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能将南洋的英荷殖民地合并成南洋自治领,自然也会想其他办法,巴西那些对自己的‘种’都不自信的上层,哪里经得住英法再加上美国的忽悠。
终于通过新的法案,更彻底的给了华人移民公民权利,登记出了100多万华人选民,这些选民同时拥有了服兵役的义务。
几个月后,他们就能拿起枪,走上战场,填法国的战壕了。
“我们的人可不能就这么给英法打仗。给德国施压,一个月内,如果不停止战争。大汉将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阻止这场悲剧。”
留给德国人的时间不多了,一个月时间,不足以让数以百万计的南洋、巴西华人从集结到完成训练,走上战场。
但这一个月时间,足够德国发动最后一场大规模攻势。
以皇帝为名的攻势极为凶猛,德国人打算彻底奠定胜局,巴黎是唯一的目标。
无数士兵走出兴登堡防线,在数以百架的飞艇掩护下,在毒气汹涌下,带着防毒面具冲向对方的阵地,却一茬茬被英法的机枪收割。
法国人早就不冲锋了,贝当以不主动发动攻势为条件,才稳住了军心。这场极其考验人性的战争中,法国以3000多万老龄化人口坚持到现在,其实已经是优等生了。俄国最后输在80%的文盲率上,从始至终勇敢的俄国士兵都不知道在为谁而战,只知道是为沙皇而战,而他们从没见过沙皇。法国人即便在闹兵变的时候,也没有放弃义务,士兵们知道他们对国家的义务是什么。
大汉已经邀请了各方到北京开会,八国联军,不,代表齐聚北京城。一个月时间分不出胜负,就得谈出结果。
这一次即便德国不想议和,也不得不派出代表,只是代表在谈判桌上的气焰极其嚣张,明显是不打算好好谈。
历史上,德国一战期间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死的人多达75万,最后一年,甚至要以喂牲口的芜菁(大头菜)为食,被称作芜菁之冬,成为整整一代德国人的记忆。但现在,他们至少在粮食问题上好的多,军粮供应绰绰有余,每个前线士兵每天750克面包,250克鲜肉的标准从没有打折,德军士兵冲进英法战壕后也不会第一时间抢夺食物,而是搜索敌人。德国甚至能给士兵配给咖啡和茶叶。平民也没有需要吃芜菁活命的地步,尽管食物供给只有士兵的一半,但至少饿不死。
这都多亏那条细细的铁路线,这一战,是几大帝国之间的战争,也是一场陆权与海权之间的战争。德国比历史更好的条件表明,这场战争,铁路没输给轮船。
所以谈判桌上的德国人有耐心等待皇帝攻势的结果。
德国这次他们出动200个师180万人,超过英法联军190个师150万人,英法军队显然不满编,德军也是如此,但这已经是最近几年德国唯一一次在西线兵力占优。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借鉴了俄国名将布鲁西洛夫的方式,采用超大范围的炮火短促密集打击,起名为‘炮火华尔兹’,然后在泰山压顶一般的全面进攻掩护下,集中精锐部队进行重点突破。
大战几年来最勇敢的士兵被集中起来,全都是拿过铁十字勋章的勇士,被叫做‘暴风突击队’,他们装备最好的冲锋枪、手持水冷马克沁、装备大量手榴弹,在100多万发炮弹轰击之后,开始猛冲敌人防线,再次攻入马恩河附近,距离巴黎只剩37公里。
几年来以米推进的速度,瞬间被德国人突破了上百公里,巴黎再次唾手可得。
让英法感到绝望的是,这样的攻势德国似乎还能发动很多次,因为他们有至少800万可用兵力。
英法不知道的是,德国人大量兵力迟滞在东线,展开了比西线烈度低,但进展更大的作战。北方已经进攻到圣彼得堡附近,吓得布尔什维克迁都莫斯科;南方已经占领了敖德萨,控制了乌克兰并进攻克里米亚。
这么大范围的用兵,导致能用到西线的兵力并不多,否则不会只是200万人的突击,而是400万,甚至500万人。可是理论上,德国人是能从东线抽走兵力的,而德国又恰好擅长快速运动。
所以英法已经很绝望,感觉肯定是等不到南洋和巴西汉军登陆欧洲了。如果是美国的话……或许还更能坚持一下,因为美国距离欧洲更近。
德军的攻势越猛,英法的让步就越大。
作为斡旋的一方,大汉帝国在谈判中,明显偏向战局不利的英法。坚持不割地,不赔款的原则。
