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才需要给军队套上套索,让他们安安分分,不要滋生什么不该有的念头,”赵匡胤态度非常郑重,与赵光义道。
赵光义也很能够理解赵匡胤的意思,他也觉得军队需要有一条绳才行,甚至,他还觉得赵匡胤的做法还颇有些不够,还应该更进一步、更加严格才好。
当然,这话赵光义并没有打算说出来,反正如今大宋也才建立不久,很多事情也只能一步步来,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想要扭转唐朝中后期以来的这种武人风气,绝非一日之功。
当年唐朝中后期乃至末期,藩镇割据,节度使们倚仗武力而不听从朝廷命令,不理会皇帝更不尊敬皇帝,在自己的地盘上作威作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因此,皇帝和朝廷的权力无限缩水,根本算不上什么真正的皇帝;
但是虽然节度使如此的耀武扬威,可实际上,他们也总是绷着一根弦、提着心吊着胆——因为,他们也要随时警惕自己统辖的军队中可能会出现的兵变、叛乱之事。
纵观唐朝的历史,节度使们反过来辖制朝廷的时候从来不少;可是,一地的节度使,不论是和朝廷关系良好、关系一般、或者直接和朝廷决裂的,都曾经出现过手下军队哗变的事件。
有时候,这些变动被当时的节度使压制下去了;但也有时候,节度使就反过来被军队给杀死了。
这样的混乱,这样的骄兵悍将、毫无法度秩序和纪律……
其实,如曹全晸死后,军中直接推举节度留后也正是这种军队变质的一个表现,虽然这种情况在唐朝屡见不鲜、被朝廷和全天下认可——军队怎么能够自己推举自己的长官?这个权力,本来应该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的!
军队要做的,本来也就是服从命令、认真作战以及一些次要任务而已。
可是在唐朝,他们却反而参与了节度使任命这样的政治要事之中……
也正是因为军中能自己搞出来节度留后,所以,他们屡次发动兵变、杀死或者驱逐原本的节度使、自立或者拥立其他人为节度使,也就是一种必然会出现的情况了。
而唐朝,就已经是如此。
都不用提后来的唐朝灭亡之后的那段时间了——那个阶段,完全可以说是暗无天日的日子,贵为一方首领或者皇帝都有可能随时死亡,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突然来一场战争,普通百姓的性命更是绝对没有保障……
赵匡胤也对大宋建立之前的天下局势深有认识。
他之所以来了一个杯酒释兵权,并非只是出于皇帝本身对于兵权的绝对掌控本能,更有想要扭转唐末五代以来骄兵悍将、武人政治的风气的打算。
这百余年以来,军中肆意妄为、目无法纪、毫无纪律、不把人命当命、不遵守上级命令、时刻准备着来一场兵变……的风气越发猖狂,他绝不可能放任其继续发展下去。
——就算不在乎这种风气在军中继续发展下去,对百姓生活、性命的影响,赵匡胤也不能不在乎这种风气对于大宋江山千秋万代的影响。
说句实在话,当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其实也正是这种风气的一种体现。
可要是这种风气再扶持出来一个新的“陈桥兵变”呢?
那简直就是在坑自己。
当然,赵匡胤也并不愿意看到五代风气蔓延军中,再出现什么以吃人杀人为乐的军队……
虽然他当然做不到那些先贤圣人所推崇的爱民如子,但他自认为还是一个正常人。
-
先前想起来庞勋就是出自武宁军徐州的百姓们,想起来武宁军徐州曾经发生过的几次兵变,注意力已经没有在薛能身上了,他们全都关注起了徐州军。
“原来这三千兵马不是徐州派出来的全部军队啊?”
“所以徐州军被这忠武军给杀了,虽然确实是徐州军先挑事儿的,但是徐州那边会不会有人来给他们找场子,找忠武军啊?”
“那可难说……要是徐州军的将领不在乎,那就肯定不会了……不过,徐州军有官职足够的将领在吗?这三千被杀的徐州军看起来就没有个正经的将领啊。”
“徐州这不是有将领吗,这还是大将军呢,叫时溥!”
正议论纷纷时,
情况发展出现了大转弯——大将时溥带着徐州军掉头了,掉头从溵水这边回徐州了!
“???”
“不是,忠武军也不可能再冲出去杀了这些徐州军啊,这个时溥为什么要带着大军回徐州?”顿时有人非常不解,不明白时溥到底是个什么打算。
时溥带着的这些徐州军,虽然不知道兵力有多少,但是他们是去驻扎溵水的,溵水那边还有那个泰宁军节度使在呢,忠武军也不可能冲到这里来杀他们啊?
再者,刚刚杀了薛能这个旧的朝廷任命的节度使,现在的节度留后肯定还要忙着整顿军队、处理事务、拉拢安抚军心……
“我觉得他也不一定是因为担心忠武军来找麻烦才回徐州的吧?”有人思忖道。
“这不是说他麾下的兵马都已经军心动荡了吗?他可能是觉得,回到徐州有利于安抚军心吧,继续在外,可能他也怕自己控制不住局面?”
“我觉得……啊……呃……”有人正想要说出来自己的推断,却被时溥的做法弄得卡壳了。
——这,又来一个?
时溥返回徐州,不是为了安抚军心,也不是因为担心自己控制不住局面——或者至少不全是因为,而是想要效仿忠武军的周岌干掉节度使薛能一样,自己也去干掉节度使支详???
哦,然后他也还真就成功了?……
这发展,着实是闪了众人的腰,转得太快了。
“哦,原来时溥是想要自己成为节度留后啊。”不少人憋了又憋,只能憋出来这么一句话,干巴巴的。
“啊,是啊是啊……”
缓了一会儿,不少人才算缓过劲儿来,开始关注这两件事情对淮北防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