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等这批新军军官培训完成,接受了最新的战争理论和经验。不及过年,阿塞拜疆就发生了一些故事,大量阿塞拜疆青年走上街头,抗议奥斯曼帝国的压迫政策。奥斯曼军队采取镇压措施,死了一百多个学生,引起世界舆论的强烈批评。
民族反抗者组建游击队,开始跟奥斯曼军队战斗。
恺加王朝立刻派兵声援,伊朗新军三万人开进巴库,将奥斯曼官员和军队驱逐出去。宣布恢复伊朗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权力。
在英国的支持下,帮伊朗训练了20万新军,全都用石油财政支撑,为此英国人不惜让出了部分利益,将给伊朗的分成提高到了三成。
拉一派,打一派,老手艺了。但这次失灵了,因为奥斯曼军队轻易就重新攻占巴库,并向南攻入了伊朗境内,伊朗新军毫无斗志,尽管都是英军军官直接指挥,可真就比不上德军训练出来的奥斯曼大军。
奥斯曼人长驱直入,一个月时间进逼到德黑兰。
大英帝国印度洋舰队开进波斯湾,向奥斯曼帝国发出威胁。于此同时,亚美尼亚人再次爆发起义,建立临时政府,宣布亚美尼亚脱离奥斯曼。结果也被血腥镇压,奥斯曼组建的库尔德人武装又一次在亚美尼亚地区制造血案。
文明世界虽然一片声讨声,却没有一个国家会站出来为可怜的亚美尼亚人出头。
英国地中海舰队从塞浦路斯驶入萨洛尼卡,威胁伊斯坦布尔,可却没有封锁任何一个奥斯曼帝国港口,因为进出港口的大多都是英国商船。
奥斯曼在英国的威胁下,没有深入伊朗,军队在大不里士停下脚步。
此时希腊又闹起来,希腊舰队开进了克里特岛,因为岛上的希腊人又起义了,是不是有人指使那就不知道了。
几次带头闹事的保加利亚也没闲着,开始动员军队,他要打谁没人知道。可能往西进攻北马其顿,从塞尔维亚手里收回这个有很多保加利亚侨民居住的地方。也可能往北进攻多布罗加地区,从罗马尼亚手里夺回这块黑海领土。还有可能南下,从希腊人手里拿回滨海马其顿,再次获得爱琴海出海口。
总之巴尔干局势又变得严峻起来。
大汉立刻紧急照会俄国,希望俄国能够斡旋,俄国拉上法国一起调停。
真让这个火药桶时隔十年又炸了,谁知道能拖进去几个大国。俄国这十年来,在法郎援助下备战了十年,可是还没准备好。十年来斯托雷平改革之下,俄国人均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铁路里程再次翻了一倍达到了十万公里,所有战略铁路全部建设完成,动员能力大大提高。军事工业得到法国的鼎力相助,比不上德国和奥匈,在欧洲也能排进前四。钢产量增长到500万吨,自给自足绰绰有余。
但跟另外的军事同盟相比,依然相形见绌,要是因巴尔干跟英汉同盟对抗,任何数据上都落于下风,跟德奥同盟相比,也稍有不如。
所以俄国还需要多准备几年,如果再给斯托雷平十年时间,他一定能还给沙皇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又是欧洲几个强国开会,这次选在了巴黎,而不是传统的柏林。法国这些年正在通过法俄同盟逐渐扳回在欧洲的外交劣势,重新收复了法国的国际影响力。
巴黎大会上,英国支持希腊的主张,这些年希腊因欧洲人的创造历史运动,代表着欧洲文明的源头,在文化上很受欧洲人支持。克里特岛这个地方,随着大量古遗迹发现,已经成希腊人眼里的耶路撒冷,犹如中国人不能没有山东一样,希腊不能没有克里特岛,欧洲文明不能没有希腊。
上次克里特岛起义后,奥斯曼帝国派兵镇压并击败了希腊军队,后来为了避免奥斯曼传统的屠杀情况出现,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四国派兵登陆克里特岛,并强迫奥斯曼帝国撤离了这里,克里特岛之后一直在四国占领下自治。这次再次起义,希腊舰队开进克里特岛,奥斯曼连镇压都做不到。
开会的结果,以克里特岛人强烈要求跟希腊合并为由,支持希腊的主张。会议再次确立了几个原则,一个是大国不干涉原则,另一个是大国一致原则。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同意,都不能擅自改变巴尔干的局势。
会议上,德国虽然站在奥斯曼帝国一边,但是遭到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围攻,只过了十年,巴尔干问题上,德国就卷入了核心矛盾之中。
俾斯麦在的时候,极力避免德国卷入巴尔干冲突,声称巴尔干不值得‘一个波美拉尼亚步兵付出哪怕一块脚趾骨的牺牲’,可威廉二世时代,却一头扎进这个旋涡。一条巴格达铁路,就让德国成为这一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保加利亚、奥斯曼军队完全由德国训练。
希腊则跟英国同盟。塞尔维亚在上次战争后,没有得到英国的绝对支持,但也保住了北马其顿和黑山港口,之后法俄同盟看到塞尔维亚在战争中的潜力,大力扶持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军队现在一水的法式装备。
因阿塞拜疆事变引起的冲突终于平息,各国都松了一口气。英国算是小小教训了一下背叛的奥斯曼帝国,但也只能支持希腊拿走克里特岛。奥斯曼帝国干脆彻底跟英国撕破脸,之前还遮遮掩掩,偏向德国,现在彻底跟德国站队。开过年,奥斯曼帝国宣布加入德奥同盟,德国宣布给予奥斯曼巨额军事援助。
英国再一次感觉到,对于这种纯粹陆权国家的结盟,大英帝国海军真的毫无办法。
如果真的爆发冲突,英国根本无法阻挡强大的德军从柏林开进伊斯坦布尔,现在他对伊斯坦布尔的影响力,甚至不如俄国时期。英国人很不理解,明明付出了那么惨重的代价,将俄国从巴尔干地区彻底驱逐了出去,为什么德国这么容易就渗透进这里接替俄国挑战英国的权威呢。
为什么奥斯曼这种国家,不能像印度一样驯服?