最后勉强支持了德国提出了法国给与20亿马克,英国给与10亿马克的方案,这不是赔偿,跟《布列斯特合约》中的60亿马克一样,是给俘虏的生活费。因为德国俘虏的英法士兵更多,所以英法得补个差价。不能定为战争赔款,因为那种赔款往往定义了胜负,此时双方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胜败的定性。
不割地原则,英法有意让步,毕竟都快灭国了,只要不是割让本土,少几块殖民地要不了命。法国愿意让出西非几内亚湾一带的殖民地,东非的索马里也可以让给德国,基本上除了最有价值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以及海上的马达加斯加岛之外,非洲的法国殖民地都让给了德国。葡萄牙都让出了莫桑比克,这个葡萄牙挺有意思,是哭着喊着要参战的,一旦打赢了,大概想瓜分德国殖民地。英国是一直在开战两年之后才同意葡萄牙参战,对方只出了一个师,不到一周就打残了。
英国也接受了从伊朗以及耶路撒冷撤军的要求,不久前英军打崩了苏伊士运河附近的奥斯曼军队,自十字军之后,再一次攻占了耶路撒冷。
意大利保住了在非洲的殖民地利比里亚,但奥匈要求收回威尼托领地——包括威尼斯在内的沿海平原,意大利代表拒绝这个无理要求。
奥斯曼人确认了《布列斯特合约》的有效性,收回了高加索一带,甚至从英国手里得到了克里米亚汗国的主权,德奥联军现在已经在围攻塞瓦斯托波尔,因为德国需要这里连接的中亚北线铁路,从伊犁出发经哈萨克草原从里海北岸直达黑海。
保加利亚终于站对了队伍,这一次他不但能得到北马其顿,还能瓜分阿尔巴尼亚,那里现在被意大利占据,显然是英法用来收买意大利参战的筹码之一。可意大利崩了,被德奥联军在开战第三年打崩,幸好英法援助,才没有一溃千里,伊松佐河的主阵地被德奥前推了一百多公里。所以保加利亚能从意大利手里抢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还和奥斯曼帝国瓜分了希腊占领的滨海马其顿,萨洛尼卡再次回到保加利亚手中。保加利亚还从罗马尼亚手里夺取了多布罗加地区,因为罗马尼亚也参战了,布鲁西洛夫攻势之后,罗马尼亚这个二五仔突然觉得英法要赢了,匆忙参战,让德国非常愤怒,因为罗马尼亚国王也是霍亨索伦家族成员。德保联军只用了一个月就打垮了罗马尼亚,他们比俄国更早退出战争。
日本一无所获,多次试图讨论湄公河问题,但各方都认为这个问题不适合放在和会上讨论。日本先后动员了200万士兵,还送了200万农民去法国种地,换到的这块殖民地,显然无法得到国际承认。
不存在互相妥协的事情,因为一直是英法单方面让步,德奥奥保一直不同意。
德国坚持要让法国付出巨额赔款,让德国占领法国战略要地20年,还坚持英国削减海军军备。
直到一个月后,德国代表突然有了接受地方让步的意思。
“只要法国愿意割让马达加斯加,我们就考虑放弃在法国驻军、赔款的要求。”
法国代表松了一口气,显然他得到的授权中,是包括马达加斯加的,甚至放弃整个法国殖民地都在所不惜。
“但英国必须将在伊朗的油井、炼油厂无偿交给德国。作为英军破坏了土耳其石油公司的赔偿。”
土耳其石油公司由德意志银行持股25%,壳牌(荷兰)25%,古尔本基安15%,这位古尔是土耳其银行行长,剩余股份归奥斯曼帝国政府。他们垄断开采美索不达米亚(伊拉克)的石油,显然德国相比英国在波斯要良心的多,留给奥斯曼帝国的更多,竟然有35%,堪称慷慨。
英国人犹豫了一下也答应了,伊朗石油虽然储备丰富,开采量现在也很惊人,但对比目前的困境,还是停战更重要一点。至于德国控制伊朗后对印度的威胁……印度现在的麻烦,让大英帝国都没信心还能继续拥有印度。
奥匈这边也做了一些让步,不再要求整个威尼托平原了,要求以目前各自控制区划界,基本上整个特伦蒂诺划入了奥匈。但要求意大利必须放弃阿尔巴尼亚。
意大利一听,痛快的答应了。
随着德奥集团的退让,合约草案很快就拟定出来,都不敢不快,战场上每分每秒都在死人呢。晚一步,巴黎没了,岂不冤枉。
等漫长的会谈再次结束,众人脸上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这场煎熬的战争终于要结束了。
可是英法集团马上也反应了过来,德奥突然让步,肯定有内情。立刻跟国内沟通,两国高效的情报机构很快传来了消息,德国发生了革命!