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年夏至,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蝉鸣在枝头此起彼伏,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喧嚣。太医署地窖中,平日里寂静无声的铜砝码,在这声声蝉鸣中泛着冷冽的光泽,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与神秘。
赢挚缓缓走进地窖,手中捧着那本厚重的《山河工典》。他轻轻将其展开在案几上,翻到末页。晨光透过地窖狭小的通风口,洒在书页上,三百道漕渠的暗纹在光影交错中逐渐清晰起来。神奇的是,随着光线的变化,这些暗纹竟慢慢浮现出陇右舆图的轮廓,仿佛一幅隐藏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李承乾也被这奇妙的景象吸引,他凑近仔细观察,当手指轻触漕渠交汇处的一处墨渍时,指腹传来异样的凹凸感。凭借着敏锐的直觉,他意识到这绝非普通的痕迹。经过一番仔细辨认,那竟是五姓私铸工坊的暗记,与三年前在范阳军械库中所见的莲花纹如出一辙。这一发现,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先生,这漕船吃水线为何深浅不一?”李承乾忽然指向图上标注的渭水段,眼中满是疑惑。他深知,这看似寻常的吃水线差异,背后或许隐藏着重大的秘密。
赢挚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拿起一枚铜砝码,轻轻按在图纸上。就在砝码暗纹与漕船图样重合的瞬间,奇妙的事情再次发生。图纸上赫然显化出夹层运铁的痕迹,仿佛历史的真相在这一刻被揭开了一角。
程咬金见状,二话不说,抡起手中的陌刀,用力劈开太医署的药柜。伴随着一阵木屑飞溅,三百个暗格呈现在众人眼前。每个暗格中,都藏着标注“贞观八年”的私铁账册。这些账册,无疑是五姓违法乱纪的重要证据,也让众人越发意识到局势的复杂与严峻。
深夜,长安城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李世民在宫中召见众人,此时的李承乾,正将自己的错题本摊在《九章算术》上,认真地复习着。御案上,镇纸下压着的,正是他新绘的漕渠改良图。李世民的目光落在这幅图上,仔细端详,竟发现图中暗藏的山海卫密符,竟与当年张苍改良田律的机关暗合。这一巧合,让李世民心中对李承乾的未来多了几分期待,也对局势有了更深的思考。
五更时分,长安西市已渐渐热闹起来。粮铺里,算盘珠子的碰撞声此起彼伏,看似平常的交易中,却暗藏着不为人知的玄机。
李承乾扮作粮商学徒,混入粮铺。他手中拿着标准斗,看似熟练地量着粟米。就在量器翻转的瞬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从夹层中滚落的,不是寻常的铁砂,而是刻着突厥狼头的铜钱。这一发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惊。
粮铺掌柜见势不妙,惊惶失措地试图逃跑。然而,他的动作早在程咬金的预料之中。程咬金眼疾手快,用陌刀柄精准地勾住了掌柜的后领。众人仔细一看,刀柄上的云雷纹正与粮袋上的暗记契合,这无疑更加坐实了粮铺与背后势力的勾结。
“殿下细看这铜钱。”赢挚说着,掰开狼头浮雕。只见内嵌的冰晶令牌残片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映出陇右舆图的一角。李承乾猛然想起三日前在范阳水门所见的情景:那些生锈的陌刀柄上,同样嵌着此类冰晶。这一系列的线索,如同一条无形的线,将各个看似孤立的事件串联起来,让李承乾意识到,自己正逐渐接近一个巨大阴谋的核心。
众人顺着线索追踪至漕运码头。码头上,一艘新到的粮船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艘船吃水异常,似乎装载着远超正常货物重量的东西。长乐走上前,拿出药水涂抹在船板上。随着药水的渗透,船板上显化出《漕运实录》的记载:“每船暗舱载铁二百斤,自范阳入长安”。