同时英国也看到,在德国扶持下的奥斯曼帝国,改革的力度和水平都比伊朗高得多,无论大英帝国投入多少,似乎也无法让波斯人恢复以前那种能够独自对抗奥斯曼帝国的实力。其实伊朗最大的症结,很可能跟大清一样,他不是主体民族波斯人统治的波斯,而是少数民族阿塞拜疆人统治的伊朗。
英国人太高估了自己,高估了他们那一套外交策略。当年他们扶持普鲁士,确实将普鲁士扶持成欧洲列强之一,但有多少是英国扶持的功劳,有多少是普鲁士自己的努力,英国人却拎不清,过于高估了自己的帮助,却忽略了普鲁士之所以强大的根源是军国主义传统。
英国在印度这么多年,英国女王当了一辈子印度皇帝,这个有三亿人口的地区,甚至无法为英国提供一支能打的精锐陆军。有些对象不是想扶持就能扶持的起来的。
跟奥斯曼的陆权对抗,让英国在黑海地区的形势更加困难,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巴黎会议结束才一个月,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鞑靼人就发动了起义,驱逐了奥斯曼派来的总督。
这么一个重要地方,英国肯定是后悔当初交给奥斯曼帝国管理,当时考虑的是英国控制塞瓦斯托波尔就行,占领地方的庞大人力物力支出,英国不想付出。奥斯曼到来之后,不但派遣了总督,还派遣了很多官员,驻扎了军队。现在英国和奥斯曼帝国交恶,一旦奥斯曼从陆地上发动攻势,英国困守塞瓦斯托波尔将非常危险。
大英帝国别的不会,搞乱一个地方可太会了。这里的鞑靼人是主体民族,历史上的克里米亚汗国就是他们建立了,血统能追溯到金帐汗国、成吉思汗。不过后来被奥斯曼帝国征服,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国,当藩属国期间,不断劫掠南俄地区,基辅罗斯地区总共掳掠了不下300万白人卖到奥斯曼当奴隶。在奥斯曼支持下,这个汗国还一度劫掠了金帐汗国的都城萨莱城。
后来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俄国吞并了这里,灭亡了克里米亚汗国,但克里米亚鞑靼人仍然生活在克里米亚,人口十几万,是当地第一大民族,其次是上万人的德意志人,近十万的希腊人,还有几万亚美尼亚人和归属不明的族群,当然,也有犹太人。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地区,东罗马帝国时代这里就是贸易中心,希腊商人,意大利的热那亚商人都在这里沿海建立过殖民城邦,而现在因迫害而逃到这里的亚美尼亚人是比犹太人还厉害的黑海商人,得名海洋亚美尼亚人,用来跟奥斯曼西部亚美尼亚高原上的高原亚美尼亚人区分。
鞑靼人还保持了一定的传统习俗,有约定俗成的一些首领。英国人武装了他们,他们袭击了奥斯曼军队。在英国海军的封锁下,奥斯曼无法派出援军,除了抗议,无能为力。
上次会议之后,俄国势力又开始活跃起来。之前他们失去了高加索地区,伏尔加河以南直到高加索山脉都被奥斯曼帝国控制,可俄国人在这里经营百年,并不甘心失去。因为英国的存在,才让俄国人忍气吞声,现在局势变了,俄国人再次南下,联系车臣、印古什等鞑靼系民族中的亲俄派搞事情。
去年巴尔干火药桶没炸,今年高加索火药桶倒是有可能再次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