就成了京城里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
“哎呀,这下子要糟,我那亲家看来今年要多缴税了。就种了几亩地,年景好的日子,除掉一家子的口粮,也剩不了几粒米。年景不好,还不是我这里给他们帮衬一些。”
“国库空虚,哼!还不是那些当官的想出来的名目,想方设法的从咱们老百姓的手里多扣几个铜板。好让他们天天大鱼大肉,娇妻美妾的享受着。”
“才有了几天好日子,这朝廷又开始作妖了。哎,也不知道到时要增加一些什么名目。我这茶摊儿刚刚有点起色呢!”茶摊老板也跟着大家一起唉声叹气,见大修外城墙,见机得早,他就在城外一要道旁边搭了一个茶水摊子,人来人往的,生意还行。除掉上缴的摊位费,一日里有不少进项。
现在说什么国库空虚,他是不信的,偌大的一个大明朝廷,亿万万子民,从生到死都在给朝廷做贡献,哪里会空虚。
还不是变着法子想要来搜刮民脂民膏。
慢慢的朝廷要加税的风,一下子就从京城刮向了四面八方。
而且各种添油加醋的版本,传得活灵活现,好像各地衙门马上就要实行了一般。
让人浮想联翩!
豹房。
夏义卫把锦衣卫收集到的信息。分成了大致的几条,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朱厚照。
本来民间一些各种风议,锦衣卫只会是知晓,不会去干涉。但这个朝廷要加赋的事情传的太离谱,传的太广,民间的苗头不对,才让夏义卫向朱厚照来禀报。
“你说,奉天殿商议的事情,几天时间怎么就在民间传成了这样?”
“陛下,你是说......?”夏义卫其实拿不准皇帝的意思,传言的源头已经无从查起。但不妨碍他顺着皇帝的意思走。
“朕没有什么意思,就是觉得奇怪。怎么就闹的满城风雨了呢?”
“陛下,加赋,所有人想的都是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人数太多,关乎他们自身的利益,自然传的快!”
“那你认为呢?是从民间加赋充盈国库呢,还是有其他方面的财路?”
夏义卫神情一禀,他的爵位“被”辞了。安慰他成了锦衣卫指挥使,专门替皇帝办一些上不得台面,见不得光的事情。
从此和勋贵成了路人,更加不能和文官混到一块儿去。
注定只能成为孤臣。
国库空虚他是知道的,皇帝的内帑金银堆积如山也知道。
这会不会是皇帝想把内帑的钱要拨过去一些?好像又不对。说皇帝想要在那些在土里刨食的农夫身上加税,这就更加的不可能。这几年随便一点点灾荒,就是当地直接免税三年,其中占了大便宜的还是士绅,但也让受灾的其他人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不至于走投无路活不下去。
心念翻滚转动间,斟酌着说到:“陛下,臣觉得不能民间加田赋。如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天下间的老百姓都念着陛下您的好,很多老百姓家中都建有您的生祠。这样大好的形势下,加田赋肯定会让人心生怨恨,得不偿失。今年各地皇亲要在清明节前来京城,这个时节不宜动荡,以免被有心人给利用!”
朱厚照颔首,田赋不能加,以后看情况还的减少,其他苛捐杂税能废除的尽量废除,要把人口从禁锢他们的土地上释放。
年前放出去的风声,成国公做的还不错。盐,茶,矿只要多收3成税上来,国库一年最少能多增加三四百万两的收入。只是被勋贵,士绅,豪强把持,官商勾结。如果要动 ,就的用雷霆手段!
“各地的大盐商,你锦衣卫的人可有名录。”
“有!明面上的,背后把持的,臣手中都有一份,陛下,可需要......?”夏义卫顿了顿,接着说到:“茶场,矿场这些都有人手去打探了详情。”
“嗯,那就好!”朱厚照满意的点点头。
有了知道内情之人,办起事情来就省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