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长期战争太消耗一个民族的忍耐力了,已经打了四年,俄国这次又崩了。崩的原因跟上次一样,社会系统的崩溃。
在三八妇女节那天,彼得堡几十万纺织工人发动了反战游行,高喊“打倒战争”、“面包与和平”的口号,沙皇低估了半边天的威力,试图从前线调集兵力回来镇压,结果引发工人起义,抢夺军火库,筑起街垒对抗军警。
相比上次是城市工人已经吃不到面包而爆发,这次好了很多,但想吃饱是不可能的,各国都进入了配给制,只是配给的内容不一样。英国供应最好,面包是敞开供应的,但咖啡、红茶这样的物品需要配给,每家只能定量购买,肉类也是。法国配给面包。德国配给土豆。俄国配给的则是黑面包。
俄国人勇敢,但坚韧稍差了一点,有的民族可以八年抗战,俄国人的战争很少坚持四年以上。
也不能全怪老百姓,肚子里没粮谁都得走上街。只是有点可悲的是,俄国并不缺粮食,他们账面上的粮食至少有1亿普特,但这些粮食都在农村。火车头都在前线,都在给军队输送给养,后方一度需要用马车、牛车,雪橇往城市里运送粮食。法国人帮忙解决了战略铁路的问题,却无法解决每一条泥泞的乡村道路,这个国家太大了,需要的道路是法国人都想象不到的。
沙皇看到已经控制不住局面,选择了退缩,宣布退位。军政部长科伦斯基宣布建立临时政府。
退位的沙皇希望能流亡英国,但被英国给拒绝,在沙皇一家被杀害后,英国王室承受了很多骂名。
因为俄国的动乱,德军的进攻势如破竹一般,后方一乱,前线自然不可能稳定。此时不是有优秀将军就能解决问题的,这是系统性的崩溃。英法援助的大量物资甚至积压在港口运不出去,不是缺物资,而是缺乏运输的能力。150万人的布鲁西洛夫攻势,确实给了德奥巨大的打击,却也击垮了俄国的运输系统。
似乎还嫌俄国不够乱,鲁登道夫悄悄安排流亡瑞士的布尔什维克领袖回到俄国,这个人的威力绝对超过50个师,因为他叫列宁。
临时政府的领袖克伦斯基试图挽回军事不利局面,想尽办法稳定补给,要求军队继续发动攻势。但士兵全都往后方跑,因为沙皇的皇冠一落地,代表贵族统治的时代就结束了,各个村社都在分田分地,回去的晚了,分不了地主老爷和贵族老爷的土地就惨了。
伟大的列宁同志也在军队里发动和平运动,宣扬和平思想。不久在后方发动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布尔什维克政权提出和平倡议,开始跟德国谈判。列宁同志以辞职相威胁,接受了苛刻的条件,割走了俄国3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5000多万人口的土地。此时出现了一个插曲,德国东线总参谋中反对将大量波兰人划入德国境内,根本不想要这么大块土地,跟兴登堡产生冲突,在兴登堡的要求下,德皇解职了这位东线总参谋长,换上了兴登堡的亲信。
此时德军,甚至德国政府都已经完全被兴登堡掌控,德国陆军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时候就是此时,真正是一支拥有国家的军队。
军队掌握的国家,是不可能和谈的。只会使用更强的军事手段,比如无限制潜艇战。
无限制潜艇战一开,德国潜艇开始不加警告直接击沉进出英国的商船,鲁登道夫认为只需要封锁英国七个月,就能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短短几个月,被击沉的商船数量激增,多达几十万吨。
全世界大多数国家表达了抗议,甚至有的选择参战。
随着几艘巴西商船被击沉,早就被鼓动的想要参战的巴西,议会通过绕过华人进行总动员的法令。
巴西一直在寻求参战,这种强烈动机,有一部分是对于限制华人的内在需求。自己都不够白的上层精英一门心思要‘漂白’,华人移民太多,让他们陷入某种怪异的焦虑。减掉华人群体,巴西人口大概两千万人,大半是混血,白种人不足500万,而且大多也不够白。不过这两千万人动员起来,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但有一股更令人生畏的力量是美国,美国受到攻击的商船更多,反应更激烈。美国其实一直同时对双方不满,英国也大量捕获美国商船,可相比德国这种直接击沉的做法,就显得文明多了。
无限制潜艇战一开,英国大使紧急求见刘勇强。
在西京的王宫,嗯,原来是慈禧在渭河边的园子,建的相当漂亮。慈禧前几年死了,这里就被买下来重新装修,作为一处王宫。
英国大使紧急从北京赶来,作为皇帝可以到处走,历史原因,外交机构大多设在北京。内政主要在福京,军事主要在盛京。南京和西京,更多是陪都角色,一个对应的是两江这个财税重地,一个对应的是陕甘这个特殊地区。
英国大使拿着一份电报,说是破译的德国密电。
“齐默曼电报大汉版?”
