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颂不顾自身形象和人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把曹操相关的诸多丑事,不论真的,假的,还是他自己刻意抹黑的,诽谤造谣的内容,全部都骂了出来。
他的那篇《骂曹檄文》,内容比陈琳那篇,要激进许多,只怕历史上被曹操贬到荆州的祢衡,也没有他骂得这么狠。
这篇《骂曹檄文》,很快就在全天下广为流传起来。
人们忽然发现,士颂和曹操,还真有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对于曹操,诸人心中不服,认为这曹操不过是阉人之后,趁着乱世,抓住了机遇而已。
在诸多中原世家的心中,曹家不过是个没有底蕴的暴发户而已。
很多他们想要骂曹操,或者只能在家里吐槽的话,被士颂骂出来了,他们也能借着朗读《骂曹檄文》的机会,过过嘴瘾,感觉也是不错的。
另外一方面,便是对士颂的态度了。
“黄口孺子,污言秽语,满口胡言,荒唐至极!”
这是所有曹魏统治区的士人,对于士颂的统一官方评价。
对于士颂的《骂曹檄文》,不论是曹操还是曹家,夏侯家的人。别说看完,就是看一半,听一半,都能气得牙痒。
士颂说什么,要把他们家后院女眷,都送去当天下的“共享后院”,说什么要把曹家,夏侯家的祖坟之地给刨了。
在这个时代,那都是杀人诛心的话语,是要和这个家族结下不死不休的死仇的话。
“这士颂狂悖乖谬,欺人太甚。”
魏王府邸内,曹丕叫的最为大声。
他现在的名誉,算是毁了个干净。
自己父亲和自己一起凌辱甄宓,这完全是子无须有的事,但就是这种荒唐事,在天下所有人看来,真就是他们曹家父子做得出来的事。
而且现在邺城和许都两地的市井之间,都在流传,士颂口中的那件龌龊事之后,甄宓也是同时侍奉曹丕和曹操两个人。
就连曹丕的儿子曹睿,似乎都不一定是曹丕的儿子,也有可能是曹丕的兄弟。
这种流言,尤其是在许都,传播的神乎其神。
后面,绝对是有人在推波助澜。
“士颂这是被逼急了,陷入绝境之际,开始狗急跳墙了吧。”
程昱对士颂也极度不满,天天揪着自己杀人制肉干的事情不放,那时候,他不也是没有办法吗?
若是不杀那些百姓,抢夺他们的粮食,如何给曹操的军队提供补给。何况百姓的那些粮食,哪里够用。
在程昱眼中,他们那些人,不过是低贱的平民,生来就是要被收割的命。死了之后,血肉浪费也是浪费,做成肉干,怎么就不行。
司马懿瞥了一眼程昱,低头不语。
不远处的荀攸,也是眼观鼻,鼻观口,一语不发。
自从荀彧“自杀”之后,荀攸也是深居简出,但对外的公开场合,他是泾渭分明的表态,如今大汉朝,就应该和汉初一样,行黄老之治,对于擎天之柱一样的曹操,就应该封魏王,这才是人间正理。
或许是他还有利用价值,或许是他的“态度端正”,也或许,他本来就对曹家不够成威胁,曹家反正没有动他。
在荀彧不明不白的死了后,他依旧没有任何动作,这个行为,被不少人所看轻。
但没有任何动作这个表态,似乎又何尝不是最好的行动反应呢?
就好像如今在曹操的魏王府邸内,他荀攸的地位,依旧在第二谋臣的位置上坐着,依旧比司马懿这种世家代表的位置要靠前。
“士颂小儿,绝非沉不住气的人。他内心即便有怨有恨,也不至于要如泼妇骂街一般,亲自下场,来做这事。如此有失身份。当有何计较?”
