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也不管士颂是真的不明白,还是假装不明白。
到了这种时候,他也不掖着藏着了,直接明白地分析道:“对于曹操而言,我们看似三家联合。但有势力对抗他的,不过我们和孙权两家而已。刘备缺兵少将,即便是世之英雄,也无用武之地。”
“但刘备,却是个很好的杀鸡儆猴的目标。”
“若是曹操能迅速击破刘备,拿下江夏郡。不单单是给他的南征之路,开了个好头,更能彰显他的军威,继续对孙权集团的投降派施压。”
“不论这些人能否劝动孙权投降,后面的对抗之中,这些人,都会给他们自己留有后路。”
“所以曹操的军队,不会轻动。若动,就一定要取得成效!”士颂点点头,认可了贾诩的说法。
贾诩接着说道:“此外,曹操这次南来,说是一百二十万大军。不论其中有多少水分,但五六十万的主战部队,还是有的。”
“以此来看,曹操如何调配好军队配置,做好分进合击,也会颇花时间。若是处置不当,最后变成了堆砌人命,拿下江夏,一来他得不偿失,二来对于曹军士气,反而会有打击,毕竟谁也不想当弃子。”
徐庶和马良对视一眼,算是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曹操的部队,想要展现出他的强势,运用他们的优势,取得最大的成效,就必须被他们人数多的“优势”所拖累。
士颂又问道:“那文和先生,我们当如何应对呢?”
贾诩的心里面,先是默默叹了口气,心说这仗要是能不打那是最好,等曹操死了,士颂想要如何北伐,我都觉得可行。
但现实是,曹操也会看到这一点,也会穷尽心力,在他曹操归天之前,为曹家后人,扫清士颂这个最大的隐患。
“听闻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已经去了江东。他和周瑜,鲁肃一起,劝住了犹豫不决的孙权。”贾诩没有正面的回答士颂,而是从目前南面诸家的安排开始分析。
这一次,诸葛亮依旧舌战群儒,只是这一次,并没有所谓的智激周瑜。
作为孙策八拜之交的周瑜,东吴军中顶梁柱的周瑜,立刻就表示出了要和曹操决战的心意。
然后孙权便以周瑜为督都,程普为副督都,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五万东吴精锐部队,沿江北上,到江夏郡和刘备军的“五万”人马汇合。
此外,孙权在周瑜后面,率领“十万”大军压阵,总计孙刘联军二十万,若是加上民夫,后勤,孙权反正对外也宣称自己领兵“三十五万”,将与曹操会猎于大江之上。
贾诩点明白现在的局面后,又针对士颂的行动,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孙权既然选择了迎战,曹操在把军队逐步南移之后,自然会分出一部分部队向东而去,击破周瑜部队,以杜绝刘备军外援。此时,曹操所顾忌的,便是我军的动态了。”
“我军二十五万主力部队,再加上屯田军,新军,民团三十万人马,都沿着长江一线,布置在武陵和长沙郡内。另外便是益州东面的近十万鱼龙混杂之部队,对于曹操而言,一定会分出部分军队,看住我们的部队,之后用主力部队,去迅速击破刘备。”
“而我们,也可以分出一批精锐部队,前往和孙刘联军汇合。那时候,曹操是否看到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希望,我不确定。但对于我们而言,恰恰是机会。”
“曹军主力若是能集中于一处,我联军破曹,才能给与曹军最大的打击。”
“而且,大江之上的这场水战,对于我们而言,优势更大。曹操此人,水战不佳。”
贾诩最后,点出了这战的关键。
那就是曹操纵横天下,扫灭中原群雄,还真就是靠的步兵和骑兵,还真就没有涉及水战。
不论他曹操有多么的熟读兵书,但曹操没有水战经验,那就是没有经验,很可能会犯下各种错误。
而这些错误,便是此时南方联军获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
士颂也是聪明,一点就明白。他问道:“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可分兵前往相助,引曹操将主力部队放置于长江边上,建立水寨,而后和我们在大江之上决战。”
“正是如此。”贾诩点头认可。
他不知道这一刻,士颂仿佛看到了一场滔天大火的引线,正拽在贾诩手上,只等着周瑜去点燃罢了。
“好,我这就传令,让蔡瑁做好准备,后面挑选各部精锐部队,送去和孙刘联军汇合,以示支援。”士颂忽然想到什么,嘴角露出了一丝令人玩味的笑容。
士颂心中忽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若是曹操死在了赤壁,后续会如何?
