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舰一下水,立刻引领了潮流,在它之前的所有战列舰都过时了。
大汉第一个宣布,将建造50艘无畏级战列舰及其改进型,每年建造4艘,为期十年完工——实际计划比这个要慢,用来替代大汉现役主力舰。
之后各国纷纷加入进来,要设计建造本国的无畏舰。
德国野心勃勃,竟然也宣布要建造50艘,非如此不足以彰显德意志帝国的国际地位。
美国财大气粗,宣布要建造80艘,继续保持对大汉海军的优势。
法国50艘。
俄国看了一眼,没说话。
英国看都不看,他是两强标准,建造计划早就交给了第二名和第三名,反正不管你们第几,大英帝国都要当第一,你们各建一艘,英国就建两艘。所以英国的无畏舰规模,就是整整130艘,这比历史上一战前的军备竞赛还要夸张。
一些小国也赶时髦,日本人推翻之前薄皮大馅装甲巡洋舰方案,海军也要建造无畏舰,造舰计划提上去一次被打回来一次,因为无畏舰太贵了,日本早就没了对标大汉海军的底气,只是希望拥有可以自保的基本实力。
八八舰队提上去,要打造一东一西两支各有八艘无畏舰的分舰队,被驳回。改成六六舰队,继续被驳回。最后四四舰队才勉强通过。
因为无畏舰太贵,一艘竟然就要一百多万英镑,比此前最贵的战舰翻倍还多。一艘无畏舰,能打造6艘北洋水师的镇远舰。
在所有能自建军舰的国家中,日本人打造海军最昂贵,英国造一艘军舰,无论几百万英镑,钱都让本国人挣了,肉烂在锅里。日本人虽然已经有不错的造船业和航运业,他们花重金补贴,让所有外国航运公司在日本沿海都活不下去。但这是很不经济的,就像当初清政府补贴轮船招商局也击败美国和航运业一样,不是真正的经济行为。日本现在也有本国的钢铁工业,产能不大2千吨左右,主要靠炼废钢铁为原料。
日本人要卷进大炮巨舰时代,付出的代价会更大,仍然义无反顾。因为这几年日本人比较怂,跟周边国家关系谈不上和睦,但也没有多紧张,所以天皇不用少吃饭来造舰。日本人大概发现了,天皇就算不吃饭,也拼不过真正的大国。
日本陆海军无论怎么计算,都绝望的发现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染指大陆,只要大陆国家不犯错,日本这个条件本身就不具备可能性。日本人自己评估,认为跟大陆的差距,已经达到了盛唐时期的水平。现在不但大汉不给日本面子,连朝鲜都不买账,朝鲜甚至至今连日本的国书都不接,理由是国书中有‘天皇’二字,朝鲜不认可。天无二日,只能有一个皇,日本这是僭越。日本当然不能修改国书,不能给天皇降格,所以至今跟朝鲜没有直接往来,都是通过大汉外交部门。琉球也是一样,防日本跟防贼一样,日本人甚至无法进入琉球正常做生意。
相对来说,越南人不怎么矫情,愿意接日本的国书,但跟日本也不直接签贸易条约,要求通过大汉礼部,因为越南没有对外外交的权力。藩属国跟大汉之间签订的条约,要说不平等吧,肯定有一点,因为他们让渡了外交权这样重要的权力,但要说不公平吧,也未必,他们在丧失外交权的同时,其实也避免了在外交上丧权辱国,大汉实际上保护了他们。
内政上基本自主,但受到大汉的影响,几国多少都进行了改革,引进全新的司法程序,废除了大量的残酷刑罚,对于法律内容的改变上,大汉变得最多,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变化的社会,增添新的内容,其他国家大多是追随,慢了一步。各国的行政体系,也都进行了改革,相对欧洲先进国家当然差距很大,可对比以前,自然进步极大。至少在税收上,有了现代化的体系,不再是传统的农业体系,而是近现代的工商业体系。
在大汉保护下的缓慢改革,总体是成功的,没有外界干扰才有这种机会。伊朗就不具备这种条件,夹在大国之间步履蹒跚。当然也跟操作有关,暹罗(泰国)同样夹在英法之间,改革的就相对成功,水平跟越南半斤八两,可感受上却天壤之别,越南人明显放松很多,泰国却始终要对英法小心翼翼,丧失了更多的国权。
外交权转让给大汉还有另一个好处,越南和朝鲜人出国的话,持的是大汉护照,他们的国际地位被视作大汉国民。三国国民互相间往来,通畅无阻,边界都是不设防的,现在一个朝鲜人在釜山坐上火车,可以绕东亚大陆一圈抵达越南西贡,那种在大陆地域范围内穿行的感觉,对这种小国国民非常震撼。
所以当日本舆论在朝鲜人面前打独立自主优越感的时候,朝鲜人则用安定繁荣来回击。傍上大汉,朝鲜人占的便宜最大,背靠大汉人均最富裕的东北,这里可不是小农经济,农村都是100亩地的自耕农家庭,城市以大工业为主,人口已经达到6000万人,购买力惊人,因为这里的农村不纺织,朝鲜棉纺织品在这里非常畅销。朝鲜全国植棉,纺织业被打造成国民产业,效率非常高,现在已经规模化到了可以跟山东,跟英国纺织业竞争的水平。
