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李富臻乘坐专机回到了莫斯科。
离开并没有多长时间,不过李富臻能感觉到,整个社会的氛围变了,人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谨言慎行起来,脸上的麻木之色更加明显。
虽然还能听到对于老叶政府反对的声音,但像之前那种大规模游行不见了,议会大楼门前的血迹虽然被清洗,但是那种恐惧还深深植在人们心里,这个曾经强大的国家,好像随时都要走向崩溃。
刚下飞机没多久,就有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的媒体记者和民众蜂拥而至,把道路围得水泄不通,他们都想听听这位能影响大毛国经济走向的女富豪的看法。
如果说在大毛国有哪些职业是敢不给老叶面子的,那么媒体记者绝对算一个,媒体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发声筒,堪比一个人的喉舌,而现在大毛国一多半的媒体都掌握在各个寡头手中,其中占据最多的还是峥嵘集团。
“您好,李小姐,请问您最近有关注大毛国发生的是吗?关于议会被老叶总统解散,前副总统鲁茨科伊等人被逮捕入狱,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富臻以手轻捂脸庞,似乎不太像接受记者的采访,平静道:“我只是一个商人,从没有想过,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身后的集团,大毛国是一个强大且有凝聚力的过年,无论任何困难,我相信大毛国民族都有能力趟过去,抱歉,我还有事,先失陪了。”
尽管李富臻嘴上这么说,但身边的安保人员却好像怕伤到记者和民众,并没有上前开路,只是默默的护在李富臻身边。
而这样的行为,似乎也给了记者们几乎发问的勇气。
“李小姐,根据官方的宣布,这场流血冲突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伤,但实际上根据统计,这场冲动的死亡人数恐怕要在2000人以上,有外媒评价这是一次开历史倒车的表现,是执政党对抗议者的血腥大清洗,您是否赞同这种说法。”
“是啊,李小姐,说说你的看法吧。”
民众也没真的指望李富臻能做什么,或许他们想要寻求的只是一个安慰而已,毕竟李富臻在他们眼中算是一个大人物,而且不会像有些政客说得天花乱坠不顾他们的死活,至少李富臻帮助大毛国底层人民的事情没少做。
“抱歉,我只是个商人,实在不适合跟这些东西搅合在一起。”
李富臻依旧抗拒回答,可是民众和记者又哪里肯轻易放过她,非要她表明态度不可。
“就是啊,那天死的远远不止一百人!”
“这是开历史倒车,大毛国不是老叶的一言堂!”
不知道谁带的头,人群里掀起一阵阵对老叶当局的口诛笔伐。
而一时走不出去的李富臻,经过再三犹豫终于再次开口说道:“我不了解当天发生的具体情况,也不清楚那是在怎样一种背景下发生的,但是以一个外国人的直观感受来看,清洗本身就是一种不人道、不公平的方式,它违背了尊重个体权益和人权的基本原则,这种事情是不正确的做法。”
“虽然我理解历史背景和政治原因可能使得一些领导者被迫做出这样的决策,但这并不能成为合理化这一行为的借口,政治上或许可以解释某些决策背后追求政权稳定和国家利益最大化等问题,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着对人民基本权利的侵害。”
“知道吗?当第一次来到莫斯科的时候,就清楚的感受到了大毛国民族的强大,而大毛国人民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彼此信任,团结一心,而现在,有些人的做法已经伤害了团结信任,生命和人权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该虽人以任何理由随意剥夺!这样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大毛国的安定和谐,也会导致大毛国的经济出现更大危机!”
李富臻的一番表态,迅速被以各种方式发布出去。
尽管字里行间都没有提到过老叶的名字,但就其发言的基调来看,充斥着对老叶当局的批判,这可是一个大新闻啊,在大毛国,敢于公开挑战老叶的,尤其是在当下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屈指可数,而不巧李富臻就是其中的一个。
很多人想不明白李富臻为何要冒着风险出这个头,但不得不说李富臻的行为还是发挥了作用,对老叶当局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老叶的支持率也在急速下降,原本那些支持老叶或是对老叶抱有好感的民众纷纷倒戈,开始批判老叶。
他们的立场也很简单啊,大家当初支持你老叶当上总统,结果你把大毛国的经济搞得一团糟,反倒还不如解体之前,还不让民众说反对的话,这是把国家当成了私有物吗?
而眼下老叶想要防备的对手也不仅仅是刚刚被抓的鲁茨科伊等人,他还有其他对手,比如厄共领袖久加诺夫,和最近表现极为活跃的索布恰克。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走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底层民众开始怀念毛熊国时期的生活了,而久加诺夫作为厄共领袖,自然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可替换人选,这对老叶来说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至于索布恰克?老叶一直认为这个人的能力不行,只是个“笔杆子”,因此一直以来并没有防范,不过最近的索布恰克总出席各种场合的演讲,甚至比老叶还要频繁的多,靠着精彩的口才收获了大量支持者,重要的是,他在演讲期间多次提出了和老叶不同的想法。
总之,老叶如今的日子不好过,他感觉自己屁股下的位置似乎开始晃动了,更可怕的是,大毛国军中竟也慢慢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质疑他当初下的决定,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线,一碰就会断掉。
老叶不想发生什么不可预测的事,尤其是战争,因为无论结果如何,他必定受到后世的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