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科普
柳家轰轰烈烈地开展整顿家风活动时,伊琳他们在做什么呢?
那天晚上,在伊琳的指点下,周泽元他们快速地完成了,应对胡半仙“捉妖”行动的部署,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当大家看见柳承毅率众溃退时,个个捂着嘴偷笑。
伊琳带领大家,将他们在山谷里的痕迹抹去。
然后,他们悄悄地回到谷谦村后山的洞里。
临近冬天的北方,夜晚开始冷了。
山洞里虽然没风,但大家不敢点火取暖。
以免烟火大太了,被外人发现。
小乞丐们身上的衣服不够厚,个个冷得直哆嗦。
伊琳也钻进了山洞。
她看见为了救她,周泽元他们睡在山洞的地铺上,心里有点儿过意不去。
吴信顺送来的热饭菜,才放一会儿就凉透了。
她蹲下来,敲了敲山洞的洞壁。
然后,捡起山洞里的一小块石头,仔细观察起来。
“仙女姐姐,你在看什么?”周泽元问。
“我在看这个石头,是不是石灰石。”
“什么叫石灰石?”周泽元又问。
“就是一种石头的名称。”伊琳说着,抬头对吴信顺说:“叔,您能帮我把这些石头,带回去烧一烧,然后再拿回来吗?”
“可以。”吴信顺虽然不明白伊琳烧石头的用意,但通过“反捉妖”行动,早已对伊琳佩服地五体投地。
见伊琳需要石头,大家纷纷俯身开始捡。
伊琳从中挑了几块,让吴信顺带回去。
吴信顺离开山洞后,伊琳又指挥小乞丐们,在地铺下面挖了坑道。
坑道挖好了,大家闲着没事,便紧挨着相互取暖。
“仙女姐姐,刚才我们扔在胡半仙身上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它会着火?”小山子耐不住寂寞,抛出这个困扰他大半夜的问题。
“那是磷。”伊琳看着小山子,微笑着说。
“磷?”周泽元好奇地问,“为什么磷一碰到胡半仙,就会着火?”
“不是磷碰到胡半仙才着火,而是由于磷的燃点低,受到空气的摩擦,就可能自燃。”伊琳回答。
“仙女姐姐,你说的话,我听不懂。”周泽辉扬起小脸,老实地说。
“对呀,我也听不懂。”
“嗯,我也不懂。”
小乞丐们纷纷附和道。
“你们有见过鬼火吗?”伊琳问。
“鬼火?”周泽辉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害怕得往哥哥身边靠了靠。
周泽元微微一笑,张开手臂,轻轻地搂住了弟弟。
“我见过。”有福说:“以前爹带我和哥哥去过乱坟岗,夜晚坟头上会冒出一点一点的鬼火。”
“对,我也见过。”大愣子也开口了,“以前,我和小山子夜里没地方睡,路过坟地。那里到处都飘着蓝色的鬼火,把我俩吓坏了。”
“听说,鬼火是鬼的灯笼。”阿兰也进行补充,“以前,我娘告诉我,到了晚上,千万不要去坟地,那里有很多鬼,晚上打灯笼出来,找替身。”
“所谓的鬼火,其实就是磷在自燃。”伊琳尝试用朴实的语言,对一群没接触过科学的小叫花子们进行科普。
“什么叫自燃?”阿文问。
“自燃,简单来说,就是没有被火点着,它自己就烧起来了。”
“那鬼是从哪里弄来的磷,做成鬼灯笼的?”周泽辉被哥哥搂着,没那么害怕了,也开始积极提问。
“人的骨头里含有磷。当人死后,骨头里的磷会被分解出来。遇到一定的温度,磷就自燃了。”伊琳看见小叫花子们这么感兴趣,就多说了几句。
“哦,所以乱坟堆里到处都埋着死人,所以就到处都有鬼灯笼。”有贵说着,想起曾经看过的场景,有些后怕。
“对,就是这样。”伊琳含笑答道。
正说着,吴信顺带着烧好的石头回来了。
石头很烫,装在大篓子里。
伊琳见了,连忙站起来,指挥大家在地铺的坑道里,倒上三分之一的水。
然后,将生石灰倒进水里。
大家都围着看。
只见水一遇到生石灰,立刻扑通扑通地滚起来,坑道底部的水冒出了一层小气泡。
“水很烫,大家千万别去摸。”伊琳提醒众人。
然后,她用个大盆子盛了一些泉水,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将冷掉的饭菜隔水放在盆里。
很快,饭菜开始温热起来。
地铺也变得热乎乎的。
隔着稻草,人坐在地铺上,也不觉得烫。
整个冰冷的山洞,忽然变得暖烘烘的,十分舒服。
“哇,仙女姐姐好棒啊!”周泽辉大叫起来。
“嘘,小声点,别被外面的人听到了。”阿文连忙提醒道。
“对,咱们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大清早,趁没人发现,我们赶快回县城去。”阿昌说。
“这么快就回去?”茗儿脱口而出,“你们不多留几天?万一柳承毅他们又来捣乱怎么办?”
大家都沉默了。
伊琳笑着说:“没关系的,今晚胡半仙降妖失败,柳承毅元气大伤,落荒而逃,一时半会儿,不敢再来惹事了。”
“阿元,你明天要去听司徒先生讲课了吧?”伊琳问。
“嗯。”周泽元点点头,“仙女姐姐,你懂得真多,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你一样,什么都懂!”
“是啊,仙女姐姐,你为什么会懂这么多?”阿文一脸崇拜,“你的师父是谁?”
“我有很多师父。”提起从前,伊琳有点儿惆怅,“他们每个人,都教会我不同的东西。”
“那你的师父们,是不是什么都知道?”周泽辉问。
“不,他们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伊琳笑了,“每个人知道的越多,就会觉得自己懂得越少。”
“为什么?”小山子对这个说法,十分感兴趣。
“好比一个圆。”伊琳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头,在洞里画起来。
“这个小圆,圆里面是我懂的知识,圆上这条线,是我不懂的东西。”伊琳又画了一个更大的圆。
“你们看,当我懂的越多,圆上这条线,是不是变得更长了?”伊琳说:“这意味着,我不懂的东西就变得更多了。”
一群人望着伊琳画的这两个圆圈,似懂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