没有稳定市场的日本,纺织业动不动倒闭,可以说在培养起来之前,已经中途夭折。汉美战争后美国的关税保护主义让日本人绝望,麦金利总统的《麦金利关税法》甚至都把关税保护延伸至还未出现的行业,只要总统得知美国工厂开始准备生产某种产品,他就有权对该类产品征收关税。
即便打了一场失败的战争,美国现在还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尽管大汉已经紧追直上,有望在几年内超越。
第一经济强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很大。这几年美国退出金银复本位,导致国际银价不断下跌,汉美战争前,金本位的英镑兑换银本位的大汉两基本就是3两到4两之间,可汉美战争之后,世界银价一年一个样,如今1英镑兑6两银子。
美元长久以来同时锚定黄金和白银,1美元法定规定等价1.604克黄金,24.1克纯银,可是白银产量在80年代越来越高,远高于黄金产量,国际银价持续下跌,欧洲国家为了更稳定的货币,纷纷采用金本位。此前美国同时是金银生产大国,落基山脉的金银矿产量是巨大的,为了维护白银矿主的利益,在落基山脉州议员的推动下,美国出台了《谢尔曼购银法》大量增持白银,维持白银的价格。可是战后,美国丢失了这里,立刻就废除了白银法案,转向金本位,国际银价暴跌。
一开始刘勇强觉得货币贬值是有好处的,几年之内大汉工业品变得极具竞争力,已经从福建转移到浙江温州、台州的小五金件像曾经的福建小工厂一样,将产品卖到了南洋、巴西等整个太平洋周边地区。小到纽扣、铁钉,大到锅碗瓢盆,快速占领了市场,纺织品也开始从净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
所以刘勇强顶着银行业的巨大压力,继续跟印度三哥一起坚守银本位体系。
坚持了十年,现在终于有点顶不住了。因为大汉货币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国际贸易中根本没人接收大汉纸币,因为预期都是贬值的货币谁会收?外贸都要求用黄金或英镑结算,大大影响了大汉的国际贸易。
于是在银行业一再要求下,摆平国内外各种矛盾之后,刘勇强决定启动金融改革。正好国家统一,一并将大清境内的银本位也掰直过来。
立刻以现行汇率,将1大汉两从兑换1两纯银,改为兑换等价的1.18克黄金。1汉两等于0.8美元,美元废除银本位后,规定等于1.5克黄金。在二十年前,1两还有1.5美元,近乎打了个半折。
改革的阵痛立刻就开始出现,白银价格进一步暴跌,内地还没习惯放弃用现银的地区,遭受沉重打击,手里的银子越来越不值钱。晋商票号遭受了沉重打击,许多票号甚至因此关门倒闭。上海金融市场疯狂抛售白银,银价不合理的暴跌,只能出手干预,要求科利银行采购大量白银,他能接受每年百分之十的跌幅,至少稳定十年。
还好战争前期卖军火给英国,攒下了10亿英镑外汇。近十亿英镑外汇砸进市场,才平息了白银暴跌的局面。
这一次大汉抛弃银本位,其实对南美经济是一个巨大打击,因为最近二十年来,南美地区发现了多个产量巨大的银矿,墨西哥、玻利维亚等国的银矿开始用工业方法生产,一年的产量顶的上以前的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国际银价暴跌,其实对这些国家来说是净损失。
对内还有一个好处,即便是最保守的老地主,也发现挖坑埋银子不保值,开始存纸币,存入一个个熟人开办的乡村银行,白银快速退出千年流通历史。
工商业必不可免的遭受巨大冲击,刘勇强一度觉得得不偿失,纯粹有利于上海金融业,虽然这个产业很重要,是经济发动机,可这场改革唯独肥了大量银行,因为他们最懂这个,早就将资产转为黄金计价的货币,结果一轮风波之后,他们的资产有的甚至翻番,等于金融业割了所有还习惯于白银交易的韭菜。
从此大汉两彻底融入国际金本位一员,各国货币全都用黄金计价,英镑最值钱,1英镑等于7.322克黄金,其次是美元1.505克,汉两1.188克,精确到小数点,不敢取整数,因为现行汇率哪怕一个百分位的变化,那都是数以千万的损失。其他国家的货币,普遍没有超过1克黄金的,德国马克0.358克,法国、瑞士、比利时、卢森堡都用法郎0.290克,意大利里拉也是0.290克,俄国卢布0.774克。
全世界进入大炮巨舰时代的同时,在新世纪也进入了金本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