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爆发的消息传遍全世界,报纸上刊登着法德的年轻人积极参军的画面,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这群和平时期长大的孩子,对战争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他们成长的环境,尤其是法德两国,报纸上充斥着对战争的宣传。让两国年轻人都觉得他们的国家能轻易赢得胜利,整整一代人这么成长起来,对战争毫无敬畏之心,非常的恐怖。
双方上层反而非常理智和冷静,否则法国人不会去修什么法兰西壁垒,他们知道自己拼兵力永远拼不过德国,将希望寄托在俄国的蒸汽压路机上,法国报纸疯狂吹嘘,俄国哥萨克将轻松碾碎日耳曼人的头颅。
法军按部就班的进入边境要塞防守,绵延上千公里的法兰西壁垒此时已经拥有不输马奇诺防线的技术,法国人这些年不断升级改造,对于建造要塞的热情全世界第一。
德国也按照精密的计划将军队向前线调动,看情况还是要先攻击法国,毕竟俄国太大,很难快速取胜。拿破仑做不到,上次英国人也做不到,哪怕俄国崩溃的情况下,要打进莫斯科也是一件难事。
德奥和法俄互相宣战之后,英国首相召见了大汉大使,通告了一些情报。
此时刘勇强才知道英国给了俄国什么好处,说多也不多。比刘勇强猜测的还少,只答应将格鲁吉亚交给俄国,但允许俄国在亚美尼亚地区建立一个亚美尼亚人国家,这意味着俄国可以控制小高加索山脉两侧。阿塞拜疆则交给伊朗。现在这两地都在奥斯曼帝国手里控制,这样的划分意味着英国默许了俄国对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
英国还同意俄国重建黑海舰队,这是一个巨大的让步,毕竟俄国在黑海的军事存在,一直被英国看做是对自己的威胁。可现在随着奥斯曼帝国彻底倒向德国,俄国在黑海重建海军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因为现在连英国通过海峡都需要看奥斯曼帝国的脸色,在德国支持下,奥斯曼在海峡区域建造了无数要塞。博思普鲁斯海峡最狭窄处才700多米,要塞炮火力足够封锁,几千门要塞炮安装在那里,有多少无畏舰都别想冲过去。
英德对抗,确实给了俄国南下的良机,不怪俄国这次这么配合法国的战略,要赶在法国彻底丧失战斗潜力之前,一起打败德国。
英国只是给俄国松绑了一点,允许他越过高加索地区,但俄国具体想要多少,这就不是英国能控制的。
“德国向比利时、荷兰发出通牒!”
稍晚,收到欧洲情报。
德国还是要向比利时动手,还多了一个荷兰。
“英国什么态度?”
历史上英国就是以德国入侵比利时为由参战的,比利时的安全得到了英国保证。
“两党还在开会。参战意愿并不强烈。目前我们通过一些议员口中了解到,他们有两个态度。一派认为,这次法俄、德奥四强大战,无论谁取得胜利,都会对欧洲局势产生巨大的变动,在这样一场世纪大战中,如果英国不加入其中,就无法在战后左右局面,继续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还有一派认为,加入这种规模的大战,代价太大,英国已经打了两场此等规模的战争,不值得为了任何利益,继续牺牲英国士兵的生命。”
倒是学乖了,确实英国接连打过两次。建宁五年开始打了三年,那次英军主要在巴尔干跟俄军、保军交战,算是打输了一次。大保加利亚占据了滨海马其顿,让俄国得到了萨洛尼卡。第二次从建宁十九年打到了二十二年,那一次打赢了,而且激烈程度和规模,都比得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此俄国崩溃,英国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几年下降的更快。
这才过去了八年,英国人显然还没从惨痛的记忆中缓过来,所以还没有为了比利时或者荷兰向德国发通牒。
稍晚,传回情报。英国向德国提出强烈抗议,声称一旦德军入侵比利时或者荷兰,英国将不能在战争中保证中立。
没有通牒,留了点余地。但已经很接近通牒了,德国人甚至可以解读为,一旦进入比利时或者荷兰,英国就会参战,不过不一定是立刻,可能会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但这样的表态会让德国不得不防备英国。
法国则在怂恿英国尽快参战,希望英国至少能派几艘军舰进驻法国港口协防。但英国表示需要讨论,并在此声明,英国几年前跟法国签订的协定只是谅解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但法国人却说,他们都把大西洋的舰队撤走了,安全都托付给英国了,这时候英国不保证法国的海岸安全,让法国人很气愤。
英俄协定之后,法国舰队进入地中海,英国舰队返回本土,英国将地中海上的护航等安全托付给了法国,法国将自己的海岸安全托付给了英国。至少外界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但两国间是不是军事同盟,因为涉及保密条款外人不得而知。
“如果德国舰队在法国海岸登陆,英国真的会置之不理吗?”