想到这里,士颂也不拖延,直接就询问道:“先生还记得否,当日我曾问您,若是袁绍击败了曹操,我当如何处置。”
贾诩有些疑惑地看向士颂,对于士颂忽然问起这话,心中还是有些不解,只是茫然地答道:“我当时的回答是,若是曹操败于袁绍,便恭喜主公可得天下了。”
说完这话,贾诩忽然眉毛一挑,而后说道:“主公之意,是这次曹操南征,不论战事成败,一心完成这句话吧。”
贾诩就是贾诩,当即明白了士颂的意思。
士颂其实想要问的话是,若是这世上没有曹操,会如何?
不论这次大江之上的决战如何,若是士颂真能除去曹操这个人,后续会怎么样?
若是士颂,不惜惹来中原统治集团的疯狂报复,直接找机会,派出暗杀队伍,完成了对曹操的暗杀行动,就算是曹军上上下下一个不死,轻易拿下孙权刘备,那后面的天下局势,会不会对自己更加有利。
在贾诩看来,没有了曹操的曹魏集团,和有曹操领头的曹魏集团,完全是两个档次的对手。
而且曹操若是真就不明不明,意外地死在了这大江之上,北方必乱。
到时候,北方集团有没有实力和精力南下来报仇,都是两说,搞不好士颂还能趁势北上反推。
见贾诩的眼神之中,越来越有光,闪烁着期待。
士颂知道,自己这次,真可以放手一搏。
之后,为了调动曹操,或者说让曹操安心率领主力沿江东下,士颂这边把臧洪以及其麾下的三万雄武军主战部队,用水军运到了江夏郡,和孙刘联军汇合。
那边,两家联军变成了三家联军。
而且士颂这边说得很清楚,南楚军队主将臧洪,在联军之中,任凭督都周瑜调遣。
这也算是默认了周瑜指挥联军部队的地位。
一方面算是给东吴,给周瑜面子,另外一方面,也是士颂不想要影响命运的巨轮。
有些火,还是应该由原本的人来点燃的好,自己,只在边上看着,做好辅助即可。
同时,士颂也和孙权一样,将沿江分布的各支部队开始集合,为一线对抗部队押阵。
除了留在益州方面的吴懿所部北府军外,包括陆逊的南蛮营各部,留下部分部队原地驻防,其余各部,都开始向公安集中。
这里向东,可以支援联军战场,断曹军后路,向北可直攻江陵,拖延曹军后续援兵。
臧洪按照士颂的军令,率军东进,将物资屯驻于下隽,军队则在罗县港布阵。
为此,刘备军在樊口和周瑜部汇合后,继续西进,过嘉鱼后在陆口设置了联军主营。
为了应对联军的动作,曹操停下自己东进的水军部队,让水军退回到大江以北,和自己占据优势的陆军汇合。
同时,他把这些年让曹仁于禁打造的诸多战船,都迁到了乌林一带。
只是曹操虽然有心集中实力,想要靠绝对的优势来碾压南方联军。但是他麾下的将领们,则不是这个想法,而且每个派系还都有不同的心历路程。
荆州集团的曹仁,于禁为代表的将领,即便是知道士颂和孙权的水军厉害,但是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可是在荆州训练了水军有六七年了,整个荆州可是有着近十万常备军队的。
他们连一个屡败屡战的刘备和江夏郡都拿不下来,面子上肯定过不去。
此外,作为荆州一线部队,多年无功的他们,若是跟在大军之中,还无法建立功勋,他们就更加难看了。
这几年来的水军训练成果,他们总还是希望能够展示一二。
而跟着曹操一起南下的诸多北方将领,则是对曹操的“谨慎”给弄得不满了。
曹操也好,程昱,荀攸等主要谋士也好,一直都在说北方士兵不擅长水战,需要在大江之上先熟悉一段时间,之后再和南方军队在水上开战。
这种话语,从常理上来说,没有任何的问题,但也单单只是常理上来说了。
曹操九十六万军队之中,当然有几个“基因突变”的存在。
有一些北方将领,却多少也对水战有一定心得,甚至有一定经验的武将,他们也希望能够快点和南方军队交手,来凸显自己的能力,以期为自己的个人发展,添砖加瓦。
面对一位又一位将领的请战,曹操知道自己不能太打压斗志,毕竟,军队士气不能丢。
另外便是,一直认为南方水军厉害,却没有实际交手,不去真实地试试对方有几斤几两,就盲目认定对方实力在自己之上,似乎也的确有些可笑。
于是,他让于禁率曹魏荆州水军开路,又调派青徐兵精锐,令张掖、吕虔统领,在荆州水军两侧呼应。
别的不说,曹军仗着自己占据中原之地的优势,战船的高大,完全可以碾压东吴水军,站在江边眺望的曹操,此刻还是十分满意的。
只是曹操没有料到后续的发展。
江东方面,周瑜见曹军之中本来已经退走的水军,再次列阵杀出,略有疑惑。
但转念一想,立刻明白这是曹军想要试探自己的虚实,立刻大笑不止。
“传令,让邓当率领轻快船三十艘,正面迎战。吴奋、董袭二将,各自率领十五艘快船策应。再让程普老将军率领大船十艘为接应,正面击破这股曹军。”
“咚咚咚!”