刘勇强看完密电,不由诧异。是德国发给驻墨西哥领事馆的,要求领事想办法牵制美国不要参战。为此可以跟墨西哥结成同盟,用慷慨的财政援助,支持墨西哥收复被美国夺走的西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得克萨斯州。跟大汉的关系是,极力促成墨西哥跟印第安王国的结盟。
这种电报,乍一看像是英国造谣的,德国人就算长了狗脑子,也不可能产生让墨西哥进攻美国的想法,可实际上德国人还真就这么想的。齐默曼是德国外交部长,目的就是拖住美国,实现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封锁英国半年以上的目标。
“电报内容已经通告美国。美国人民十分愤怒。”
“所以呢?”
刘勇强此时还是不太清楚英国人的意思。根据外交部门报告,英国大使希望跟大汉沟通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拿着一封密电
“我们希望大汉能约束印第安王国。”
刘勇强哑然失笑:“你不会真的以为德国有能力鼓动墨西哥?”
“我国希望能促成大汉、印第安王国与美国的和解。”
“和解?已经不可能了,排华法案还没有废除,这事关一个在世界上有三分之一人口的民族的尊严。”
这是一个死结,美国人此时反移民正厉害,矛头都指向了俄国人、波兰人、意大利人,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取消排华法案,或许修改一下有可能。但刘勇强追求的是跟英国人、法国人一样的国际地位。美国排华,人可以不去,面子不能丢。作为一个皇帝,他现在越发在意这种东西。
“那么大汉能不能做出不进攻美国的保证?”
“我们什么时候有进攻美国的意图了?”
刘勇强诧异。
“我们希望大汉能够促使印第安王国做出这种保证。”
刘勇强愣了一下,顿时明白,美国想参战了。事到这一步,只需要一个火星子,美国就会义无反顾的跳进战壕。之前有顾虑是因为民意问题,没人想打仗,包括德国人,现任美国总统威尔逊上任的竞选口号就是拒绝战争。但现在美国民意沸腾,不借助这股风头,将美国人送入战争,等情绪散了就没机会了。
威尔逊已经一再对德国潜艇的行为表达不满,多次造成总计上千美国船员丧生的船难,之前已经积累了大量愤怒,齐默曼电报点燃了这些愤怒。一个大国,为了自己的目的,鼓动美国的邻国去攻击美国,而且用的还是美国的电报网,是可忍孰不可忍。
“你们应该去找印第安王国,你可能不知道,儿子长大了,有时候让当爹的很头疼。”
二皇子现在可是一个拥有五千万臣民,广袤国土的实权君王。强行解散了十人委员会之后,跟美国的关系直接破裂。实际上从一开始也就没什么关系,印第安区域刚好紧邻落基山脉一侧,原本有铁路线沟通。但现在美国白人只要敢进入印第安区域,一般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这种事引发过巨大的冲突,甚至闹到美国人热衷的国家法庭上,印第安一位酋长作为代表出庭,当庭承认美国白人是他的部族杀的。但在法庭上公开表态,印第安人跟美国白人的战争并没有结束!
最后在大汉的庇护下,这个酋长屁事没有。从此印第安人区域屠杀美国白人就更加肆无忌惮,这是他们跟白人的民族战争,谁家墙上不挂几张白人的头皮,都有点丢人。在边境区域,甚至有主动袭击美国人哨所的情况,搞得美国人设立了十公里的禁区。
至今美国跟印第安王国之间都没有一个合法的国家关系,美国并不承认印第安王国的国家地位。从十人委员会成立的时候就这样,美国只承认这是一个国际共管的印第安保护区。
所以这个国家哪怕跟北方加拿大经济融为一体,沿海港口英法商人非常多,但在内陆地区根本没有白人敢去。印第安王国政府又跟印第安各部签订过宪法,承认这些印第安部落的权力,有三百多个印第安部落,相当于有三百多个自治领。他们在自治领内的法律制度,王国政府甚至无法干涉。
但印第安部落区跟王国又没有割裂,印第安几乎每个家庭都为国王服兵役,王国陆军中有20万印第安士兵。这种关系,印第安王国哪天进攻美国,没有任何人会觉得诧异。诧异的只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两国没爆发战争。
没爆发战争的唯一原因,只能是印第安王国背后的大汉不允许,大汉不允许的原因,绝不是因为跟美国和睦,只是美国足够强大,可一旦这个强大的国家卷入世界大战,大汉还会不会保持中立,就不好说了。
要是美国几百万大军跑去欧洲作战,后方出现几百万汉军,美国就得亡国。
所以不管政客和民众多想参加这场战争,多想教训德国人。不管这封齐默曼电报多么荒唐,美国人都不敢不防。
“如果我们愿意在加拿大划界问题上做出让步呢?”
英国大使问道。
阿拉斯加跟加拿大之间的边界问题由来已久,这种非历史形成的边界,很容易有争议。大致是按照经纬度划分的,但在出海口位置,加拿大有争端,主要是加拿大想争取育空河内陆地区的出海权,根据经纬度,这一地区的所有出海口都在阿拉斯加。因为这些原因,很多流放犯人逃到了荒无人烟的内陆地区,应该是加拿大的土地,但谁也找不到他们。
加拿大一直想借助大英帝国的力量,还进行边界调整,让加拿大得到更多出海口。或者控制几条进出通道。因为双方都有意维持英汉同盟,所以这件事就一直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