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岚城议事厅内,青铜兽首香炉腾起袅袅青烟。
老太傅等人进入谈判的议事厅,乔菁菁与澹台舟坐于上方,两方谈判人员则对立而坐。
由于拓跋峥至今未归,使者不好拿捏谈判分寸,因而四大顾命大臣商议后决定由太傅一同前往,为和谈条件做最终拍板。
乔菁菁拢着青瓷茶盏的指尖微微发白,目光掠过胡敬宗襟前磨损的银线云纹。只见这位老大人一袭素色衣衫,头发梳的一丝不苟,努力维持着弱国的尊严。
廊外秋风裹挟着粮车碾过的辘辘声,在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澹台舟率先开口,将新的和谈条件说了出来,重点提及开放贸易之事。
胡敬宗听后,眼神微闪,心中暗自思量。枯瘦的手指死死扣住檀木椅扶手上的螭纹,指节在澹台舟提到“开放贸易”时骤然发白。
他明白这贸易往来若能达成,对燕国而言既能短时间内让经济有所复苏,又对民生有所改善,只是此举无非是饮鸩止渴,长此以往大燕必会依赖梁国,届时燕国又该如何立身。
胡敬宗沉默片刻,缓缓起身,声音带着几分沧桑与坚定:“我皇同意割让玉门河阳两城,但梁国提出的开放贸易,于我燕国确有一时之利,但长久来看,实难安心。”
乔菁菁眸光一动,她知晓燕国的顾虑。澹台舟神色从容,继续道:“若燕国担忧依赖之患,我们可拟定详细条款,确保贸易公平,且可设立贸易期限。”
胡敬宗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身旁的使者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低声道:“大人,如今我燕国处境艰难,此机会不可轻易错过。”
就在这时,澹台舟招手叫来等候一边的侍从,“此参生于千仞绝壁,每岁不过得数根。”
乔菁菁指尖轻点舆图上的燕山主峰,金丝袖口滑出一截皓腕,
“此乃青岚城的绝佳优势,太傅可知若能在青岚城设药材市,贵国山民采参所得,一两参可换我朝新麦数百石。”
胡敬宗喉结滚动,余光瞥见侍从捧着的漆盘里,半块发霉的麸饼正静静躺着黑斑。昨日途经玉门关,守城军士啃食的便是这般吃食。
乔菁菁继续道:“所谓互通有无,便是将我有的变成你有,你有的也变成我能有,大家互相弥补,资源共享不好吗?太傅又何须如此担忧?”
胡敬宗目光在漆盘与舆图间游移,心中天人交战。
他深知燕国如今国力衰微,百姓困苦,这贸易之约虽有风险,却也是难得的生机。
沉默良久,他长叹一声,缓缓道:“县主与殿下所言,老臣并非不懂。只是此事干系重大,我等需再行商议一番。”
乔菁菁与澹台舟对视一眼,澹台舟微笑道:“自然,太傅可慢慢斟酌。我等也可再给燕国一日时间考虑。实在不愿意也无妨,那就依照本王所言,交出一位质子。”
胡敬宗拱手道:“如此,多谢殿下与公主宽宏。”说罢,带着使者们起身告辞。
待他们离去,乔菁菁皱起眉头,“这胡敬宗依旧犹豫,不知明日商议后,燕国是否能应下这和谈之约。”
澹台舟轻轻握住她的手,“无妨,燕国如今困境,他们终会明白这贸易之利远大于弊。且我们也给出了诚意与保障,他们没有拒绝的理由。”
乔菁菁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他们一行人何处下榻?”
“回县主,和谈达成前,燕国使者住驿馆。”
乔菁菁闻言眼睛一亮,驿馆在青岚城繁华地段,从郡守府出去要经过几条主街道。眼珠子一转便有了主意,“玄一,你去吩咐带路的车夫,让他带着燕国使者多绕几条街道,尤其是我们赈济百姓的地方,一定要带他们路过。”
玄一领命退下。
澹台舟当即便明白此举何意,两人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果然,第二日再聚议事厅,胡敬宗拱手道:“我等愿先签订临时贸易协定,再做长远打算。”
一场和谈,终在这冬日的议事厅里,有了初步的结果。
澹台舟也没有为难他们,主动退让了一步,将原本要求的皇室质子改成了宗室旁支子弟。
只是,对于以宗室旁支子弟为质这一条,他仍有些犹豫。
乔菁菁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犹豫,于是轻声说道:“太傅,其实质子只是一种象征而已,其真正的意义在于表明两国之间友好交往的诚意。一旦贸易通道开通,燕国的百姓们将会从中受益,这无疑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何乐不为呢?”
胡敬宗沉默片刻,最终缓缓点头,“既如此,老臣可代表燕国答应这些条件。只是贸易细则还望能再商榷一二。”
澹台舟与乔菁菁对视一眼,皆露出欣慰之色。接下来的时间里,双方围绕贸易细则展开了细致讨论,气氛较之前缓和许多。
待天色渐暗,和谈初步达成,只待双方回去整理文书,正式签订和约。
圣元五年正月初六,燕国主动向澹台舟求和;正月十二,和谈顺利达成;正月十四,两国正式签订了贸易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