战鼓,终于是在大江之上被敲响。
对决的双方,正是曹魏和东吴,等到后面楚军水军得到消息,赶过来的时候,这边试探性的战事,早已结束。
曹军这边,北方降将张稳不顾军令,指挥自己麾下的战船,率先冲入东吴船队之中。
但情况,和他预料的不一样,他的船并没有能撞到东吴的船只,让他完成跳帮战。
东吴的战船,如受到了惊吓的鱼群一般,四散开来,对他的船只形成了包围之势,随后便是乱箭齐发,甚至还有回旋镖这种神奇的武器被使用。
张稳甚至都来不及举起长枪,就被身后飞转回来的回旋镖,带走了性命,成为了战场鏖战之中,开局第一个被斩杀的武将。
之后,双方水军主力正式接触,曹魏水军这边,按照传统战法,用的都是长弓硬弩。
水战之中,自然是长兵当先。
江东水军也是早有应对,何况他们从前面对的敌人,都是南楚军队那种按着小型攻城弩器械的船只,射出来的重箭,都是如长枪一般的重型钢弩。
这一次,面对曹魏军队的弩弓箭矢,显然力度没有楚军重弩强,江东水军的战船上,成排的厚盾,帮他们挡住了曹军的箭矢。
随着战船的颠簸,曹军这边,很多水战经验不足的士兵,根本无法在保持自己身形稳定的情况下,稳定作战。
这样一来,曹军的劣势就更加的明显了。
同时,两翼的对决仿佛玩笑般的快速结束了。孙吴军队的将士,在吴奋、董袭二人的统领下,将青徐兵为主体,根本就没有经过系统性水战训练的曹军两翼,瞬间击穿。
开战之前,还叫嚣北军也能水战的张掖、吕虔,以及袁绍降将焦触、张南,都是带着最后一艘船,堪堪逃向中央的荆州军于禁部。
他们麾下的其余将士,则都下水喂了鱼鳖。
几人心里,那是有苦说不出,他们指挥应对,也算是中规中矩,但青徐兵根本执行不了军令。
加上董袭也是个不讲道理的猛人,见曹魏的战船应对缓慢,直接下令一面撞击,一面跳帮作战,亲自率领一队水战精锐,跳上曹魏战船。
本就晕船的青徐兵,本来还能勉强作战,结果,另外一部分东吴战船,却是来来回回的不停撞击曹魏战舰。
曹魏的船只质量是可以,但是这些撞击,并不是为了要把船只撞坏,而是让曹魏的军士,在船上根本就站不稳。
他们好不容易稳住身形,就被这么猛烈的一撞,失去平衡。
而东吴将士早就习惯如此环境,自董袭以下,就趁着撞击的机会,跃起砍杀,把更适合陆战的青徐之兵,杀了个字面意义上的落花流水。
这次水军交手,曹军部队人数占优,战船占优,但占局上却处于绝对的劣势,只有中军在于禁的苦苦支持,还在勉强维持。
但看这情形,若是继续作战,只怕于禁也得交代在这里了。
曹仁这时,也明白了自己贪功大意,连忙下令收兵。
但对面的东吴军队,仿佛不依不饶,又衔尾追杀了一阵,等到曹仁准备亲自率领更多的水军出战时,才在程普的接应下,缓缓退去。
听着东吴将士的欢呼声音,曹仁的心都在滴血,他都不敢看旁边的曹操一眼。
跟着曹操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来,曹操的心思他当然明白,自己在荆州这么多年了,训练出来的水军,还是如此不堪一击。
自己这次,怕是不好交代了。
“让于禁等人回来后,好好休息,莫要将今日胜负放在心上。”出乎意料的,曹操居然没有训斥,反而是显得很是平静的样子。
曹操似乎对今日之败,早有心理准备。
即便是今日水战,曹军败得彻彻底底,曹操似乎都能接受,而且心中已有应对之法了。
“喏!”曹仁不敢多问,赶快领命。
之后,亲自去迎接逃命回来的水军各部将军,以及那些夸海口的北方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