李承乾皱着眉头,仔细观察着船板。突然,他伸手抚摸着船板的裂缝,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紧接着,他毫不犹豫地抽出佩剑,用力刺入船板。剑锋挑出的,竟是一枚淬毒铁蒺藜。众人定睛一看,这枚铁蒺藜与骊山工坊失窃模具中的暗器同源。这一发现,让局势越发紧张起来,也让众人明白,他们所面对的敌人,远比想象中更加狡猾和危险。
正当众人在码头调查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场暴雨倾盆而下。众人急忙躲入附近的一座废弃驿站。驿站内,弥漫着一股陈旧腐朽的气息。
赢挚在驿站内四处查看,不经意间转动了驿丞的铜印。刹那间,一阵沉闷的轰鸣声响起,整面砖墙轰然翻转,露出了一个隐藏在地下的暗渠。暗渠中,青铜齿轮相互咬合,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尘封已久的秘密。
李承乾在暗渠中仔细观察,突然发现某处机括的纹路竟与东宫批奏的朱批暗合。这一惊人的发现,让他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小心!”就在这时,程咬金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他大喊一声,猛地推开李承乾。与此同时,三把淬毒弩箭如闪电般射来,程咬金手中的陌刀一挥,精准地劈落了弩箭。众人定睛一看,箭镞上刻着的五姓家徽,正与《氏族志》残页上被朱批圈点的姓氏重合。这无疑表明,五姓势力已经察觉到了他们的调查,并试图杀人灭口。
赢挚迅速点燃火折,照亮了暗渠顶端。在火光的映照下,三百幅《山河工典》缺失的图纸出现在众人眼前。每张图纸的边角,都钤着“东宫阅”的模糊印迹。这一发现,让李承乾心中五味杂陈,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不知不觉地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
暗渠深处传来铁器的碰撞声,仿佛在召唤着众人。李承乾不顾危险,循声而去。在暗渠的尽头,他找到了一个秘密工坊。工坊内,熔炉旁散落着各种模具,既有新铸的贞观铜钱,也有突厥制式的弯刀。最让人震惊的是,案上摊开的《漕渠图》,其改良方案竟与李承乾三日前所绘的图纸有七成相似。这一事实,让李承乾感到一阵寒意从心底升起,他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敌人的监视之下,这场阴谋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和可怕。
李世民在凌烟阁顶层,静静地听着赢挚的禀报。阁内,三百枚玉棋子整齐地摆放在棋盘上,仿佛在等待着一场激烈的博弈。
当听到“太子所绘漕渠图早被世家盗用”时,李世民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沉思片刻,突然将陌刀模具压在棋盘中央,果断地说道:“传旨,命太子巡视陇右漕渠,即日启程。”李世民深知,只有让李承乾亲自去经历、去见识,才能真正成长起来,肩负起大唐未来的重任。
次日黎明,晨曦洒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李承乾的马车缓缓驶出长安城门,车轮滚滚,扬起一路尘土。车辕的暗格中,藏着《山河工典》的真本,这是他探索真相的重要指引。车窗垂帘的流苏里,编着冰晶令牌碎片,这些碎片如同拼图的一角,等待着在旅途中拼凑出完整的真相。
当车队经过范阳水门时,李承乾忽然叫停了马车。他望着水门闸口青铜枢轴的磨损痕迹,心中涌起一阵波澜。他惊讶地发现,这磨损痕迹竟与东宫批奏的某个治水方案完全吻合。这一巧合,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这次出行,或许能揭开更多隐藏在背后的秘密。
赢挚策马靠近马车,将改良版的量天尺递入车帘。他语重心长地说道:“殿下可知,真正的游历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量天尺与民心的缝隙间。”量天尺的尺身上,新刻着的《九章》口诀里,暗藏着山海卫百年布局的星图。这星图,如同指引方向的明灯,将引导李承乾在这场充满未知的旅程中,寻找真相,领悟治国之道,肩负起大唐未来的希望……
随着马车缓缓前行,李承乾望着窗外逐渐远去的长安城,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