“不确定。英国两党意见不统一,他们比法国和德国更难协调一致。”
法国和德国的目标都很明确,法国眼里只有德国,德国同样如此。只要开战,法国就要复仇,只要开战,德国就要先灭了法国,而且两国都知道早晚有一战,英国却始终存在着和平这个选项。军备竞赛只是潜在威胁,并非实际的危险。
李许国看着军事地图,不由心生疑惑:“德国为什么要进攻荷兰?”
刘勇强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弧线:“借道荷兰运兵。他们需要更快速集结兵力,就需要更多的进军通道。荷兰的铁路可以方便德国西北方向的兵力运送。”
李许国若有所思:“荷兰跟法国都不接壤,非要通过荷兰,是不是有意把荷兰拖下水?”
“你的意思是殖民地?”
李许国从其他角度分析了德国的军事策略,似乎也不无道理。比利时在非洲有一块巨大的殖民地,刚果,非常肥硕。荷兰更不用说了,南洋大片殖民地都是荷兰的。德国正值扩张主义时期,拖这两个小国下水,一旦胜利后,就意味着能瓜分他们的殖民地。
“军事的问题,还是别夹杂其他因素。通知武毅、何连胜,师以上军官取消休假。随时待命。”
一旦英国宣战,立刻跟着宣战,海军将立刻南下菲律宾。
第二日,德军进攻比利时烈日要塞,当天晚上传来情报烈日要塞被突破。
凡是懂点军事常识的都难以置信,比利时如果坚定信心死守,别说要塞,战壕也能守个几天。
“难道比利时投了?”
刘勇强不由怀疑。
这个时空的法国跟比利时关系并不怎么友善,法国在法比边境修筑要塞,直达大西洋,没有留下任何死角。
第三天准确情报传回来,比利时非但没有投降,抵抗还很激烈。但德国使用了一种新式武器,从空中投弹。
“飞艇?”
德国有飞艇谁都知道,各国间的军事机密很难绝对保密。比如法国最好的大炮是75口径的速射炮,全世界公认一流。法国将专利卖给了比利时、瑞典,成品更是卖的到处都是,唯独不卖给德国。德国没有仿制能力吗?当然有,但不能仿制,因为有专利。仿制的话,无法出口,而德国恰好是军火出口大国,因此宁可不仿制这款大炮。
由于这款液压速射炮性能跨时代,法国人竟然选择了只装备这一种步兵炮,认为可以包打天下,根据这门炮的性能,制定全新的步兵战术。德国则不同,在速射性能上完全比不过法国炮后,开始朝多口径发展,设计制造大量重步兵炮,两国发展了截然不同的炮兵战术。
各国都有飞艇,自己研制的,英国海军就装备着飞艇,用来监控潜艇。
“齐柏林飞艇。”
“齐柏林飞艇?”
刘勇强想起了这个名字。
“跟飞艇没关系,查查德国用的炸弹。”
飞艇本质上跟热气球没什么区别,无非是更大一些,不算划时代的技术。
这次刘勇强猜对了,德国研制了专门针对要塞的高空炸弹,用飞艇从几千米甚至上万米投下来,砸穿几米厚的堡垒天花板然后在里面爆炸。
这算是是最早的钻地弹了!
想到这里,刘勇强打开许久没碰过的系统,商城里刷新出了新战术,《航空轰炸战术》。
不由感叹:“战争方式变了。德国人找到了新方法。”
原本一战应该是打的堑壕战,可这种战术被刘勇强提前带了过来,两次欧战都打的是堑壕战。德国人不可能不想办法尝试突破,他们那么多优秀的工程师整天琢磨这件事,总能找到办法的。显然这种高空炸弹是德国人专门为要塞研制的,拥有穿甲、钻地的能力。针对就是法国的法兰西壁垒防线。
原理简单,大家一看都能明白,可要实现恐怕要经过长时间的尝试,试验。如何在高空投弹,如何保证炸弹弹道,这些都需要相应的技术。
而且系统刷新了这个战术之后,刘勇强立刻明白,这个战术可不仅仅能用来炸要塞,它还能用来炸军舰!
“可能英国人已经想到了。不过还是提醒一下他们,注意防高空轰炸。通知我们海军,立刻进行针对性演练,进行防空袭演习。”
航空炸弹炸军舰不要太容易,二战因为航母的出现,造价高昂的战列舰直接都淘汰了。
这飞艇可特么不就相当于轰炸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