曹操就是曹操,内心骂完之后,依旧还是希望能透过事情的表面,去看本质。
他想要知道士颂此举背后的意图。
曹操的目光扫过自己麾下文武,期望他们能给出意见,来供自己参考。
但是可惜,自从郭嘉,荀彧不在之后,他麾下的聪明人,多少对自己有了些忌惮。
荀攸本身就不说了,顾忌和不满应该都有,司马懿这个明哲保身的人,只怕也想法也不少。
唯一一个勉强能用,但在一众顶级谋士里面,明显差上一个档次的,也就只有程昱还在跃跃欲试。
“这士颂,怕不是想着联合孙权,刘备,从南向北,再次起兵来犯吧。”
“听闻近日,雍凉之地上,也多有南楚的探子活动,想要策反西凉群贼以呼应。不得不说,这士颂每次动手,手笔都还不小。”
曹操也算是给程昱面子,略微点头。
他分析道:“士颂这小子,是看我扫灭袁氏,北定乌桓,再无后顾之患,可全力南下。他也好,他麾下文武也好,多少有些慌张了。”
“其二,士颂趁着我这几年的主要精力,都在北面。他南下拓土,灭国立国,虽然都是些蕞尔小国,但多少也占据了不少土地。”
“他那边,粮食,辎重,兵源,也都得到了补充。实力上来说,也是恢复了一二,想要找我报仇,也是可能的。”
“诸位以为,若是士颂已经拉开架势想要开战了,我当如何应对之?”
“魏王。”司马懿看到曹操第二次有意无意地瞟过自己,很识趣地站了出来。
他拱手说道:“那士颂,绝不敢北上!”
“现下,他做出陈兵边境,威压曹仁将军的势态,不过是向我们示威。他想要告诉我们,他手上还有二十多万可战之兵,我们若是想要南下吃掉他,必定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他现在叫嚣的越是厉害,就越不会轻动。”
“而且士颂自己也清楚得很,他现在唯一能依靠的,不过便是长江天堑和益州群山阻隔而已。以他如今的实力,守住益州群山,或是仗着水军优势,横江自守,或还有一线希望,抵抗我军锋锐。”
“若是再次北上进入荆北,他所谓的大军,定然又是有来无回。他士颂不傻,麾下的贾诩,徐庶,马良等人也不傻,若未能在防守战上击溃我军主力,他是绝不会轻易北上的。”
“士颂的心思,只怕是在用这种过激的言行,示威似的展示自家军力,来诱使我军仓促南下,或者是分批次南下,给他逐个击破的机会。”
“我以为,他定然还有后续招数,目的依旧还是激怒我魏国文武,想让我等群情激奋,找魏王请兵南下。”
曹操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难得啊,郭嘉死后,荀攸半退的情况下,自己手中,依旧还有明白人,可以帮助自己完善战略布局。
“那仲达以为,孤当如何应对?”
“以不变应万变!”司马懿见曹操语气平缓,知道自己刚才的分析让曹操满意,胆子也就稍微大了一点。
他继续说道:“魏王一份会猎江夏的檄文,已经让东吴陷入内乱。后续,我们自然是继续厉兵秣马,做好各项南征准备,逐步从北方调集士兵整训,把力量集中之后,大军方才南下,以泰山压顶之势,给士颂刘备雷霆一击。”
“此一击,当如流星贯日,迅捷如火。兵锋所向,立时破城。可不惜代价,拿下江夏,拔出刘备势力。”
“之后大军迅速渡江,侵略荆南四郡。荆南之地,乃是士颂基业之根本,荆南一动,士颂必集中全军来迎。”
“那时,可如襄阳城下一般,一战而下士颂。刘备士颂既败,孙权孤掌难鸣,唯有一降尔。”
“此战之关键,在于速度一定要快,不要给南楚东吴反应的时间。”
司马懿说完自己的观点后,偷偷抬眼看向曹操,却见曹操拈着自己的胡须,含笑思索。
“不动则已,动若雷霆。”曹操看着司马懿,眼神深处,闪过了一丝精芒。
“仲达所言,正合我意。诸位,我们不能被士颂小儿给牵着鼻子走,我们,要按我们的布置,来推进南征事宜。”
曹操对司马懿的战略规划表示了肯定,战略上的主动权,在他看来,还是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上。
就好像两军对峙,对方骂了自己几句,就算是骂得很难听,但自己若是因此而上头,轻易出击,那不是正好落入对方的圈套之中。
这种情况,结果多半就是会进入对方的埋伏圈内,损兵折将。
正说着,门口走进一年轻官吏,正是郭嘉之子郭奕。
在郭嘉去世之后,他被曹操收养在自己府中,视若己出。
郭奕根本无视周围群臣,恭恭敬敬地走到曹操身边,递上了一封最新的情报。
司马懿立刻明白,从前掌握在郭嘉手上的情报网络,只怕曹操在有心培养郭奕来继承。
曹操看完这封最新情报后,让郭奕退到一边,笑着对自己麾下的核心文武说道:“正如司马仲达所言,这士颂小儿,又出了后招。”
“他弄出了一本什么《建安小人集》,以古代传记体方式,为建安以来的诸位名士,立书做传。将我曹魏和大汉朝堂上的诸多名臣,列为了小人,放肆辱骂,极尽诋毁。”
“可速速传令,曹魏境内,不得售卖传阅此书。所有流传在市面上的《建安小人集》,一律收缴销毁,不得留存!”
曹操算是给这本书定性了,那就是绝对不能出现在明面上,至于暗中有多少本流传,他曹操就管不了,只能是给出一个官方态度。
毕竟,以士颂那边的印刷能力,这书除了流入中原的,定然是进入了南疆,南洋,甚至走南丝绸之路进入西域,然后继续向北流传。
而士颂,刘备,孙权的地盘上,这种诋毁他曹操和曹操麾下文武的书籍,只怕更多。
士颂也是把宣传舆论战,用到极致。
在这本《建安小人集》里面,曹操自然是天下第一小人,自己骂曹操也好,造谣曹操的抹黑言语也好,统统作为有“证据”证明的证论,记录在属于曹操的“本纪”里面。
此外,也不需要后世的裴松之来注解了,士颂自己给曹操做了一大堆的备注,例如有传言说曹操弄死了荀彧,给了荀彧空盒子,曹操杀边让,是因为想要睡边让的老婆。
反正就是,真真假假的各种负面人设营造。
若是不知道曹操的人,第一次看《建安小人集》后,一定会对曹操此人是深恶痛绝。
至于曹操麾下的文武,士颂自然不会放过。
那郭嘉贪酒好色,各种内心变态的玩法,还喜欢聚众一起轮番上阵,女子越是抵抗他就越是兴奋。
程昱喜欢吃人肉,当年杀人充做军粮后,他一直暗中杀人吃肉,曹操也不制止,而是任由他程昱一族,吃了十多年的人肉。
至于所谓的张辽,张合,乐进,于禁和在这个时空里面顶替徐晃,位列曹魏五子良将的李典,这五人在《建安小人集》中,也有描述。
张辽,张合,于禁都是卖主求荣的奸佞小人,张辽先后诱导吕布杀丁原,背董卓,最后又出卖了吕布。
而张合更是在官渡决战之时,带着袁绍麾下的核心部队叛变,并给曹操提供大量绝密军机,之后更是成为标准“带路党”,为曹操北上河北打先锋,把自己从前的邻居家人朋友,出卖了个干干净净。
而于禁这边更是简单了,原本从属鲍信的于禁,见钱眼开,被曹操用盗墓弄来的钱财所吸引,暗中筹谋,害死了鲍信,转头就给曹操当了马前卒。
甚至原来鲍信之所以让出兖州给曹操,也是于禁在暗地里筹谋的。
而乐进,李典这两个,自始至终都跟着曹操的心腹,则被描述成了一个是杀人取乐,喜欢听屠杀时的惨叫求饶的变态,一个是沉默不言,却内心奸诈,满肚子坏水的恶人。
当然了,被骂的最狠的,还是那些原本从属士颂,却在士颂颖水大败,丢了荆北之地后,顺势投降曹操的那些人。
例如蒯越蒯良,还有最早就被曹操用汉朝官爵吸引而去的华歆,这位历史上威逼汉献帝让位的曹魏“第一功臣”。
这些人都在这本书中,真真假假,都被骂成了贪生怕死,爱慕虚荣,为了自己的权位,不顾礼义廉耻,不讲忠孝之道的丧良心的狗贼。
传说蒯良在看完这本书后,哭着找蒯越,说我们要被后世骂上千百年了。
蒯越却很淡定地跟他说不用担心,只要跟着魏王灭了士颂,这种书籍,尽可销毁,并引导民间,这书不过是失败者的宣泄情绪,里面的内容都是假的。
但是蒯越却没有说,若是曹操没有能消灭士颂,若是反而被士颂击败了,他们这些人,尤其是背叛了士颂的人,后面该怎么办。
而想到了这点的人,可不在少数。
于是,群情激奋之下,越来越多的请战呼声,传到了曹操耳中。
最终曹操也不得不明说,我们明年开春之后,便集合大军南征,现在,所有人都给我做好准备。
而他口中的明年,便是戊子年,便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二零八年。
这一年,冥冥之中注定的事,似乎正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